索朗央宗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西藏 拉薩)
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ERCP)是臨床上常用的術式,主要被用于治療胰腺及膽系疾病,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但由于侵入性手術操作,術后胰腺炎發病率較高,影響手術效果,制約了ERCP手術的發展[1]。本文將對ERCP圍術期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其胰腺癌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到我院進行ERCP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姓21例,平均年齡(55.34±3.76)年,疾病類型:膽管占位 11例(24.44%),肝管占位6例(13.33%),胰管占位9例(20.00%),膽總管結石19例(42.22%)。對照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55.56±3.81)年,疾病類型:膽管占位12例(26.67%),肝管占位 7例(15.56%),胰管占位 8例(17.78%),膽總管結石18例(40.00%)。
排除標準:(1)嚴重心肺疾病患者;(2)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患者;(3)精神疾病或溝通不暢患者等。
對照組采取常規ERCP手術護理;觀察組在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理念,具體包括:(1)制定護理措施:患者入院后,應充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參考醫療結構和風險管理專家意見,確定護理風險評估方法;(2)評估術前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疾病類型、心理狀況、合并疾病等,使患者認識到并發癥預防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囑配合治療;(3)術前準備:告知患者手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術前6 h需禁食;做好手術器械準備并檢查確認,術前進行過敏實驗,合理用藥;(4)術中配合:專科護士應與手術醫師密切配合,盡量降低手術時間,巡場護士應對患者體征進行監測,保持患者呼吸通暢,觀察患者術中情緒,且出現焦躁等現象,應立刻安慰、鼓勵患者,平復患者情緒;(5)術后護理:術后24 h內絕對臥床休息并禁食,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例如惡心、腹痛等。體征指標恢復正常后,可進流食,適應后逐漸調整,最終過渡到正常飲食,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等。
對比兩組患者的胰腺炎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評價采取自制調查量表,滿分100分,很滿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率=很滿意率+一般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無一例發生胰腺炎,對照組胰腺炎發生率 15.56%(7/45),χ2=7.59,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很滿意23例,一般21例,護理滿意率為97.78%(44/45);對照組很滿意18例,一般19例,護理滿意率為82.22%(37/45),χ2=6.05,P<0.05,差異明顯。
ERCP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胰膽管疾病的微創療法,由于對解剖結構改變較小,不會引起嚴重創傷,恢復速度較快。急性胰腺炎、急性膽管炎、出血、穿孔、尿潴留是ERCP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其中,急性胰腺炎發生率較高。研究認為術后胰腺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括約肌功能障礙、胰腺炎病史、胰腺顯影差、插管困難等。為預防ERCP術后并發癥,應利用護理風險管理,采取有重點的護理[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無一例發生胰腺炎,對照組胰腺炎發生率15.5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均顯示出明顯差異(P<0.05),提示通過對護理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對患者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能夠降低胰腺炎發生率,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胰腺炎研究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心理支持護理的患者,胰腺炎發生率更低,焦慮及抑郁評分更低,住院時間更短,護理滿意度更高。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培養風險管理意識,識別術后胰腺炎相關危險因素,掌握風險評估和管理方法。術前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在針對手術用藥、器械準備方面,應建立三級確認制度,確保準備充分。在進行護理時,應盡量減少機械性損傷,注意手術切口,控制電凝時間,術中密切監測尿淀粉酶、血尿等指標,觀察并詢問患者是否有腹痛等癥狀。術后應進行適當的藥物干預、飲食干預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3]。此外,還應該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貫穿整個ERCP圍術期,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使患者放心治療,配合手術。引導患者傾訴心理壓力和隱憂,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經驗,獲得有力的精神支持。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患者ERCP術后胰腺炎發病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焦慮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