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0)宋芳 王志華 范丹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為其典型癥狀,發病率、病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生活質量[1]。隨著科技發展與醫療器械進步,動態心電圖(Dynamicor bulatoryECG,DCG)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選取我院80例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探討DCG檢查對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陽性檢出率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女36例,男44例;年齡41~69歲,平均(55.366.57)歲;病程1~9年,平均(5.241.59)年。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曉、同意;存在乏力、心悸、胸痛等癥狀。
1.2 方法 ECG診斷:平臥,全身放松,采用12導聯心電圖儀(日本福田,FX-740)持續描記,心電圖紙速為25mm/s,增益轉換至10mm/mV,保證基線平穩,獲得清晰圖像。DCG診斷:采用十二通道動態心電圖記錄儀(上海群天,PI200A)24h持續監測患者心電變化,通過計算機分析處理信息,經人工判斷后,給予綜合性診斷。
1.3 陽性判定標準 ECG:同導聯T波<R波的10%,ST段水平型下降≥0.05mV。DCG:ST段呈下垂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下移時間>1mms,兩次心肌缺血發作間隔>1s。
1.4 觀察指標 比較ECG、DCG對冠心病的陽性檢出率;比較ECG、DCG對房性早搏成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聯律的檢出率。
1.5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心病檢出率 DCG檢出冠心病陽性70例,檢出率為87.50%(70/80),ECG檢出冠心病陽性49例,檢出率為61.25%(49/80),差異顯著(χ2=14.462,P<0.001)。
2.2 心律失常檢出率 DCG檢出房性早搏成對18例,檢出率為22.50%(18/80),檢出室性早搏二三聯律33例,檢出率為41.25%(33/80),檢出室性早搏成對20例,檢出率為25.00%(20/80),檢出短陣室上速19例,檢出率為23.75%(19/80),檢出房性早搏二三聯律31例,檢出率為38.75%(31/80)。ECG檢出房性早搏成對1例,檢出率為1.25%(1/80),檢出室性早搏二三聯律12例,檢出率為15.00%(12/80),檢出室性早搏成對3例,檢出率為3.75%(3/80),檢出短陣室上速2例,檢出率為2.50%(2/80),檢出房性早搏二三聯律8例,檢出率為10.00%(8/80)。DCG房性早搏成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檢出率均顯著高于ECG(χ21=17.260,χ22=13.635,χ23=14.675,χ24=15.841,χ25=17.936,P<0.001)。
冠心病是心律失常常見誘因,而心律失常是引發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盡早診斷并介入治療。DCG是一種新型無創檢查方法,可24h持續監測患者心電變化,捕捉ST-T段變化、心律失常現象,為疾病診斷、治療、療效判定提供重要依據。本研究發現,DCG冠心病陽性檢出率高于ECG(P<0.05),提示DCG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還發現,DCG房性早搏成對、室性早搏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檢出率高于ECG(P<0.05),提示DCG檢測心律失常靈敏度較高。DCG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優勢如下[2]:①可反映活動、安靜2種狀態下的心臟情況,擴大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范圍;②既可持續記錄心電圖資料,又能儲存患者日常生活中心電活動,從而掌握活動狀態、疾病癥狀、服藥后心電變化,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③DCG是新型無創檢查手段,易于接受,應用范圍廣泛。此外,通過分析DCG監測結果發現,0:00~6:00期間患者心率較低,冠心病極易引發心臟供血不足,會發生過緩性心律失常,6:00~12:00期間心率較高,會發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以上兩個時間段應密切關注患者,避免貽誤治療時機。
綜上,DCG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有助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早期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