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泰達醫院(300457)孟秋霞
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衛生行業對護理人員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但臨床應變能力的培養正是當前護理帶教中的薄弱之處。虛擬仿真教學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虛擬環境,使學習者處在逼真的虛擬系統中學習理論,并在虛擬環境中驗證技能,完成學習任務。本文以基礎護理學教學為例,探索虛擬仿真教學方法在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策略,以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
1.1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臨床護理帶教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護生能親自參與臨床操作的機會是很少的,采用虛擬仿真教學方法可以讓護生及時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進而鞏固護生的學習成果。同時,虛擬仿真系統可以一定程度地激發護生的挑戰欲望,使其不斷追求更高的完成效果,再加上虛擬仿真系統特有的闖關模式,讓護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并主動進行學習[1]。
1.2 提升教學質量 虛擬仿真教學方法的應用是對傳統帶教模式的改革,護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探索知識和嘗試技能的主體,知識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能夠提供可反復操作與實踐的平臺,促進基礎護理帶教質量的提升[2]。
2.1 明確教學目標 參與護理實習的護生,已經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但實踐技能薄弱,因此帶教的主要目標是帶領護生進一步熟悉各項臨床護理技能,并促使護生形成良好的職業判斷力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以《基礎護理學》靜脈輸液知識點的帶教為例,其帶教目標為:引導護生正確實施周圍靜脈輸液,準確計算輸液速度和時間,判斷和及時處理輸液反應。同時,帶教老師要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依舊以《基礎護理學》靜脈輸液知識點的帶教為例,其重點為靜脈輸液的操作要點與流程,其難點為操作中查對與無菌的控制。
2.2 師生在線學習 以《基礎護理學》靜脈輸液知識點的帶教為例。在應用系統前,帶教老師應先帶領護生在輸液室內進行走動和調查,了解靜脈輸液的流程,采集靜脈輸液患者對輸液的認識程度、輸液感受和主觀需求,然后經過討論制作成靜脈輸液操作流程圖,針對調查中發現的患者需求進一步思考這一操作的重難點,帶教老師對調查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就靜脈輸液相關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然后與護生共同運用虛擬仿真系統進行學習、教學。
整個在線學習過程共包括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靜脈輸液護理專業虛擬教學,借助自助式高清多媒體教學視頻點播系統觀看靜脈輸液護理教學視頻,視頻可以快進、慢速播放和反復觀看,觀看地點、時間不受限制,護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延伸學習時間。第二階段為靜脈輸液專業實訓階段。護生登入系統界面后,看到的是具有層級的任務項目,每個項目又包括訓練框、回放框,護生根據提示進行各個步驟的操作,完成訓練后系統會給出分數及獎勵。護生可以反復完成操作,直到熟練掌握為止。帶教老師進入系統界面后,看到的是護生的操作進度,所得分數,存在的問題等,帶教老師可以直接在虛擬仿真系統內對護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護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第三階段為靜脈輸液護理專業綜合實訓階段。由經驗豐富,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高年資護師組成專業護理教師團隊,對護生進行理論指導與操作培訓,按照培訓計劃進行一對一教學,各個教學環節管理嚴格,規范有序。
2.3 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核(OSCE)以《基礎護理學》靜脈輸液知識點的帶教為例。OSCE客觀化結構考核采取小組為單位,一人模仿配藥護士,一人模仿輸液護士,一人模仿標準化病人,在真實的病房環境中進行輸液、換藥、拔針操作。可設置普通病人、急診病人兩種案例,增加對補液目的,先輸什么等知識點的考核,考察護生的臨床應變能力和人文關懷理念。通過考核讓護生親身體驗操作的整個過程,對臨床護理產生更全面的認識,靜脈輸液不但是一種操作,更是連接患者與醫生的紐帶。考核中,帶教老師可拍攝考核視頻,通過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就考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
虛擬仿真教學是一種能夠激發護生學習熱情,改善帶教效果的教學方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必然會愈加廣泛,為護理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