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祥符衛生院(330800)胡插花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50例(2017年9月~2018年10月),分為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5例),對照組男、女為14例、11例,年齡1~10(5.84±2.83)歲,病程1~3(2.11±0.15)天,觀察組男、女為13例、12例,年齡1~9(5.77±2.62)歲,病程1~4(2.06±0.24)天。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及針對性健康教育,綜合護理:①患兒入院后,需要為其創建良好的住院環境,提高患兒舒適感,病房干凈整潔,室內溫度濕度分別控制在22~25℃、50~60%。②叮囑患兒及家屬要多飲水,不能食用生冷刺激且油膩的食物,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③協助患兒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針對意識不清或病情較重的患兒,需要進行吸痰,吸痰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④密切監測患兒體溫,如果高于38℃,可以進行酒精擦身,也可將冰袋放在患兒腋下及額頭,如體溫在38.5℃以上,需給予退熱藥物。⑤指導患兒及家屬遵醫囑用藥,并注意觀察患兒反應,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就要立刻通知醫生進行處理。針對性健康教育:評估患兒及其家長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認識水平,根據家長及患兒情況,選擇他們能接受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針對性進行不同內容、不同重點、不同應對技巧等知識的指導。針對存在基礎性疾病的患兒,如貧血及營養不良等,需要及時干預,針對感染反復的患兒,應指導患兒及家屬加強日常活動,提高患兒自身抵抗力[1]。
1.3 觀察指標 患兒恢復情況:癥狀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家長滿意度: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總分75分,有非常滿意(70~75分)、滿意(35~69分)、不滿意(0~34分)。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計數數據分別表示為±s、百分率,分別用t、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3.02±1.13)d,體溫恢復正常時間(2.17±0.76)d,住院時間(4.88±1.13)d短于對照組(3.98±1.45)d、(3.45±0.86)d、(6.22±2.54)d,P<0.05。
2.2 家長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96.00%,對照組76.00%,差異顯著,P<0.0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種病原體引起,是一種小兒常見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該病在四季均會發生,多為散發,偶爾流行[2]。患兒發病后,病情嚴重程度存在差異,與患兒年齡及機體抵抗力等有著密切聯系,該病還會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年齡較小的患兒主要表現為全身癥狀,年齡較大的患兒主要為呼吸系統局部癥狀。
本文結果中,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3.02±1.13)d,體溫恢復正常時間(2.17±0.76)d,住院時間(4.88±1.13)d,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滿意度96.00%,對照組76.00%,P<0.05。相比于成人,小兒免疫力較差,病情進展較快,并且由于患兒年齡較小,不能較好的表達自身情況,因此,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護理中,不僅要針對疾病癥狀進行常規護理,還要給予患兒安全方位護理,提高安全性及舒適性。本文中,給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綜合護理,從環境、飲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干預,使患兒在院內進行更好的治療,促進身體恢復,盡快出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治愈出院后,還可能出現再次發病而住院的情況,主要原因為患兒自身抵抗力差,并且家長防治知識水平低等,如果疾病反復發作,會導致患兒的肺功能下降,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不利于患兒身心發育。通過針對性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兒及其家長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正確認識,有利于防病抗病意識及防病能力的提高,在患兒出院后,能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并且在疾病復發時能進行正確判斷,盡快到醫院治療。
總之,給予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綜合護理與針對性健康教育,能促進患兒恢復,減少住院時間,提高家長滿意度,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