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內蒙古突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突泉 137500)
所謂布魯氏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和畜都會被感染的傳染病。布魯氏病對人畜的危害都非常大,它的主要特點是臨床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如果患病.奶牛會出現身體消瘦等情況,同時也很容易出現流產的現象,嚴重影響乳和肉的產量。重點是危害人和畜的生殖系統,人和人之間基本不傳播,因此,得病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而且布魯氏菌病會嚴重影響奶牛的養殖業。所以,規范布魯氏菌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流產布魯氏菌感染牛科的全部動物,包括奶牛、好牛、水牛等等,同時也會感染野生牛、鹿和駱駝等等,所以,這種病菌的感染會持續存在于野生動物種群中。布魯氏菌病經常會在妊娠后半期引起流產。布魯氏菌病可以引起公牛發生睪丸炎、附睪炎及副性腺感染等等。
世界上很多養牛的國家都發生過流產布魯氏菌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世界范圍內牛養殖區都發現有流產牛布魯氏菌,但是在加拿大、日本、荷蘭以及一些中歐國家、新西蘭和以色列等國家都已經根除了流產布魯氏菌病。英國甚至認為沒有本病存在,而美國的很多地方也沒有本病存在。受影響最嚴重地區是地中海附近、西亞和部分非洲國家等。而在中國,布魯氏菌病的流行在很多養牛地區都比較嚴重,因為布魯氏菌病人和畜都會患病,所以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病菌廣泛存在于患病的奶牛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流產物中,在不同的動物,包括人之間流行,發生傳染,但是在人和人之間的水平傳播幾乎不存在。但是因為布魯氏菌的侵襲能力較強,所以感染后的奶牛在呼吸道、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很多位置病菌都容易被傳染,部分昆蟲叮咬后也會發生傳播。所以,奶牛場的獸醫、飼養員、乳品加工人員等等,都是容易得這種病。還有就是飲用沒有消過毒的生奶的人群也容易得這種病。
布魯氏菌是屬于細胞內寄生的的一種病菌,在36℃左右的環境下繁殖相對比較旺盛,分離后呈現圓形、或者球形等,培養后便形成了短小的桿狀。布魯氏菌病所有的菌體的抵抗侵襲的能力、抵抗力和擴散的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在牛肉或者乳制品中可以存活兩個多月。糞便中可以存活四個多月。土壤中可以存活20天都四個月不等,但是布魯氏菌病對消毒藥和紫外線等都非常敏感。在六十攝氏度的比較濕和熱的情況下只可以存活三十分鐘左右,在七十攝氏度的比較濕和熱的條件下可以存活五分鐘左右。石灰水、福爾馬林、來蘇爾和紫外線照射都可以起到殺死布魯氏菌的作用。經過巴氏消毒可以把生鮮乳中的布魯氏菌殺死。與此同時,該種細菌對抗生素藥物也存在過敏現象,比如土霉素等,但是布魯氏菌對青霉素并不敏感。在藍光的照射下,布魯氏菌的生長速度也會下降。
加強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尤其是加強各個醫院的臨床醫生和檢驗人員布魯氏菌病診療知識的培訓,不但提高業務水平、預防水平以及病人早期診斷效率。疾控中心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重點做好對養殖戶的培訓,提高養殖人家的診斷能力和防治能力。
在引進奶牛時,要從沒有布魯氏菌病的地區進行購買,新買的奶牛,應該隔離觀察兩個月以上.并進行布魯氏菌病的檢疫,兩次檢疫都是陰性,才可以合群飼養和參加配種。同時奶牛需要一年做一次體檢。
對被污染的產房、用具、運動場地、飼料槽和流產胎兒尸體、胎衣和其他分泌物等都要進行無害處理,可以采用消毒和深埋或者焚燒的形式進行處理。對于疫區的畜產品和飼料、草等工具,都要進行消毒或者放置兩個月以上才能使用。
落實切斷部分地區感染的牛,或者檢疫不到位的牛,加強奶牛檢疫工作,防止主要感染途徑是交易宰殺和奶牛飼養,最大限度的減少布魯氏菌病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同時定期對奶牛進行 血清采集檢測,篩選出可疑陽性奶牛送有關權威部門進行確診,確診后將奶牛進行無害處理。同時,將建立健全奶牛戶口薄登記制度,并對合格的奶牛發放有關健康證書。
綜上所述,奶牛布魯氏菌病極大的威脅了奶牛以及人類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了奶牛養殖業的經濟發展,因此,做好規范奶牛布魯氏菌病的防治至關重要。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到,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點、布魯氏菌病的發病原因既處理措施以及規范奶牛布魯氏菌病的防治措施等等,總之,不斷采取防空措施,鞏固防治成果,才能真正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奶牛養殖業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