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巧梅 鄧小榮 唐 歡 嚴 芬
(1.邵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邵陽 422004;2.祁陽縣畜牧水產局,湖南永州 426100)
由于缺乏學院豬生產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造成在校內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實訓,沒有機會直接去到豬場真切了解豬場的布局、生產等具體崗位技能根本無法達到企業對于學生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要求。
實踐教學考核評分體系不完整,通常用學生參加實驗課的次數及實驗報告來評定,可比性不大,難以真實反映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實際動手能力,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無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更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薪素質。
落后地區的高職院校往往由于資金不夠,導致校內養殖基地不夠完善。所以,靠校內實訓基地實現學生的實踐教學不太現實。
《豬生產》實施現代學徒制課程改革探討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手段。
(1)通過該課程的改革,校企共同開發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豬生產》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
(2)通過該課程的改革,按照生產崗位職責、技能要求安排課程內容及技能訓練,校企雙方共同育人,強化學生生產崗位的實踐能力,充分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深度融合,真正踐行了“學中做,做中學”的原則。學生掌握豬生產整個過程的技術要點,明顯提高實踐能力,培養養豬生產方面的宏觀決策能力,實現崗位需求和人才專業技無縫對接。讓學生提前接觸生產企業,了解企業文化,培養學生對企業的信賴感和歸宿。
(3)通過該課程的改革,為落后地區高職院校動物醫學專業畜牧生產相關課程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在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論的基本原理指導下,校企深度校企融合,校企共同育人,把傳統教學地點教室搬到企業一線,把傳統教學內容改成依據崗位職責共同開發教學內容,把真實工作任務融入到教學中,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階段:課題主持人組織課題組成員收集、研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資料,討論擬訂課題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明確成員任務分工,將項目落實到人。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課題主持人組織校企雙方構建《豬生產》教學實施方案,共同設計教學內容,共同實施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校企構建與產教融合教學相匹配的考評體系。
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基礎,面向企業生產過程設計課程內容,充分發揮學校學歷教育優勢和企業員工培訓優勢,開發符合學校人才培養規律和企業員工培訓規律的“學校課程+企業課程”雙線交織的課程體系,實現學校教育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和企業學徒系統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和學徒在學校和企業學能進行有效學習,學生的養豬技能水平實現由新手到專家的轉變和提升。
第三階段:總結歸納階段。課題組成員對研究工作進行了歸納總結,主持人根據收集的材料分類整理、分析歸納,課題組討論和修改,撰寫項目實施成果。
通過2年的課程改革,課程組與多家行業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對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動物醫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實踐,提高了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率和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為專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也為落后地區高職院校動物醫學專業畜牧生產相關課程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合作的養豬企業用工難的問題有一定緩解。通過課程實踐操作期間對學生的考察,為企業選擇品學兼優、操作技能強的準員工。
校內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雙師”素質、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