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梅
(勐臘縣畜牧獸醫站,云南勐臘 666300)
非洲豬瘟的危害巨大,尤其我國是養豬大國,存欄占全球50%左右。一旦非洲豬瘟進入我國流行開來,會給我國經濟帶巨大的損失,對我國生豬養殖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對全國的經濟、食品安全,社會穩定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做好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
非洲豬瘟(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引起的急性、烈性、出血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危害極大,我國對此有嚴格防范。非洲豬瘟發病過程短,死亡率高,最高可達100%,具體表現為發熱,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咳嗽,眼、鼻有漿液性或黏液性膿性分泌物,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黏膜明顯出血,臨床癥狀與豬瘟癥狀相似,2018年8月3日我國確診首例非洲豬瘟疫情[1]。
對于非洲豬瘟,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因此,要做好的就是避免動物與病毒接觸,對生豬的飼養要做到可防可控,避免疫情的爆發與蔓延。
鄉鎮、基層的獸醫工作者很少,專業知識薄弱,對豬病診斷能力有限。而對于外來的非洲豬瘟,獸醫工作者不夠了解非洲豬瘟的臨床特點、病理變化,這就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如果發生疫情,相關工作人員也發現的不夠及時,造成疫情的快速傳播。
勐臘縣境東、南被老撾半包,西南隅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西北緊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則與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相鄰,人員來往頻繁,村村交錯,緊與老撾就有3條公路通道,加上我縣生豬每年需外調3至5萬頭,加大了非洲豬瘟監管難度。
很多養殖場都在農村或者離農村較近,選址布局不合理,豬場里面布置混亂,衛生臟亂差。豬舍建設設施落后,自動化程度低。各個養殖場距離較近,養殖戶給豬舍、豬消毒的意識淡薄,衛生防疫方面的專業知識不夠。養豬場關于衛生防控的措施執行不嚴格,外來人員、車輛、物品進出隨意,消毒周期過長。這些措施的不到位皆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機會。
基層防控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低,工作效率低下,隊伍人心渙散,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不夠,工作積極性不高。這就導致防疫工作開展進程的緩慢,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為基層養殖戶提供指導防控非洲豬瘟的實用技術。
對豬的出籠、買苗做不到全進全出。原有的豬舍還有豬,新購買的豬苗不做好消毒隔離就放了進去。這樣就無法做到徹底的清洗消毒,不利于對疫病的防控[2]。
很多豬場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方式和使用正確的飼料喂養,受傳統觀念和資金的限制,養殖戶用餐余垃圾和泔水喂養生豬,這也是中國傳統喂養生豬的方法。但是,很多病毒都是通過餐廚剩余物傳染給生豬的,資料證明,非洲病毒就是通過餐廚剩余物傳染給生豬的。
當地動物疫控機構應該對生豬養殖戶衛生防疫方面多加指導,在指導下,養殖戶制定合適的日常防疫制度,尤其是每日的消毒計劃。
①科學選用消毒劑:各類消毒劑都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是針對非洲豬瘟,要選擇效果明顯的消毒劑,比如:戊二醒、次氯酸鹽類消毒劑(例如復方亞氯酸鈉)、碘類消毒劑(例如聚維酮碘)等。但同時也要注意區分消毒劑的不同作用,比如價格低廉還量大的生石灰,就可以灑在豬圈的周圍,既可以消毒又可以保持地面干燥;有些適合在豬圈內帶豬消毒,例如聚維酮碘,對豬眼睛、皮膚、粘膜等刺激小,根據說明書來使用。一定要做好消毒,殺滅豬圈及豬體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②科學使用消毒劑:在養豬場,不僅僅要對豬圈和豬消毒,養殖人員和進入養豬場的外來人員及車輛都要消毒后才能進入養殖場。為避免病毒產生耐藥性,養殖戶應該經常更換消毒劑。如果當地發生疑似病例,養殖戶更加應該勤消毒,每天都要對養豬場豬舍及周邊進行三次全面消毒,做好記錄。
③空圏消毒:消毒液是無法完全消滅豬的糞便等排泄物的病毒細菌,因此,除了在日常的消毒工作后,在豬出籠后,對空出來的豬舍進行徹底的沖洗消毒,最好是豬舍再空置一段時間后再使用[3]。
對于豬舍及養豬場的消毒,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先做好自身的防護,再進行消毒工作。
保持豬舍環境的干凈整潔,有利于提高生豬的自身免疫力。飼養生豬,應該保持適當的飼養距離,豬舍不應該太過密集。豬舍要做到保持適當時間的消毒,做好防控檢疫。
著重培養非洲豬瘟的知識,提高加強對防控知識的普及。使基層獸醫工作人員能夠面對突發疫情、病毒的爆發,能夠處理基層養豬養殖場的一些突發情況。
更新養豬場豬舍設施,做好消毒工作。工作人員在進行養豬場消毒,自身也應該先做好消毒工作。減少外來人員、車輛、物品的進出,即使進出,也要嚴格消毒。生豬出欄,購買種豬時也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
動物檢疫機構是基層防控非洲豬瘟的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有效控制非洲豬瘟的流行與蔓延,以《防疫法》的相關法律標準為指導,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杜絕基層的非法販賣、飼養泔水豬,生豬運輸,無證買賣生豬等非法行為。尤其是泔水豬的飼養,泔水豬飼養是造成疫病傳播的重要途徑。做好動物檢疫機構的防疫工作,監督、打擊非法飼養、買賣、無證運輸生豬等行為。
要提高基層的防疫工作人員、鄉鎮獸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定期組織關于非洲豬瘟和其他病毒的培訓,加強隊伍的管理。因為他們是疫情發生時候在最前一線的工作人員,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去面對非洲豬瘟。因此,要加強對基層防疫的工作人員建設,提高薪資待遇,吸收優秀年輕有才能的人,提高基層防疫隊伍食物積極性和活躍性。
在豬舍有豬的情況下無法完全對豬舍做到徹底的消毒,不利于對病毒、疫病的防控。因此,養豬場戶應該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在引進豬苗前,要給豬舍進行的徹底的沖洗和消毒,在正規的豬場里引進豬苗后,也應該和原來的豬隔離一段時間觀察,做好消毒,確認豬苗健康沒有問題再移進已消毒的豬舍[4]。
(1)禁止養殖戶互相串場,養殖戶和基層防控工作人員等高風險人群應禁止互相串場,避免與其他豬場接觸,做好消毒防護措施再進入豬場。在條件允許下,養豬場應封閉管理飼養,盡量避免與外來人員、車輛、物品的接觸。做好防疫、檢查工作。若發現有死豬,可在動物檢驗部門指導下進行無害化處理。比如簡單易行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就是,在遠離居民區、養殖區及地下飲用水源的地方,挖深坑鋪滿生石灰后放進死豬,然后在灑上生石灰掩埋,要保證尸體離地面有一定的距離。有條件的地方,就上報給當地的動物檢疫部門交給無害化處理機構處理死豬尸體。
(2)加大對養豬場的監督與管理。基層防疫部門應該做好對養豬場的監督工作,確保養豬場的真實健康情況。同時,養豬場也要做到不瞞報,逃避檢疫。農業農村部于康震副部長就批評過某個萬頭養豬場瞞報疫情,不僅造成養豬場的經濟損失,也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嚴重影響。由此可見,養豬場瞞報疫情,逃避監管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后果。
有條件有經濟實力的養殖戶可以聯合相關部門組建規模較大的養豬場,擴大生產規模,提高防疫水平。提高自動生產化能力和自動生產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養殖戶也要學習掌握必要的相關的非洲豬瘟防疫知識,要能分辨基本病情的豬和什么是感染了非洲豬瘟的豬,及時發現,及時的應對,告訴本地的動物檢疫部門基層防控中心,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降低損失。
由于非洲豬瘟傳染速度快,致死率高,又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一旦發生疫情就會給我國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給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對生豬養殖戶的影響。因此,在平時,就要做好生豬養殖場對疫情的防控,加強養豬場和基層防疫部門應對非洲豬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