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錦聰 鐘小玲 許朕明
(1.廉江市新民畜牧獸醫站,廣東廉江 524441;2.廉江市吉水畜牧獸醫站,廣東廉江 524471;3.廉江市石嶺畜牧獸醫站,廣東廉江 524456)
豬無名高熱也叫作豬無名高熱綜合征,在夏季和秋季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通常患病的豬會產生持續發熱以及其他呼吸道的癥狀,在育成豬和母豬中經常出現。豬無名高熱的傳播速度非???,且流行范圍非常廣,該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會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根據臨床病例發現,豬無名高熱的病原體種類有很多種,除了發熱這種典型的臨床癥狀外,不同的病原體還會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所以,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十分不利于我國養豬業的未來發展。本次主要針對豬無名高熱產生的原因、流行病學和防治措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具體的研究過程如下。
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豬無名高熱從華東地區開始流行,逐漸蔓延、擴散到我國北方地區,給社會、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該疾病主要以“癥候群”的形式表現,不僅僅存在“高熱”這一典型癥狀,還會出現其他不同的臨床表現。為了深入探究,我們對致病因素進行了分析。
1.1.1 飼養管理因素
如果豬圈的飼養密度太高,再加上衛生條件不達標、通風不良,非常容易滋生細菌并且傳播。飼料營養搭配不合理,精糧和粗料的比例不正確,就會導致豬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引發豬無名高熱。除此之外,如果將飼料放在潮濕的環境下保存,很容易使其發霉,產生毒素,一旦豬食用,就會使毒素入侵,引發高熱癥。
1.1.2 氣候性因素
在夏季,由于天氣炎熱,豬長期生活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中,很容易引起熱應激反應,進而使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發無名高熱癥。除此之外,病原菌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入侵和繁殖的能力都會增強,很容易引發豬無名高熱癥爆發。
1.1.3 用藥不合理
許多小型養豬場由于不了解無名高熱癥的具體機制,當有豬發病時,沒有及時送給獸醫檢查,只是依靠自己的經驗來用藥治療,這樣不僅僅無法緩解臨床癥狀,還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時間,造成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立即進行隔離、消毒,就很容易導致該疾病爆發傳播。
1.1.4 防疫意識淺薄
大多數豬場或者是農村的散養戶,對防疫知識了解非常少,不清楚防疫不規范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而導致養殖過程中不消毒、不接種疫苗等不良情況發生,進而達不到防疫的效果。此外,雖然許多養豬場接種疫苗,但是并沒有根據豬疾病的發生情況和豬個體差異進行考慮,沒有選擇合適的疫苗抗體,這也會導致防疫質量下降。
1.1.5 病死豬處理不恰當
許多養殖基地并沒有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只是將病死豬進行焚燒或者深埋,有的養殖戶甚至亂丟病死豬的尸體,進而導致病原體到處傳播,使豬無名高熱爆發。
對豬無名高熱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該疾病的病原菌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引發該疾病的病原有很多種,比如說寄生蟲、細菌、病毒以及支原體等。其中寄生蟲主要包括附紅細胞體和弓形蟲;細菌有豬鏈球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以及豬霍亂沙氏門菌等;病毒包括豬圓環病毒、偽狂犬病病毒以及豬流感病毒。這些病毒不僅僅會降低豬機體的免疫力,甚至會出現混合感染的情況發生。
(1)豬無名高熱多發于夏季或者初秋,因為這個時節溫度較高,適合病菌傳播、繁殖。通常該疾病的病程為5~20d;(2)豬無名高熱在各個品種都容易產生,在10~20周齡的育肥豬或者生長豬中比較常見,在哺乳豬中的發病率比較低;(3)通常該疾病是從農村散養戶開始傳播,逐漸向大型養殖場傳播,傳播速度非常快,流行范圍比較高;(4)豬無名高熱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一旦亂用藥物會導致死亡率增加。
病豬體溫異常升高,可達到42℃,病豬會出現絕食、食欲下降、精神萎靡、高熱稽留,少部分病豬的皮膚會出現紅紫、毛孔上存在出血點、呼吸急促。有的病豬還會出現眼結膜發紅、眼周圍分泌物增加,糞便形狀為球形、尿量較少并且呈黃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豬會出現貧血癥狀、喜歡俯臥,無法站立,最終會全身抽搐死亡。
豬無名高熱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是由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所致。因此,實施防控措施時,需要將預防作為主要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疫病入侵。防控措施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豬舍環境衛生、建立有效地防治制度,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降低死亡率。
4.1.1 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戶需要加強飼養管理,避免應激因素的產生,降低豬群的免疫力。在炎熱的夏季,養殖戶需要做好降溫防暑的工作,尤其是豬舍環境需要進行改善,降低熱應激反應的產生。對于養殖戶來說,需要合理規劃養殖密度,增加豬舍的通風,采用濕簾或者涼水噴霧進行降溫,增加空氣流通量。除此之外,豬舍需要嚴格管理進出,非養殖人員不得出入豬舍,以免出現交叉感染。
4.1.2 強化檢疫工作
養殖戶需要秉承著自繁自養的原則,在選擇種豬時,需要按照要求實施檢疫工作,嚴禁引入疫區的種豬。引入種豬后需要進行隔離觀察,然后實施疫苗接種和驅蟲處理,密切關注種豬的身體健康情況,隔離期必須滿足1個月,經過檢測后,檢疫結果呈陰性才能夠進行混養。
4.1.3 提高防疫觀念
為了避免豬無名高熱大面積傳播,養殖戶需要按照當地疫情情況、疾病流行特點、養殖情況、豬體質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接種疫苗,養殖戶需要考慮接種疫苗的免疫期長短、抗體產生時間等。然后指定科學的防疫計劃,嚴格按照要求實施抗體檢測,定期對豬群進行健康檢查,減少疾病的產生,從根本上消除病原。
4.1.4 完善消毒制度
為了防止病原體傳播,養殖戶需要及時清理豬圈中的排泄物,采用無害化措施來處理污染的物品,做好環境清潔處理。為了更好的實施消毒工作,首先需要完善消毒制度,明確每一項消毒步驟,要求養殖人員嚴格按照規范程序對豬圈和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處理,任何細節都需要做好,這樣才能夠將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徹底消除,減少豬圈污染情況。
4.1.5 正確使用藥物
為了提高豬的機體免疫力,養殖戶需要建立群體保健的概念,可以在合適的階段使用適量的藥物來預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降低發病率。比如說:在育肥階段,將12~13周齡的生長豬進行抗感染處理,在飼料中添加250g強力霉素和適量的氟甲砜霉素,或者在飲水中加入可溶性抗生素,連續服用5d,能夠有效地提高豬的抵抗能力,增強豬的體質。
從臨床治療方法上看,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更多的獸醫會選擇將抗菌療法和抗病毒療法結合起來,針對具體的癥狀采取有效地措施。在改善養殖環境的同時,可以在飲水中加入葡萄糖和電解質多維,然后使用復方強力霉素、頭孢類或者長效磺胺類針劑,進行注射治療,如果臨床療效并不顯著,則可以使用抗病毒血清或者是耐過豬血清進行治療。
想要提高養豬業的快速發展,首先就需要加強常見病的防控措施,從根源上消除疾病的傳播,尤其是豬無名高熱,在進行診療的過程中,需要找到致病體,然后根據實際的病癥類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能夠提高治療有效率,減少該疾病的致死率,同時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收益。除此之外,在建立防疫觀念的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明確的了解“預防”大于“治療”,只有做好預防措施才能夠降低豬無名高熱的產生,避免病原體向其他地方擴散,提高養豬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