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卉
(建湖縣高作鎮畜牧獸醫站,江蘇鹽城 224700)
生豬養殖是我國畜牧養殖行業的重點領域,對地區經濟發展、提升農民收入、擴大生豬產品市場等有重要作用。但是因為環境、飼養管理等因素的影響,生豬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病害,給養殖工作帶來很大的阻礙。其中非洲豬瘟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新出現的病害,帶來的損失比較嚴重,并且在2018年至今多次發生,呈現流行趨勢。對于農村地區,大部分都是散戶,規模戶較少,所以給ASF的防控帶來一定困難。本次就探討對于農村地區的養殖場如何防控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ASF)的病原微生物是非洲豬瘟病毒(ASFV),屬于一類出血性、熱性和急性傳染病。ASFV主要是通過生豬及其產品的運輸造成遠距離傳播,對于養殖戶來說,是因為飼喂餐廚剩余物以及人員車輛攜帶ASFV而出現近距離傳播。因為ASFV可以通過媒介傳播,而農村地區的養豬場因為衛生條件較差,環境設施建設不完善,排水系統不科學,雨污不分離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的昆蟲,其中鈍圓軟蜱的存在,對于ASFV的傳播起到關鍵作用。另外,我國社會上對于豬肉產品的需求很高,并且與飼養區域呈現地域性差異,所以需要頻繁進行生豬及其產品的調運,這就增加了ASF感染的風險。再加上ASFV有一定的潛伏期,感染之后的癥狀不一致,所以可能生豬已經被感染,但沒有發現,在運輸過程中突然發病,進一步擴散了ASF的疫情,帶來嚴重影響。
本病可作用于任何日齡和品種的生豬和野豬,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甚至可以達到100%。自從2018年8月3日在我國確診首例ASF疫情之后,我國在多個地區的養豬場紛紛出現ASF的流行,一直無法有效徹底防控。
對于ASFV,自然感染潛伏期只有5~9d,發病時體溫升高至41℃,約持續四天,直到死前48h,體溫開始下降,而且在體溫降低之后才表現出臨床癥狀。在最初的發熱時間,病豬沒有食欲,精神脆弱,季度勞累,尤其后肢更甚,脈搏快,咳嗽,呼吸快約1/3,表現出嚴重的呼吸困難,漿液或粘液膿性結膜炎,有些毒株會引起帶血之下痢,嘔吐,血液變化與豬瘟類似。急性患豬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袁 肺臟水腫明顯,腹腔中蓄積大量出血性滲出物,腦組織水腫明顯;慢性型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偶爾出現高熱癥狀,母豬具有很高的流產率。在進行癥狀觀察和病理解剖時,如果出現上述明顯癥狀,而豬群免疫接種了豬瘟疫苗且抗體水平達標,則可懷疑該養豬場存在非洲豬瘟病毒感染。
對于本病的處理,如果檢測判斷為陽性,需要直接進行無害化處理,將整個養豬場進行封閉管理,任何病豬接觸過的物品都要直接焚燒處理;及時封鎖豬舍,對病豬經過的場所、用過的器具、飲水等進行嚴格消毒,使用生石灰,同時將病豬進行撲殺處理,并給予養殖戶一定的補貼;對病豬的胴體、內臟等進行高溫處理等,禁止流入市場。
因為本病的嚴重性,按照要求,所有屠宰場必須安裝PCR設備,做到ASFV檢測的“批批檢,全覆蓋”。同時因為ASF與其他豬瘟的癥狀十分相似,所以需要借助實驗室手段進行鑒別,可按要求使用PCR設備快速進行檢測。因為我們地區大部分養豬場都是散戶,所以沒有能力保證每個養殖場都安裝PCR設備,因此需要當地畜牧部門積極促進規模戶和散戶之間的聯系,按照距離的遠近組成合作防控小組,在散戶出現疑似病例時,要求規模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可以發揮畜牧部門的作用,定期進行抗體檢測,保證所有養殖戶的生豬抗體水平達標。
養殖場要定期進行徹底消毒,生豬出欄后要進行暴曬和消毒,空置兩周后才能繼續養殖。對于用到的器具、豬舍、養殖人員,都進行仔細消毒,最好每天環境消毒一次,器具每次使用前消毒,養殖動物每周消毒一次,消除寄生蟲等的影響。每天打掃養殖場所衛生,清理干凈排泄物等。嚴格控制車輛和外來人員的出入,進出必須消毒;禁止從疫區引種,如果需要引種要做好流行病學調查。
畜牧部門要注意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針對經常發生的疫病,選擇有效的疫苗,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方法進行接種。疫苗接種工作需要按照生豬的日齡進行合理安排,選擇效果最佳、毒副作用最少的疫苗種類,按規定進行接種。
畜牧部門要定期安排養殖戶進行生豬抗體檢測工作,統計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掌握每一養殖批次的免疫效果,盡量實現100%免疫。尤其是在出現重大疫情之后,比如非洲豬瘟,更要畜牧部門與養殖場相配合,進行強制性抗體監測,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檢查,否則需要按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ASF的出現和流行給我過生豬養殖產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尤其是對于農村養豬場,比較分散,規模不大,一旦出現ASF需要將整個豬群撲殺,所以要配合畜牧部門做好ASF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