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亭
(漯河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漯河 462000)
非洲豬瘟最早起源于非洲地區,隨后逐步蔓延到歐美等地區,2018年8月我國東北的遼寧省首次的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的病例。所有的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從首次發現到2018年的年底已經蔓延到我國28省份。到目前為止非洲豬瘟仍然時有發生。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管控,將會造成大量豬的死亡,嚴重影響市場上豬肉制品的供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必須做好。
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知,以下幾種屬于非洲豬瘟主要的傳播源:一是發病/病死豬;二是感染/帶毒的豬。除此之外,帶毒的泔水、污染的運輸工具、公豬精液等諸多因素都能夠成為非洲豬瘟的傳染源。
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國外傳播與國內傳播。非洲豬瘟多數是由國外傳入中國的。種豬的引進是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病毒的潛伏期很長,病毒潛伏于種豬的身體內進入中國,并且病毒在冷凍精液的情況下生存率極高,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傳染給母豬。另外野豬遷徙也可以造成瘟疫的傳播,我國國土面積遼闊,邊界線狹長,野豬的活動范圍十分頻繁,尤其是中俄兩國的交界地區,野豬很容易把病毒帶回我國。
我國與其他的國家貿易往來頻繁,進入我國的外來人員也會帶來被污染的豬肉和肉制品,進而造成病毒的傳播。國內傳播,非洲豬瘟是具有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因此,只要是健康的豬與患病的豬進行接觸,就會導致感染。
性傳播也是重要的傳播手段,假如養豬場在不經意間引入患病的母豬,病毒在母豬體內進行長時間的潛伏,就會將病毒帶入豬場,通過配種交配引起傳播。豬的飼料在生產和運輸的途徑中容易被病毒所感染,當豬在食用這些飼料的時候,也會間接地接觸到非洲豬瘟,進而造成感染。
相關工作者在疾病出現的時候需要盡可能封群、降低亦或是不引種,堅決不允許從有疫情省引種,同時還要對引進的豬做好相應的隔離工作,直到度過潛伏期之后才能供繁殖使用亦或是入群飼養。
相關管理人員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科學把控和豬場存在聯系的全部車輛,堅決不允許沒有經過消毒的車輛靠近豬場,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車輛清洗消毒的程序,除了確保隨車人員始終在駕駛室之外,還要保障隨車裝卸工進入場區做好消毒工作。
眾所周知,中間傳播媒介控制不科學也是豬場發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就要求相關工作者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做好消毒工作,同時還要科學檢測周圍水源,不允許野豬和豬場親密接觸,最后還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滅蒼蠅工作;二是做好滅鼠工作;三是做好防鳥工作。
對養殖場員工進行非洲豬瘟相關知識的宣傳與培訓,讓養殖場的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非洲豬瘟帶來的嚴重危害。養殖場的管理人員要制定相關的安全制度,要求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嚴格遵守。做好豬群驅蟲工作,種公母豬,每隔一個季度驅蟲一次,一年至少要保證驅蟲四次。新生仔豬進入生長舍時要驅蟲一次,引進種豬并群前要驅蟲一次,驅蟲使用的藥物必須要保證其有效性。生豬養殖場內要有專門的糞便清理人員,定期對豬舍內的糞便進行清理并且對地面進行消毒。搞好疫苗接種,重視病毒性疫病的疫苗接種。確保疫苗質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檢查豬群免疫抗體水平和疫病檢測制度。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藥或微生態制劑做保健,也是提高免疫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有利于病豬的治愈和恢復,極大的縮短了病豬病情持續的時間。
我國爆發豬瘟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外界的傳播,我國可以將生豬的放養進行有效的控制,將放養的范圍控制在方圓十公里之內,從而有效的防止我國健康的豬接觸其他國家帶有病毒的豬,進而帶入我國。對出入我國境內的關口要進行嚴格的排查,對于那些走私進入我國境內的豬肉和其他的豬肉制品,一經發現就要進行及時的銷毀。對于飛機、輪船、火車上產生的泔水和垃圾必須進行科學無害化的處理,杜絕一切可以傳播病毒的源頭。另外我國的各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合作力度,獸醫部門、海關部門、邊防部門和檢疫部門都要承擔起責任。通過內部的防控和外部的堵截,對出入我國境內的動物和動物的制品都要進行嚴格的排查,把一切可能攜帶病毒的物種攔截在國門之外。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給我國養豬業帶來極大的沖擊,不僅給飼養戶帶來了損失,也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因此國家的相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加大監管監測和巡查的力度,養殖戶也要多學習多參加培訓增強對于生豬飼養和豬場管理的相關知識。在政府部門和養殖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非洲豬瘟一定會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