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仙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營盤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怒江 671400)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MS)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尤其是在冬春兩季發病率相對較高,主要感染一些免疫力相對較為低下的雞群,比如幼雞群或者身體健康情況不良的成年雞群。在這樣的情況下,其自身也存在著較強的遺傳性特點,尤其對于商品雞來說,其呈現著隱性遺傳,商品代雞感染陽性率明顯要比父母代高。這樣的情況也說明,遺傳與傳染等方面所帶來的影響相對較為明確,疾病特征也較為鮮明,為了更好防治首先要對疾病特點充分了解。
MS是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相對較高,尤其呈現季節性的出現,以呼吸道傳播為主,將氣管組織作為主要的攻擊靶向組織,而且可以通過種蛋進行垂直傳播,傳播率甚至高達100%[1]。值得一提的是,此類疾病也具備著較強的隱匿性,其可以處在氣管內數周,在這樣的情況下具備傳播能力,而且沒有臨床癥狀和血清學反應,無法檢查出來。這樣的情況下,其傳播就會相對較為廣泛,存在著潛在傳播風險,尤其是呼吸道分泌物等方面,都可能會對其他健康的雞進行傳播,構成潛在的威脅。尤其被分泌物污染的水源、羽毛,被其他健康的雞群接觸到之后,都可能會感染相關疾病,進而出現大規模的傳播,帶來很多實際性的健康問題。從其病原衛生物角度來說,其特性差異較大,對于一些致病力溫和或者是無致病性菌株來說,其自身不會出現疾病甚至沒有其他影響。在疾病進展的工程中,普遍的病雞在感染發病之后一周左右出現輕度的濕羅音,然后出現慢性癥狀,但這個時候一般來說也并不典型,只有伴隨疾病進展時間延長之后,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關節變形、龍骨僵硬等問題,然后會因為行動不便導致進食飲水困難,最后出現多器官衰竭。進行解剖檢查可以發現,其自身會出現明顯的感染性病理改變,病變部位出現黃色的滲出物,肝臟脾臟明顯腫脹和硬化,胸部出現黃色分泌物。這樣的情況相對較為常見,一般還需要進行辨別診斷,與大腸埃希菌、金葡菌等進行一定的區分。其病變絕大多數都是全身性的,膝關節、翅關節等部分都會有明顯滲出,而大腸埃希菌為主的一系列感染則沒有明確的翅關節波及,可以有效的進行區分,為后續疾病診斷治療提供支持。
總的來說,此類疾病其影響相對較大,而且流行與傳播速度較快,為了更好進行防治,還需要應對這樣的特點積極采取適宜性的干預措施,才可以更好優化最終效果,規避常見養殖風險與問題,提高養殖的效果與經濟效益等方面情況。
一般而言MS目前沒有一個較好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措施,都是采取對癥治療,故而疾病預防大于治療,需要積極進行預防接種有效免疫,并采取適宜性的措施進行管理控制,才可以避免相關問題的出現和進展[2]。在治療方面,一旦發現病雞或者有癥狀的跡象,則需要馬上進行隔離,然后在飼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或者每噸飼料中投入四環素150g。然后結合其疾病發展情況,如果處于初期可以選擇注射鏈霉素,成年雞控制在200g,而處于幼齡階段則需要根據其體重情況遞減,選擇適宜性的藥物劑量,一般連續應用藥物三天左右,就可以避免疾病進展。如果疾病進展速度較快,則可以加大藥物用量,以改善其疾病問題。對于種雞來說,一般都可以注射滅活疫苗來降低垂直傳播,避免出現雛雞感染,一般都是十五日齡左右使用一份疫苗,然后兩個半月之后進行第二次,生產之前進行第三次。而對于商品蛋雞,一般則可以在十五日齡使用一次點眼免疫。
為了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還需要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大監管力度,尤其對于引進的蛋雞、種雞等等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檢查、檢疫,先進行隔離飼養和觀察,至少要八周以上,確認無誤之后再合群共同飼養,避免出現疾病流行等方面的問題。其次還需要加強在衛生、水源以及隔離消毒等方面的控制,這部分具備著較強的關鍵性和重要性,為了保障其群體的健康,尤其要做好衛生方面的控制。只有衛生控制效果得到優化之后,最終的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避免細菌滋生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從而避免疾病傳播,降低MS發病率。對于高發季節,還需要加強營養保障身體素質,對于有相關跡象或者是疑似的母雞,則需要即刻進行消殺、隔離,如已發病則必須要嚴格進行消毒清潔。最后還需要加強日常管理,尤其是進食、排便、休息的位置進行固定安排,保持雞舍清潔衛生,避免出現管理不力的情況。
如上所述,現階段在MS預防和治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認識到有關問題的具體特點和疾病特征,結合這一系列特點特征針對性采取適宜性措施,有效進行疾病的防控,規避常見的風險和問題,促使養殖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