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吉
(貴州省松桃縣冷水溪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松桃 554114)
疥螨寄生于皮膚角化層下,并不斷挖掘隧道以發育和繁殖;癢螨寄生于皮膚表面。該病有一定的季節性,主要發生于秋末冬初和春季,羔羊及2歲以下的山羊較成年山羊易感且發病更嚴重。經直接接觸而感染,如與病羊同群飼養、使用病羊用過的飼具和圈舍等;感染后3~6周發病。
該病初發時,因蟲體小刺、剛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癢,可見羊不斷在圈墻、欄柱等處摩擦;在陰天、夜晚、通風不好的圈舍及隨著病情的加重,癢覺表現更為劇烈,繼而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瘡;以后形成痂皮和龜裂。感染嚴重時大片脫毛,由于淋巴液的滲出和同羊的嘴咬,患部潮濕,俗稱“濕疥”。冬季則見到患部非常明顯的“白霜”。癢螨寄生在耳殼內時,患部形成硬的、堅實的、緊貼皮膚的黃白色的痂皮,病山羊常搖動耳朵。癢覺明顯。
一是局部療法,在治療前,先清除患部的污物和痂皮。應先剪去患部及其周圍健康部分的毛,涂上肥皂水。再用溫水洗凈,并刮去軟化了的痂皮,待干燥后用無癩(山東農業大學獸藥廠生產),直接涂擦患處;每日2次。
二是藥浴療法,可選用0.025~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或0.05%喜農疥螨靈水溶液等浴液;此法適于養羊較多、氣候溫暖、普遍發病或預防用藥等情況。
(1)每年定期對羊群進行藥浴。這是比較理想的預防方法。
(2)對新購入的羊只應隔離檢查,確定無螨蟲后再混群飼養。
(3)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清潔干燥和通風透光,不擁擠。并定期對圈舍清掃和消毒。
(4)對已污染的圈舍和用具等,可用20%生石灰水噴灑和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