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穎
(如東縣栟茶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6)
我國是人口大國,對豬肉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在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結束后,國家鼓勵恢復生豬生產,本地農村的散養戶也響應政策,采取從外地購買仔豬或到采用官方指定供精點提供的良種精液給自家母豬人工授精這兩種方式,擴大散養規模。雖然農村散養在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是在養殖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出欄量率降低,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對于現階段農戶在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方面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做出討論,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農戶養豬在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也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飼養成果不如人意。
由于農村散養戶大部分缺乏專業的飼養知識,養豬相對而言只是一項副業所以他們并沒有投入較多的資金保障豬舍的科學合理設計。豬舍內的溫度、濕度及通風條件達不到生豬健康發展的要求,很容易導致豬的抵抗力下降,感染病毒細菌。散養豬舍面積有限,仔豬的飼養密度大,也加大了管理難度。散養戶缺乏消毒意識,不能做到定期全面消毒,也容易助長病毒細菌的蔓延。即使有的農戶有定期消毒意識,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導致他們不能把握好消毒液的配比和消毒時間,導致消毒失敗[1]。
散養戶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繁殖仔豬,但是有些母豬的自身健康存在問題,這時生產的仔豬先天免疫力差。一旦遇到惡劣天氣,仔豬便容易腹瀉、脫水,進而死亡[2]。在非洲豬瘟疫情結束之后,養豬業對仔豬的品種有較高要求。有些散養戶缺乏購買經驗,導致購買的仔豬品種不能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也容易患病死亡。另外,也存在一些仔豬在經長途運輸后,因疲勞而抵抗力下降。
豬類疫病的種類很多,且許多疫病的臨床癥狀相似不易區分,農村散養豬的飼養條件有限,不能有效對病豬進行隔離,病毒細菌仍能通過空氣傳播。農村散養豬豬舍密度大,更加大了疫病傳染速度,給農戶帶來巨大損失。仔豬即使在經過救治后,也會出先生長緩慢、免疫力下降的問題。
散養戶應重視豬舍的管理,多請教當地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參考專業人士意見,對豬舍的選址和結構進行合理規劃,適當投入資金改造擴大豬舍面積,保證每只豬的成長空間,從而降低疫病傳播風險。散養戶在飼養過程中,除了要保證食槽、水槽的清潔,還應掌握正確的消毒方法,消毒時間保持周期性和規律性,從而提高消毒效率,降低疫病感染傳播的風險。
散養戶要及時淘汰身體素質差的母豬,到官方指定供精點領取精液。認真對待幼豬和仔豬的防疫工作,可給懷孕母豬疫苗注射,比如對懷孕的母豬進行黃痢疫苗注射,剛出生的仔豬通過乳汁獲得抗體,有效提高抗病力,降低黃痢在豬群中爆發的可能性。在仔豬出生后,也應密切觀察其生長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診斷和救治。在購進仔豬時,要到正規豬場購進有產地檢疫證的仔豬。向當地養豬模范戶和獸醫站專業人士請教,購買對當地氣候環境適應性強的仔豬。必要時,可以請專業人士陪同選豬。
豬類疫病種類多,且臨床癥狀相似不易區分。這要求當地獸醫站應配備專業人士,并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及時就不同的疫病做出分析并制定出不同的疫病防治方案。對死亡病豬應在上級部門的同意下,進行解剖,并將解剖病料送至專業機構等待分析。在診斷過程中,應詳細記錄臨床癥狀和病理特征,以作為后期診斷疫病做參考依據。豬群中發生疑似病例,立即隔離診治。病死豬及時無害化處理,避免病毒傳染。散養戶應提高疫病預防意識,在豬瘟、豬口蹄疫等豬類疫病多發的春季,空氣中存在較多的污染物質,人體暴露在空氣中極易接觸病毒,散養戶應在積極配合當地獸醫站防疫的同時,主動展開全面的消毒工作[3]。
農戶通過飼養生豬,能獲得一份可觀的收入,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豬肉的食物需求。但是如果不具備科學合理飼養管理和有效的疫病防治對策,往往導致豬死亡率較高,反而經濟利益受損。對此農戶本身應當樹立正確的飼養管理觀念,應保證豬舍的合理安排,注重消毒、疫病預防和選種配種。當地獸醫站也要做到提高疫病防治能力,積極幫助散養戶做好生豬養殖工作。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為農村散養豬的研究提供借鑒,推動農村生豬散養養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