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霞,石繼明,謝繼青,孫成春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 (簡稱靜配中心,PIVAS)是由專業技術人員在潔凈的環境中,將原來分散在各病區調配的靜脈用藥(包括全腸外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和抗菌藥物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集中調配的部門[1]。由于靜配中心要負責醫院所有長期醫囑及臨時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的配置,工作量較大,流程煩瑣,每種藥物必須拆包到單包裝,特別在運輸入庫、儲存、上架、拆零、擺藥、配置、核對及下送等環節,易造成藥品破損[2-6],如為貴重藥品,則金額損失更大,尤其有些細胞毒性藥物和化學治療藥物對工作人員也會造成傷害。如何降低藥品破損率,減少損失,是PIVAS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采用循環管理法(PDCA),分析藥物破損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以減少藥品破損。
循環管理法分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通過周而復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最大程度地解決問題,達到最大優化率。
對筆者所在醫院PIVAS 2015年—2018年藥品破損的規格、數量、金額,破損原因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PDCA管理法改進工作。
2.1 計劃階段(Plan) 統計2015年為未實施PDCA循環法之前的破損率,2016年開始實施PDCA循環法,找出藥品破損原因,對其進行分析,找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2.2 實施階段(Do)
2.2.1 所有藥品的破損率統計 按照破損藥品登記本,對2015年—2018年藥品破損率進行統計。藥品破損率=藥品破損的數量 (件數)/藥品出庫總量(件數)×100%[3]。 2015 年藥品破損率為 1.20‰,2016年實施PDCA管理法后,破損率為0.41‰,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0.12‰和0.16‰。
2.2.2 不同種類藥品的破損率的比較 對2015年—2018年破損藥品按不同種類藥品 (分安瓿、西林瓶、輸液)金額和數量進行進一步分析,破損藥品中,安瓿類和西林瓶類較多。2015年安瓿類破損率為66.45‰,西林瓶破損率為30.57‰,大輸液破損率為2.98‰;2016年安瓿類破損率為53.66‰,西林瓶破損率為43.9‰,大輸液破損率為2.44‰;2017
年安瓿類破損率為60‰,西林瓶破損率為35‰,大輸液破損率為5‰;2018年安瓿類破損率為72.55‰,西林瓶破損率為27.45‰,無大輸液破損。
統計結果表明,有些藥品為易破損藥品,如維生素C注射液、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酯鈉注射液、進口鹽酸氨溴素注射液等,擺藥各個環節都要多加注意??股厮幬?、細胞毒性藥物的破損雖相對較少,但還是時有發生,若處理不當,不僅對工作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危害到工作人員,也應引起高度重視,應嚴格按溢出藥品處理,以減少危害。
2.3 檢查階段(Chack) 2015年,筆者所在醫院藥品破損總金額為52140.02元,2016年—2018年持續下降,分別為 26877.62、4971.63、2949.10 元。
2.4 處理階段(Action) 自從配置中心建立以后,用藥的安全性,用藥的規范性,輸液的質量都有了很好的保障。在帶來方便的同時,由于集中配置,業務量大,破損量也是不斷增高。通過運用PDCA循環法,很好地降低了藥品破損數量,減少了科室經濟損失。
3.1 藥品的原因 藥品本身為安瓿和西林瓶。安瓿要比西林瓶玻璃薄,更易碎。
3.2 人員的原因 (1)上藥時,上架破損是從二級庫取藥時,藥架過高,藥品品種較零散,拿藥時發生傾斜易滑脫摔碎。(2)拆藥時,進口藥物單包裝密封較好,不易拆開,拆藥時用力甩出藥品,易摔碎;安瓿類拆出包裝時,內有5支1盒,有時拆藥動作快,藥盒拿反,藥品未在托盤內,容易摔碎;拆整箱脂肪乳時,包裝過于簡單,用刀劃開時用力過大,劃的過深容易把袋內脂肪乳劃破,如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1 L袋;20%甘露醇注射液冬天溫度低,袋內結晶,上架時袋內結晶扎破包裝袋。(3)擺藥時,先按照總醫囑單雙人核對擺藥,再分科室擺藥,每個環節均需雙人核對,拿藥品種類過多,每個擺藥筐內放置品種過多,中間環節人員多,排藥時間緊,每人負責的科室較多,忙亂中容易摔碎藥物,傳遞藥物時精力不集中,藥物容易滑落摔碎;拆零太多,拿藥時一次性抓取過多的數量,安瓿容易從指縫間掉落,造成破損。(4)配置時,工作人員掰安瓿的手法不正確或用力不當,將藥品捏碎或不慎摔碎是配制過程中發生破損的主要原因;難溶藥物(注射用哌拉西林它唑巴坦鈉3.375 g、注射用谷胱甘肽1.8 g等)震蕩時,從震蕩器中脫落破損。(5)成品輸液配置完成后,經打包人員雙人核對后裝箱下送,裝箱時人員負責科室多,時間緊,單只藥品多,放置較亂,易壓碎。(6)下送到科室,與臨床護士交接時,臨床護士從送藥盒內取出打包針劑時邊看出庫單邊拿藥邊核對,不看放置區域易發生破損;個別科室清場不徹底,安瓿碎屑扎破液體袋,引發破損。
由于靜配中心的藥品管理有其特殊性,配置過程需全部拆零,并存在輸液加藥配置等流程,故筆者將降低藥品破損率作為藥品管理的重點,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爭取把每一個可控環節的藥品破損率降到最低。
4.1 針對藥品原包裝的破損 藥品驗收入庫時,安瓿瓶的驗收,一定要驗收至最小包裝,發現原裝不合格的藥品及時向藥庫工作人員反映,與廠家聯系,及時更換。如是安瓿問題要改進安瓿質量或改換包裝,保障藥品的安全;如是運輸搬卸問題,告知搬運工人加強責任心,輕裝輕卸。另外拆零藥品做易破損標識,要求各個環節都要注意,輕拿輕放。
4.2 針對人為原因的破損 加強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5],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及時糾正因為工作態度不端正導致藥品破損的行為,同時加強相關藥學職業理念教育,及時規范配置人員操作手法等。(1)針對上架拆藥發生破損。根據人員分組負責藥架,責任明確到個人,同時破損后及時記錄,第二日交班時公示、講評。拆藥品外包裝時不要用力甩;劃外包裝時動作要輕柔,個別藥品如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1 L)設明顯標識,以免劃破內包裝;拆零不要過多,根據前一天的出庫量定基數,高位藥品,放藥時不要太滿;拿藥時,貨架過高,為保證藥品安全,先平端,保證藥品不會外溢;拆藥時分清包裝正反面,輕拿輕放,拆藥結束,包裝盒丟棄時要壓扁檢查,再次確認無漏藥。(2)針對擺藥核對時的破損。擺藥時雙人核對,易碎的藥品單獨放置收納盒,減少與其他藥品的碰撞;取安瓿時盡量帶外包裝,擺放時盡量單獨裝盒放置。(3)針對配置破損的措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加強技術人員崗前培訓,規范藥品調配過程中的操作,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規范掰安瓿的手法,有助于減少藥品破損率[4];在配制藥品時,選擇側孔的空針[5]注入溶液不宜過多,以免用力過猛內壓過大將瓶底沖破;需震蕩的藥物,用振蕩器時先調整好藥品位置,防止藥品滑落摔碎,嚴格控制藥物在振蕩器上振蕩的時間,振蕩完成后及時取下;配置完成后將液體袋內的多余空氣抽出;細胞毒性藥物配置時液體內加入藥物數量過多時,固定好針頭處,也可以中間更換注射器,避免污染和浪費藥液。每次配置結束后要徹底清場。(4)針對打包分科時破損的措施。打包人員在分科室時不允許遠距離拋擲;配置好將液體袋內的多余液體抽出,從配置艙內傳出或打包時藥筐內藥袋擺放遵循上輕下重的原則,同時避免擺放藥袋過多造成擠壓破碎;擺放時要將已配置液體整齊擺放在送藥箱內,空包液體放置在最下層,從而減少過度擠壓造成的漏液[8]。(5)針對下送過程的破損。選擇合適容器;藥箱內避免擺放藥袋過多;下送路途中避免推車速度過快,減少震蕩。(6)針對成品輸液下發到科室發生的破損。要求配送人員盡到提醒的義務,并要求科室破損在藥品送到半小時之內反饋,超時不予受理,也增強了臨床護士的責任心,有效減少這一環節的破損。(7)針對盤點時的破損。盤點前先整理藥品,排列有序,減少拆零,有效減少破損。
筆者所在醫院靜配中心運用PDCA循環法成功將藥品破損率從2015年的1.2‰降至2018年的0.16‰,效果明顯。下一步將把減少藥品破損率作為科室質控項目的一個重要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取得更全面的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