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雙麗 趙輝宏 張月婷
(云南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畜牧獸醫總站,云南祿勸 651500)
隨著對肉食類產品需求的增加,養殖戶普遍增加,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種類也越來越多,然而動物疫病種類在近年來也伴隨著開始增多?,F階段,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于動物疫病的防治研究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相關的實驗檢測以及數據總結得到的。對于一些常見的小動物牛、羊、豬、狗等動物都是會接觸到,并且還需要近距離的接觸采取一樣實驗所需樣品,如果在實驗檢測過程中沒有做好相關的防控措施,是很容易導致疾病的感染和傳播,因此,對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的研討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人畜共患病在研究學上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說法,從20世紀70年代后,全球范圍內曾出現了大范圍的“人獸共患病”,并且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研究發現會出現傳染的“人獸共患病”高達60多種,截止到2019年“人畜共患病”已經高達200余種,對于人畜共處環境和環境組織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現代化的概述定義上,主要是指“人類和脊椎動物之間自然感染與傳播的疾病”。但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在醫學上已經很少使用。
人畜共患病的種類從不同的切入點和觀察點進行劃分,種類類別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根據病原的宿主類型進行劃分,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主要是基于動作為病原體寄主,發病也主要是在寄主身上,寄主動物與人接觸后,相對來說被傳染發病的概率較低,包含常見疾病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流感等。
第二種,是屬于傳播性較強,且寄主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人和動物之間接觸后也會互相傳染,例如結核病,雞球蟲病。
第三種,病原體的寄主主要是人類,并且會由人傳染給動物,例如瘧疾,登革熱,蟲霉傳染病等。
除上述主要的三種病原劃分之后,還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如病毒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細菌性病原人畜共患病,豬囊蟲病、弓形體病等;除了這些,還有立克次氏體人畜共患病、衣原體人畜共患病等。
1.3.1 通過唾液傳播
當貓、狗患有狂犬病時,唾液中就會攜帶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咬傷人后,狂犬病病毒就會隨著和人接觸過程中的犬吠,舔舐、撕咬、近距離接觸,尤其是當人體有傷口的時候,和有狂犬病的狗接觸后,會導致人體直接感染狂犬病。
1.3.2 通過空氣傳播
當患病的動物或者是人群在人畜共處的時候,通過打噴嚏、流鼻涕、以及咳嗽的時候,以空氣為傳播介質,將病原傳染給人體,或者是人傳染給動物,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衰退,從而發病,如肺結核、肺炭疽等。
1.3.3 通過糞便傳播
很多小動物在外出的都是都容易不經意的時候在外打小兵,而腸胃和肛門位置原本就攜帶有很多病菌,細菌等,例如結核病、布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都會通過彼此從接觸導致人畜共患病。
1.3.4 通過皮屑和毛發感染傳播
很多時候,人體或者是動物寫了了病毒,病菌,在其皮質層就會出現一些異常,例如狗身上出現的犬疥螨病、雞身上出現的急求蟲病、以及特殊的微生物細菌,都是一些容易被感染的病菌,當人不注意的時候,和一些自養寵物近距離接觸,舔舐、食同餐,寢同床都會導致肌體產生人畜共患病。
在人畜共患病上,從古代開始存在這一問題的時候,都導致了人類面臨著重大生存危機,面臨未知領域的人畜共患病,都是需要科研團隊進行不斷的活體實驗研究,通過不斷的實驗,解剖,化驗才能研制出治療病情的藥物,但是同時在這一階段會導致無法預期的人畜死亡,例如流感病毒,在醫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動物流感病毒傳感給人,導致人體流感(瘟疫)橫行,結果導致了片區大面積的人群無法救治而亡。在相關部門的統計上,目前全球有1700萬人,是死于傳染病的,其中多數人都是死于人畜共患病,例如弓形蟲病、狂犬病、布病、血吸蟲病鼠疫、瘧疾、登革熱、瘋牛病以及非典等都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相關的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上,對實驗室內的人畜共患病認識不充分,思想麻痹大意,安全防范意識低下,重視程度不夠,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欠缺,尤其在實驗室進行動物疫病實驗時,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防疫規范,實驗安全操作不規范,例如不戴口罩、手套,徒手進行操作,就會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感染。
在目前畜牧獸醫的實驗室中主要是根據三種檢測樣品對畜禽身上的病原體進行的檢測,第一種是基于本地的規?;B殖場飼養,將全部的畜禽進行規?;酿B殖場飼養,并且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且需要按照規定進行定時的疫病防治,相對來說安全性能更高。第二種是本地的養殖戶進行是散養,自己育苗,自己飼養,相對來說主要是直系接觸,而且相對于接觸畜禽的對象比較單一,利于養殖過程中對畜禽進行更加直接、穩定的監控。第三種是通過采購得到的種苗,或者是外地商販流動式的販賣,在這種類型的交易過程中,原生病毒,細菌容易流動性的大面積進入到多地區,且交易過程中,也很少有人會對樣畜禽進行檢疫、消毒、隔離處理等工作,都是直接進行了近距離接觸,也會對實驗人員構成威脅[1]。
畜牧獸醫實驗室工作人員去現場進行采樣時需要觸摸和近距離觀察動物,可能會出現不小心被動物咬傷、抓傷、沾染上動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等現象;如果這些動物本身患有人畜共患病,工作人員便極易感染相應的人畜共患病。所以在實驗人員進行檢測工作的時候,會零距離的要接觸樣品,若是觸碰到人畜共患病感染動物樣品,實驗人員將會增大被感染的風險。
實驗檢測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不按規定操作也會導致人畜共患病出現在實驗室人員當中,目前在國內很多實驗室都存在操作人員對自身以及樣本消毒不充分,操作過程甚至會中途去掉安全手套,脫戴口罩等,這種不規范的操作,大大增加了在人畜接觸的過程中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幾率。
對于從事畜牧獸醫的從業人員,在進行相關實驗的時候,應當遵循三準原則,嚴格按照國家疾控中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的應急案例》相關內容實施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工作;其次,需要遵循“早、快、嚴、小”的原則,遇到突發疾病,及時隔離,及時防控,及時進行硬性消毒殺菌處理工作,嚴格把控消毒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避免畜牧獸醫站在進行相關病情監測時,感染人畜共患??;最后在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問題上,還應當多方聯合,養殖戶,畜牧獸醫站實驗工作員、地方防疫疾控中心在針對重大動物疫情的時候,應當聯合起來,進行防疫規范宣傳,并且對于病情區內的實際人畜感染情況,建立隔離區和治療區(實驗室周邊3公里以內建立疾控站,周邊5公里圈定為風險隔離區),減小外界的接觸,減少擴散渠道[2]。
4.2.1 采取多種培訓方式提高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
對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上,要采取多種手段,如操作技能競賽、理論知識考試、板畫宣傳、安全教育等活動,加強提高實驗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增加實驗操作相關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尤其是要將防范人畜共患病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
4.2.2 制定動物檢疫和防疫的工作規范
嚴格將動物檢疫和防疫的工作規范做實做細,不遺漏如何一條步驟,讓每個步驟都形成一種規范和制度,讓實驗人員的操作行為進行得到約束和規范,能夠進行安全操作,并樹立危害意識和不斷強調自我防范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把人畜共患病感染的風險降低和杜絕。同時需要對日常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規范,如:做好進出樣本的臺賬記錄、樣本檢測數量登記及使用的檢測工具等,以保證有跡可循,有量可查,更好地促進動物實驗的開展。
4.2.3 消滅實驗室傳播媒介
采集的動物產品、血液樣品及各種動物病理組織樣品等要做好實驗前的安全放置工作,實驗后的清理、銷毀工作,做好實驗區域的消毒滅源,使樣品攜帶的部分致病菌毒得到控制和消滅,防止疫病從實驗室傳播出去[3]。
人畜共患病對人類的危害極大,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時時刻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對于畜牧獸醫實驗室工作人員而言,是面對者和接觸者,只有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嚴格遵守防控原則和防控措施,嚴格執行操作步驟和操作規范,才能將人畜共患病的傳染控制在源頭,避免感染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