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詩華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崇儒畜牧獸醫站,福建霞浦 355100)
發展草食動物養殖產業,加快農村山區脫貧致富,是當前閩東地區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對調整畜牧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增產,有著極為豐富的現實意義。
第一,政策優勢
近些年,福建重視畜牧業的發展,將畜牧業擺在本地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之首,隨之而來的惠農政策為畜牧業發展營造好的條件和機遇。其中就有閩農畜牧函(2018)3號文:“關于做好2018年特色畜禽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摸底工作的函”作為政策支持,重點支持羊肉廠年出欄500頭以上,提供科研,技術推廣等扶持措施,幫助其做大做強。
第二,資源優勢
福建山地資源豐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譽。極廣闊的森林覆蓋面積,為發展畜牧業創造得力的自然資源。同時,本地還有豐富的禽畜遺傳資源,為推廣山羊養殖創造得力的種源條件。其中閩東山羊是福建省寧德市特有的畜禽類物種,經過國家禽類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通過,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閩東山羊外觀主要體現在頭呈三角形,耳平直,弓形角,成年的羊鬚較長,體表被毛較短,有光澤,尾短而上翹。閩東山羊體質結實,肉質較好,在市場上也有較大的品牌效應,應該加以利用并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第三,市場優勢
隨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結構的調整,市場對優質肉羊的需求逐年高升,甚至逐漸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可以斷言,未來幾年國內甚至國外的羊肉需求將持續旺盛,市場前景較好,產業發展前景誘人。其中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豬肉價格的飆升,間接加快了羊肉的銷量以及價格,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第一,養羊產業重視不夠
人們的潛意識認為,發展養羊業雖能增加農民收入,但養羊業不屬于主流產業。因此,抓肉羊產業力度遠不如養豬業和養禽業的力度,對養羊業的發展、重視和支持程度都不夠。影響了肉羊產業的發展。另外,福建省山羊養殖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規模小,基礎設施條件差.導致養羊業發展速度緩慢。[1]
第二,養羊產業發展規模小
本地養羊業主要以天然草山、草坡和竹林放牧為主,少有利用舍飼圈養,且養羊業以千家萬戶小規模生產為主,在養羊的數量難以突破。山羊放牧由于受牧地的限制,有時還會與林業、種植業發生矛盾,這已成為發展山羊生產很大的制約因素。大部分養羊戶目前還沿襲傳統落后的粗放飼養管理方式,尚未完全擺脫傳統養羊的習慣,造成養羊業生產水平低下[2]。
第三,天然草地退化嚴重
近些年,隨禽畜養殖規模的擴大,草地保護工作投入不足,過量的超載放牧,加重病蟲鼠害的威脅,而造成草地退化嚴重,影響草地產量,限制本地草食動物養殖規模的發展[3]。
第四,品種改良工作滯后
本地有著優質的種羊資源,但是,由于生產養殖不規范,時常有公母混養的情況,造成早配、亂配等問題出現。加上,小群體鎖群養殖,近親繁殖等等,都造成品種退化嚴重,而影響到最終養羊產出效益。
利用好本地優勢自然資源,大力養殖山羊等節糧型禽畜。作為地方政府要統一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將山羊養殖作為農村脫貧攻堅頭號項目來抓,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對初具規模的養羊場,給予靈活的扶持帶動策略,并以此輻射帶動,形成大的養羊產業集群。
引進肉羊新品種,是提高產出效益的基礎保障。為此,對本地優勢的地方品種,要給予保護。
滿足肉羊市場巨大需求差額,推進山羊養殖規?;?、產業化發展很有必要。為此,其一,加大政策引導,吸引閑散資金,推進山羊養殖產業化經營。第二,扶持龍頭企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造福一方老百姓。第三,發展一批養羊協會或專業合作社,凝聚散養群體形成產業凝聚力,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第四,延伸羊肉生產產業鏈條,解決分散粗放經營的生產模式。第五,建立山羊養殖示范小區,推廣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技術,推進山羊養殖產業化發展。
料草資源匱乏,尤其進入枯草季,閩東山羊養殖的效益一直不高。為此,推廣種草養羊技術,擴大草料種植規模,解決青粗飼料匱乏問題,發展節糧型、食草型、高附加值的山羊養殖模式很有必要。為此,要利用好冬閑田、田間荒地,積極引進甜高粱、黑麥草、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配建高產高效的人工草地,用于滿足全省山羊養殖飼草供應補給短缺的問題。同時,還要做好配套設施建設、注意草地生態保護、處理好退耕還草與養羊之間的關系,為今后山羊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