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
(天津市武清區大良鎮政府畜牧水產,天津 301703)
(1)產前飼養管理不當。母豬產前管理不當是母豬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缺乳、少乳和胎衣不下等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如飼養環境清潔與消毒管理不規范,可增加母豬感染炎癥的幾率。飼養不科學會引起母豬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或母豬運動力不足等,從而對母豬的生產和產后哺乳造成影響。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死胎、難產、斷奶后不發情和配種不孕等問題,嚴重影響后續的生產及母豬的健康。(2)接產不規范。接產不規范是導致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產后閉尿的主要原因,還可能引起仔豬窒息、殘疾或疾病感染等問題。(3)產后護理不佳。產后護理不佳是母豬產后三聯癥高發的主要原因,對母豬產后哺乳和后續生產的影響較為嚴重,如產后清潔護理不規范給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創造了機會,增加了產后感染的風險。產后感染急性子宮內膜炎對母豬生殖器官影響較大,可引發母豬后期妊娠中的流產、不孕、發情困難等問題。
母豬產后出現食欲不振、體溫升高、精神沉郁、乳房紅腫等癥狀,體溫可達39.5~41.3℃,泌乳量少或者無乳,并因疼痛而出現拒絕哺乳等行為。母豬產后患少乳或無乳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二:(1)懷孕期母豬營養管理不良,致使母豬因過肥或者過瘦而引發子宮炎、乳房炎等所致;(2)后備母豬配種過早,乳腺尚未發育完全。治療方法:(1)使用米酒100g、生雞蛋2個、白糖少許等混合,灌服,1次/d,連用3d。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療母豬乳房炎。(2)使用母豬分娩時的胎衣、死產豬仔,洗凈、煮熟、切碎,加入適量飼料、食鹽等,分次飼喂,可取得顯著的催乳效果。(3)對母豬產后少乳者,使用催奶靈散,內服,連用5d,或者采取肌注方式注射催產素20IU,肌注2次。(4)合理飼喂,對妊娠期母豬要按照早期高營養、中期低營養、后期高營養的思維模式,確保母豬機體健康;做好圈舍環境管理,保證空氣流通,同時做好防潮、干燥等工作。
該病是指母豬在分娩后,食欲不振甚至拒食飼料的現象,該病可導致母豬泌乳量的減少,使仔豬母乳不足而出現抵抗力下降及營養缺失。如果母豬在生產前食入過多的精飼料或突然更換飼料;在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沒有為母豬提供充足的礦質元素、維生素以及蛋白質;母豬在產后會由于體內鈣及葡萄糖濃度的降低導致其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母豬產后高溫以及濕熱的環境導致其食欲低下等,都可引起母豬的產后不食。治療方法:對母豬的產后不食,可以每天早晚按0.1mg/kg·bw肌肉注射濃度為0.25%的比賽可靈注射液,待病情好轉后給母豬連喂3d健胃消食片;如果母豬有產后感染,可用青霉素、地塞米松及VC進行治療。
該病癥又稱為潴留尿,也是母豬產后常見的病癥類型。當口患病后,后肢張開、尾部翹起并不斷下蹲,但僅僅能對少量的尿液進行排出,甚至會存在無法排出尿液的情況。在患病中,母豬也將出現不愿哺乳、食欲不振的情況。如果缺少及時的治療,則很可能因此患有尿毒癥,甚至會出現膀胱破裂的問題。該病癥的發生原因,同母豬在生產后體質較為虛弱有關,并容易因受到不同類型病原微生物感染影響而發生閉尿。治療方法:對于該病癥,可以對其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治療,通常情況下,連續用藥兩次即能夠徹底治愈。如果母豬的病情較為嚴重,則可以將一定量的磺胺以及抗生素軟膏在母豬的尿道當中涂抹,之后將經過消毒處理的導尿管插入到母豬的尿道中,肌肉注射青霉素進行抗菌消炎。
產后癱瘓通常發生于母豬生產后的2~5d,主要表現為母豬喪失四肢運動的技能,出現反射減弱、肌肉松弛以及無法排糞排尿、停止哺乳的癥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母豬身體逐漸消瘦,最終因衰竭而導致死亡。與此同時,產后癱瘓還會對仔豬的成活率以及整齊度造成影響。母豬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營養搭配不合理,母豬生產時因消耗了過多的體力,其各種微量元素隨汗液排出體外,導致母豬因缺乏營養而出現癱瘓。治療方法:將20g山茱萸,15g黨參、白芍,10g杜仲、甘草混合后,以50ml黃酒為引為母豬灌服。
該病癥又稱作胎衣滯留,即母豬在生產后,在生理時限內沒有及時排出胎衣的情況。該情況的出現原因,同母豬在懷孕中營養不足、營養不均衡有關,并在生產后存在氣血不足的情況,無法徹底排出胎衣。對于該病癥,也可以通過中醫的方式進行治療。具體來說,即使用15g黃芪、川芎、黨參以及25g當歸,同10g的桃仁、泡姜、甘草進行混合有研碎,將其加入適量的黃酒當中為其灌服。
產后疾病是養豬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問題,通過對母豬產后疾病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可有效地了解科學的母豬產后飼養管理,保障養殖安全。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即需要能對母豬產后可能發生的相關疾病引起高度重視,在發現病癥表現后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在保障母豬生產安全的情況下不斷提升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