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恒芳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西賓陽 530421)
育肥豬養殖管理,直接關系到豬場養殖最終效益的高與低。由此,作為標準化豬場,就育肥豬的養殖,務必要遵循合理化、標準化、高效化的思路,以達到快增重、少耗料、成本低、優胴體、效益高的目的。
生長育肥豬的生長速度是先提高(加速生長期),到達最大生長速度后降低(減速生長期),轉折點發生在成年體重的40%左右,相當于生長育肥豬的適宜屠宰期。豬的各種體組織增長速度類似于體重增長,其生長順序和強度不平衡,但各部分的生長順序有一定的規律性,其總的順序是:神經組織—骨骼—肌肉—脂肪。豬體的化學成分也按一定的規律變化,即幼齡時豬體的水分、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相對較高,隨年齡增長而逐步降低,而幼齡時豬體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以后則迅速增高。在生長育肥豬的一生當中,體內水分和脂肪含量的變化最大,而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變化較小。此外,從增重成分上看,年齡越大,增重部分所含水分越少,含脂肪越多,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在胚胎期與生后最初幾個月增長很快,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速。
3.1.1 溫度調控
生豬溫控能力差,受外界環境影響大,人為控好溫極為重要和關鍵。育肥豬適宜溫度在20℃左右,前期控溫應在20~23℃,后期控溫在16~20℃,在此范圍內,往往能獲得快增重、高飼料轉化率的育肥要求。同時,育肥舍設計起初,應配好保溫隔熱設施、完善排風系統,為后期控溫創造條件。
3.1.2 養殖密度
合理養殖密度,應兼顧氣溫條件、舍內結構等因素,一旦在育肥階段確定好,后期不再合并欄。理想的育肥密度,要能利用好每一塊面積,減少后期轉群、并群次數,不對后期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通常情況下,養殖密度控制在每頭占0.8~1m2為適宜。
3.1.3 衛生管理
育肥舍每日清潔,注意舍內通風,每天清理墊草、糞污,定期更換躺臥墊草,嚴格舍內消毒。重組豬群注意調教,盡快養成定點采食、臥睡、排泄的習慣。同時,注意場內環境綠化,降低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的感染幾率。3
3.2.1 合理配用飼料
飼料是育肥豬營養來源,供給的飼料,務必要充足、多價、營養,滿足育肥豬育肥、增重等要求。同時,還要保證優質,禁用劣質、霉變、有污染的飼料。
多數標準化養殖場,都自己加工調制飼料,根據原料營養、育肥豬營養等設計配方,改善飼料適口性、提高飼料消化率。
配比日糧中,除注意平衡鈣、磷之外,更應注意均衡氨基酸用量,控制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的供給,確保各營養物質的充足、合理。
3.2.2 適宜飼喂方法
合理調配飼料,配用適宜飼喂方法,才能充分利用飼料。
就育肥期生長規律而言,體重20~60kg前,往往以骨骼、肌肉生長為主。后期,則以脂肪沉積為主。
為此,育肥前期,務必用足飼料,保證攝取充足營養物質。飼喂以自由采食為主,提供高能量、高蛋白飼料,要讓母豬吃飽。
育肥后期,則要限制飼喂,避免體內脂肪大量沉積,以免影響育肥品質。
限制飼喂期間,要控制能量飼料的數量,適量補充青綠飼料,提升生豬胴體瘦肉率,控制好養殖成本。
3.2.3 公母分開飼喂
據育肥效益來看,不同性別生豬育肥速度差異性大。一般情況下,公豬育肥速度最快,青年母豬育肥速度最慢,閹割公主育肥速度介于兩者之間。為此,就標準化養殖場而言,倡導公豬、母豬分開飼喂,不僅有利于提升圈舍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提高豬群生產性能。今后,分性別飼喂管理,勢必將成為標準化養豬場最慣用的飼養方式。
3.2.4 確保清潔飲水
水是生命體重要組成部分,就生豬而言,體重的65%都由水組成。同時,水還參與到體溫調節、體內新陳代謝。飲水不足,還會影響食欲,減少采食,影響生長發育速度,誘發各類疾病等等。為此,育肥豬養殖,離不開充足的飲水。供應的飲水,清潔、衛生、無污染。同時,做好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含量,為育肥保駕護航。
3.3.1 例行防疫接種
多發季節性疾病,提前1個月,做好防疫接種。無接種疫苗的傳染性疾病,提前2周,做好針對性藥防。同時,掌握當前防疫情況,必要時做好二聯苗、三聯苗的補防。
3.3.2 定期組織驅蟲
寄生蟲病對育肥豬影響很大,而防寄生蟲病無疫苗可用,需要定期組織藥防、藥物驅蟲。同時,注意場內糞污收集,堆積發酵,靠生物熱殺死蟲卵。
3.3.3 及時組織藥防
個別疾病,比如:病毒性腹瀉、豬痢疾、豬流感等等,均無高效接種疫苗。但是,市場上有售的中草藥復方散劑、粉劑等等,適量拌料喂服,則能起到預控的目的。
3.3.4 加強飼養管理
很多普通病,像是:微量元素缺乏、維生素缺乏、中毒癥等等,都可以通過飼喂全價飼料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