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煒 高 楊
(1.寶應縣畜牧獸醫站,江蘇寶應 225800;2.鹽城市鹽都區畜牧獸醫站,江蘇鹽城 224056)
我國的養殖業正在發生變化,傳統模式的養豬業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生態豬的養殖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傳統養殖和生態養殖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如生態養殖注重疫病的安全防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對于生態豬的喂養也是有要求的;而傳統養殖沒有明確的養殖技術,對于環境,喂料方面都沒有要求;所以最終兩種養殖方式下豬肉呈現的品質也是不同的[1]。生態豬的肉質更能得到人們的信賴,安全綠色的養殖方式也促進了我國生態文化的發展。
生態豬養殖區別與常規養殖,主要是生態豬養殖過程中有綜合性技術體現,整體規范的養殖模式,生態豬養殖對環境、水源、食物等都有其對應的要求;疫病防控方面的管理體制也一并落實到位。
干凈的衛生環境對于生態豬的養殖非常重要,豬舍的建造需要考慮到地理位置是否寬敞,最好選擇附近沒有居民的地段;新鮮的空氣對于生態豬養殖而言非常重要,所以豬舍內部結構要通風,保持室內的干燥。豬舍內的糞便定時清理,同時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適當放養的情況下,要做到及時清理養殖環境衛生,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態養殖環境[2]。
生態豬的養殖中,喂養的飼料直接關系到豬肉的品質。生態豬的飼料以天然的有機農田為主,生態豬食用的綠色有機食物后,產生的糞便可作為肥料投入到生態農田中,從而實現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而在食料中適當加入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以提升豬只在成長過程中對病毒的免疫力,也能更好地保障生態豬的肉質。
生態豬的養殖對水源要求也是極高的,在保證生態豬飲用水的充足的同時,也要確保水源不受污染。生態豬如飲下受污染的水源,可能會導致腹瀉及其他疾病,而這也違背了生態豬養殖的初衷。所以說水源的把控是生態養殖場需要重視的一點,飲用水的安全對于生態豬至關重要[3]。
傳統養殖和生態養殖最關鍵的區別在于飼料,生態豬的飼料以天然的有機農田為主,因此在生態豬養殖的過程中,就需要有相對應的生態農田、生態草地設施,以此實現生態循環,而食物的加工就需要有配套的機械設備,保證喂養得食料新鮮有機。傳統養殖更多時候喂養的食物是不夠健康的,比如泔水,剩菜剩飯等。這些食物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是杜絕投入的,豬肉的安全品質是生態養殖宗旨。
疫病的預防工作是生態豬養殖的重要舉措,養殖業中疫病的產生最為常見。為了防止疫病發生造成生態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在實施生態養殖時就要先擬定疫病預防機制,而后可根據實際養殖情況進行機制修改。規劃出養殖期間的消毒、糞便清理、喂養等時間安排,而后對豬舍區域進行明確劃分,如發生疫病,要做到及時隔離,并觀察其他豬只是否有疫病征兆,避免生態豬大范圍疫病蔓延[4]。
目前而言,生態豬養殖是由養殖基地到公司,而后再到農戶養殖模式;具體的養殖流程是養殖基地統一制定的,經過對農戶的生態養殖技術培訓,使其熟悉生態養殖流程后,開始進行實際生態養殖工作。生態豬養殖基地可為養殖戶提供飼料、疫苗等方面支持,生態豬養殖完畢可進入售賣或者其他供應合作。
生態豬養殖的過程中,更注重生態豬的運動;生態養殖場的配套設施生態草地,可根據豬群比重進行區域劃分,并將豬群放養在該區域中,使生態豬的活動空間更為寬闊,形成自然豬的長成模式。循環往復間可創造完整的生態鏈,有利于生態豬的健康成長。
在有限的資源中實現高效的收益,就是我們現在生態發展的需求;如生態豬的喂養飼料是生態農田所產,喂養之后,其糞便可再投入到生態農田中化作肥料,實現了生態之間的互補關系。而還有很多待開發的生態資源,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是否能實現有效互補作用。對于生態養豬養殖,既滿足了人們對豬肉品質的追求,又能促進生態發展,真正做到了提升國家經濟效益。
生態豬養殖是時代改革后的技術創新,回歸自然化,以一種綠色安全的養殖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有很多與傳統養豬不同的要求,如傳統養豬,對于環境、食物、水源都沒有太多要求,疫病預防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而生態豬養殖,有規定完整的養殖體系,養殖的過程中各項工作必須嚴謹對待。因此,生態豬作為食用肉時更被人們喜愛,市場競爭力極大。生態豬的養殖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僅對生態環境發展有益,還可以幫助生態養殖業成長,是我國生態發展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