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云浮羅定市中醫院(527200)沈丹桂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臨床上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造成腰部及下肢功能減退,身體姿態改變,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1][2]。椎間盤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其具有切口小、恢復快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中[3][4]。但圍術期患者易出現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復。圍術期多層護理具有多層次、全程性特點,能在術前、術中、術后給予患者安全、心理、生理等多層面護理。為此,本研究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圍術期多層次護理需求對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8例。納入標準:經體征、臨床癥狀以及完整的影像學資料確診;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均擇期于我院行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腰椎盤向中央突出者;腰椎管狹窄者;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既往脊椎及四肢有手術史。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8.33±4.2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8.45±4.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飲食、心理、鍛煉、健康教育等。觀察組采用圍術期多層次護理:(1)術前護理:①安全方面: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環境,給予患者健康宣教,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定認識,減少患者因缺乏正確認識而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營造患者心理安全感。②心理方面: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念。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告知家屬家人陪伴的重要性,讓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鼓勵,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歸屬感。同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對隱私部位進行遮擋,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③生理方面: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視情況給予非藥物或藥物鎮痛。指導患者進行腹部墊枕體位練習以適應術后需求。(2)術中護理:①安全方面: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同時用鉛衣遮擋患者頸部。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叮囑患者及時表達自己不適感,一旦出現不適應立即處理。②心理方面:耐心指導患者擺放合適體位,并第一時間遮掩隱私暴露部位,維護患者自尊。引導患者想象手術成功后回歸正常生活的場景,增強其治療信心。③生理方面:進入手術室,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俯臥位,患者身體下方放置用棉質包布包好的體位墊。(3)術后護理:①安全方面: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有效的處理各種不良反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術后第3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初始以腰背肌力訓練為主,包括拱橋式、飛燕式以及五點支撐法,每組動作每天完成20~40次,鍛煉需循序漸進,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出院后康復訓練計劃,并要求患者家屬進行協助和監督。②心理方面:待患者恢復較好,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清理異物時,不可表現出嫌棄、厭惡情緒,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焦慮情緒,并以案例形式對患者進行引導,提高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③生理方面:術后由于管路留置、切口疼痛、長時間臥床等原因導致出現生理不適,護理人員要做好口腔、皮膚等清理工作,及時撤除留置管路,教會患者使用腹式呼吸以減輕疼痛,指導患者進行輕微活動以促進下肢血液流動,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下腰部功能、疼痛程度、腰椎功能。①下腰部功能和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協會(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評定下腰部功能,包含日常生活動作、臨床癥狀、自覺癥狀3個方面,總分0~29分,下腰部功能與評分呈正相關。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定,在紙上畫1條10cm直線,直線兩端分別代表0分和10分,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劇痛,患者根據疼痛程度在直線上做上記號。疼痛程度與評分呈正相關。②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腰腿功能評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評定,包含社會功能、睡眠、行走、站立等10個方面,每項評分0~5分,總分值0~50分,腰椎功能與評分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下腰部功能和疼痛程度 兩組干預前JOA、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2個月JOA評分高于干預前,VA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JOA評分(22.59±2.23)高于對照組(20.36±2.15),VAS評分(1.89±0.54)低于對照組(2.56±0.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腰椎功能 兩組干預前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2個月ODI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11.33±1.98)低于對照組(15.66±2.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圍術期多層次護理從多角度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避免常規護理的片面性,充分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前JOA評分較高,VAS評分和ODI評分較低,說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圍術期多層次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圍術期多層次護理術前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并給予心理護理,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尊重患者隱私,減輕患者抗拒心理,利于保護其自尊心。術前實施的體位練習利于適應術后恢復需求,并加強巡視,及時滿足患者各項護理需求,加速患者康復進程。術中加強體位管理,可滿足患者生理上的舒適度,且護理人員全程以親切態度指導患者,減少抵觸事件發生而影響手術進程,利于手術順利實施。術后通過切口疼痛護理、留置管路護理、處理危險因素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減輕術后疼痛,滿足患者多層次需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力訓練,增強患者腰部肌肉力量,增強患者腰部穩定性,恢復患者肌肉韌帶彈性,改善患者腰部疼痛,促進腰椎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圍術期多層次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實施效果確切,能有效緩解功能障礙,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