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敗血性波氏桿菌病是一種以慢性支氣管肺炎為主要特征的細菌性傳染病,感染豬臨床以持續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表現,對豬場的經濟效益影響巨大[1]。
本病的病原為支氣管敗血性波氏桿菌,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姬姆薩染色后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為散在的球桿狀或短桿狀[2]。本菌接觸酶呈陽性,對尿素具有分解作用,能利用硝酸鹽,吲哚試驗呈陰性,在檸檬酸鹽培養基上能良好生長,能使石蕊牛乳變堿性,對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阿拉伯膠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該菌對環境不良因素的耐受力一般,不耐干燥,高溫環境中可很快死亡,沸水中瞬間被殺滅,對大多數種類的消毒劑都敏感,如碘伏、消毒酒精、過氧乙酸、過硫酸氫鉀、火堿溶液、新潔爾滅、戊二醛等。
發生本病的豬,病初會表現體溫正常,采食量稍有下降,吃料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咳嗽和呼吸加快。隨著疾病的發展,感染豬采食量開始下降,經常便秘,呼吸明顯加快加深,機體缺氧,可視黏膜發紺,耳根發涼。病豬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常見的繼發感染病原有肺炎球菌、支原體、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后體溫可升高,達到41℃左右。病豬在疾病后期會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呈犬坐姿,臥地時表現腹式呼吸,呼吸聲類似豬支原體感染。不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病豬最終會以死亡而告終,臨死前機體消瘦,全身呈敗血癥樣表現。
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見主要病變集中在呼吸系統,氣管和支氣管充血出血,有大量帶泡沫的粘液,肺間質增寬,腫脹,切口外翻,有少量水樣的粘液流出。肺表面有條狀或點狀出血,嚴重的出血點會融合成一個出血的區域,呈肉樣變。除了呼吸系統之外,其他器官和組織未見明顯異常。
預防本病需對豬場進行科學消毒,提高豬場管理水平和適時進行藥物預防。
4.1 科學消毒 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病原菌隨病豬的咳嗽、打噴嚏等形式排出體外后,以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氣溶膠、飛沫等為載體進行擴散,健康豬吸入后會被感染。豬場一定要加強空氣消毒,將消毒劑以霧化的方式全舍噴霧。由于波氏桿菌屬于細菌類病原,考慮到安全性和使用成本,建議選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作為消毒首選,疫區豬場每日至少一次帶豬消毒。如果本場已經發現本病,為了防止擴散,可選用戊二醛癸甲溴銨的復合消毒劑,從而加強消毒效果,另外,消毒頻率改為每日2~3次,防止本病在豬群中擴散。
4.2 提升豬場管理水平 把好引種關,禁止從疫區引豬,疫區過來的車輛和人員必須按流程進行消毒。發現病豬立即隔離,對同群其他豬進行檢查,及時大群投喂抗生素,防止該病在豬群中傳播。糞便每天清理一次,最好采用干清糞的方法,防止病原經下水道污染環境而擴散。糞便可進行堆肥發酵處理,利用發酵過程產生的生物熱將其殺滅。糞便污染的豬舍也要及時消毒。飼料一定根據豬的日齡階段進行配方調整,發霉、變質和過期的飼料禁止飼喂。
4.3 藥物預防 波氏桿菌屬于細菌性病原,很多抗生素都對其有抑殺作用,在本病流行的季節或豬場發現有豬感染后,第一時間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預防量的抗生素來預防感染[3]。抗生素進入體內后,可隨血液流動到達肺部。藥物預防是控制本病蔓延的最好方法,但需每天用藥,且抗生素成本較高,故多用于緊急防控。
波氏桿菌對慶大霉素、頭孢喹肟、恩諾沙星、強力霉素以及氟苯尼考等敏感,發生本病的豬場可使用上述抗生素來進行治療。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的,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鈉、VC等進行抗炎,連用3~5d,可緩解癥狀,防止窒息而死。對于臨近出欄的豬,由于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的使用會造成藥物在肌肉中殘留,影響食品安全,建議使用無抗的中藥進行治療。
中藥治療本病講究辨證施治,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定喘祛痰為治療原則。可用梔子、板藍根、魚腥草30g,黃芩、桑白皮、白果、款冬花25g,麻黃、杏仁、半夏29g,浙貝母、葶藶子15g,甘草10g,小火煎汁,藥液灌服或集中飲水,藥渣拌料,每日2次,連用3~5d即可康復,具有無藥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