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麥爾·亞庫普/新疆疏勒縣阿拉甫鄉畜牧獸醫站 844209
米爾卡米力江·麥麥提依明/新疆疏勒縣塔尕爾其鄉畜牧獸醫站 844207
1.1 流行病學 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主要傳染源就是患病牛和隱性帶毒牛,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例如眼淚、乳汁、尿液以及糞便等。此外,該病也可以通過胎盤等方式傳播給初生犢牛。被病牛污染的空氣、水源、飼料以及槽具等均存在大量的病毒,易感牛一旦接觸就會導致感染發病。牛病毒性腹瀉的傳染性極強,該病潛伏期為6~8d左右,在這期間病?;疾“Y狀不明顯,感染5~17d后即可開始排毒,2~3周血清呈陽性。該病可發生一年四季,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該病有著更高的發生幾率。
1.2 臨床癥狀 結合病牛的臨床發病癥狀,可以將牛病毒性腹瀉分為兩種,其一是急性牛病毒性腹瀉?;疾∨8篂a癥狀嚴重,糞便中含有血絲,高燒至39.2~42.2℃左右,長時間腹瀉導致脫水,精神萎靡,無食欲,喜飲水,眼角出現大量膿性分泌物,脈搏心跳明顯加快,懷孕母牛會出現流產現象,急性病例發病半個月左右死亡,治愈率不高。其二是慢性牛病毒性腹瀉。患病牛大多是由急性病例轉化而來的,病牛食欲不振,日漸消瘦,精神狀態不佳,偶爾出現腹瀉現象,體溫基本正常,偶爾波動[1]。
1.3 危害 感染病毒性腹瀉的牛,其繁殖性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懷孕母?;疾霈F流產、早期胚胎死亡、死胎以及僵尸胎等現象。不僅如此,腹瀉會嚴重影響到牛的生長,產奶量以及乳質明顯下降。病牛生長速度緩慢,發育不良,初生犢牛大多先天缺陷。該病免疫抑制長達6周左右,極易感染肺炎以及呼吸道綜合征等疾病。
2.1 疫苗預防 為了有效降低牛病毒性腹瀉的發病幾率,養殖戶要認真做好疫苗預防工作。當前牛病毒性腹瀉弱毒苗、滅活苗已經在臨床中實現了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針對部分變異性病毒性腹瀉病例,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要進一步加大對疫苗的研發力度,生產更加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例如重組活載體疫苗、DNA疫苗等等,確保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降低發病率。
2.2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 養殖戶在牛養殖之前,要認真做好選址工作,遠離居民生活區、污染區、化工區以及主干道路。同時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養殖場,將生活區、生產區以及消毒區有效分離,避免出現感染。在引種的過程當中,要做好檢疫工作,確保健康后方可引種,并且要隔離飼養1個月,避免疫病的傳入。
2.3 調節牛群免疫力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部分養殖戶存在肆意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導致牛群腸道菌群失調,肝功能腎功能下降,并產生了耐藥性,牛群抵抗力明顯下降,加大了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養殖戶要充分重視對牛群免疫力的提升,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益生菌、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滿足牛群生長營養需求[2]。
2.4 營造健康的圈舍環境 在牛養殖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糞污,進而孳生大量細菌病毒,增加發病幾率。因此養殖戶要及時的清理糞污,確保環境健康。合理的控制好養殖密度,及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應激導致發病。同時要確保圈舍光照通風正常,定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對墻面、地面、槽具以及進出入車輛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疫病高發期應每天消毒1次,為牛群的生長營造健康舒適的環境,保障牛群健康生長。
2.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針對牛病毒性腹瀉,弱毒苗以及滅活苗均能夠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但是免疫程序是否合理,也是影響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養殖戶要充分結合區域內疾病的流行狀況以及實際養殖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的控制好免疫劑量,提升免疫效果,降低發病率。
2.6 治療方法 現階段,對于牛病毒性腹瀉的治療尚無特效藥,針對患病牛,應做好隔離監護工作,提高其抵抗力,并進行對癥治療。針對脫水導致電解質平衡紊亂的牛,應及時輸液擴充血容量,并糾正酸中毒。同時要喂食一些收斂止瀉類藥物,并配合使用四環素、土霉素等藥物,避免出現繼發感染的現象,降低死亡率。
綜上所述,當前隨著牛病毒性腹瀉發病率的不斷升高,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通過分析牛病毒性腹瀉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危害,并探討了該病的綜合防治對策,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旨在促進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