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洪羽DOU Hong-yu
(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311100)
近年來,深基坑工程事故頻繁發生、險情不斷,不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影響工程進度,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因此深基坑施工安全為重中之重。深基坑工程風險高且具有很強的區域性,每個基坑都有各自的工程特點和重難點,尤其是軟土區域深基坑,十分復雜。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施工組織與管理等都是導致基坑安全風險的因素。本文依托某軟土地層地鐵出入口深基坑滑坡工程案例,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介紹采取的應急治理措施,為類似工程提供相關施工經驗。
1.1 工程背景 事件地鐵出入口基坑呈“L”型布置,基坑面積590.51m2,為地下一層框架結構,標準段挖深11.01m,集水井挖深14.55m,斜坡段坡度27°。基坑圍護結構采用SMW 工法樁+內支撐,工法樁樁徑φ850mm@600mm,內插H 型鋼,標準段樁深28.8m,集水井段樁深31.5m,斜坡段樁深19.8m,坑底采用三軸攪拌樁加固,標準段抽條加固深度3m,斜坡段滿堂加固深度3m,坡頂外采用雙排850mm@600mm 攪拌樁加固,樁深6m,坡頂底部未加固。基坑標準段設置1 道鋼筋砼支撐+2 道φ609mm 鋼支撐,集水井處設置1 道鋼筋砼支撐+3 道φ609mm 鋼支撐。
根據勘察報告及設計圖紙,基坑范圍內涉及土層為:①1 雜填土,松散,層厚3.8m;②31 黏質粉土,稍密,層厚3.6m;④1 淤泥質黏土,流塑狀,具有高壓縮性,低強度和低滲透性,靈敏度中,層厚7.4m;④2 淤泥質粉質黏土,流塑狀,具有高壓縮性,低強度和低滲透性,靈敏度高,層厚3.2m。工程地下水主要為潛水,潛水靜止水位埋深1.10~2.40m。
出入口北側為城市主干道,南側臨近高層建筑,距地下室外邊6.32m,與地下室之間管線較多,主要為電力、污水、綜合通信管線。
1.2 滑坡概況2020 年6 月18 日晚出入口斜坡前標準段及斜坡段墊層澆筑完成,2020 年6 月19 日上午8 點40分,斜坡段由坡頂向下產生縱向滑坡,滑移面高度最大為50cm,長8.7m,導致墊層及部分加固土體破壞,根據現場情況,計劃補充澆筑加筋墊層,在滑移土中心橫向插打一排6m長松木樁,并快速綁扎一層鋼筋網,3 點20 分左右,澆筑墊層前斜坡段發生第二次滑坡,范圍進一步擴大,經實際測量,滑移面高度最大為2.96m,長14.91m,滑下的土體堆積于坡腳,未破壞鋼支撐,未造成人員傷亡。基坑滑坡情況如圖1 所示。
滑坡事件發生后,參建各方及業內專家共同參與進行原因分析,便于精準施策,制定治理措施,經綜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根據現場查看,斜坡段滑坡圓弧滑動特征較明顯,基坑內土質較差,基底加固深度為3m,設計方案對滑移面的影響考慮不充分。②2020 年6 月18 日至6 月19 日,受間斷性強降雨影響,場地排水不及時,坡頂圍護墻體存在滲流,土體經過浸泡,強度降低,加上雨水產生動水壓力,致使斜坡安全系數降低,施工時對不良天氣影響認識不充分,促進了滑坡事件的發生。③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集水井段落低深坑在基坑開挖時一次完成,導致坡腳土體抗力降低,應在標準段及斜坡段底板施工完成后,再進行集水井土方開挖施工。
3.1 總體原則 針對出入口滑坡事件,以確保基坑穩定及周邊環境的安全為首要原則,快速進行基坑回填反壓,防止基坑失穩,再結合基坑的現狀及事件發生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補救方案,過程中加密監測,動態管控,直至結構底板澆筑完成。
3.2 具體措施 ①基坑加密監測。為防止滑坡引起基坑圍護結構失穩連鎖反應,對基坑圍護結構及周邊環境進行加密監測,掌握基坑變化動態,同時安排技術人員加強對基坑及周邊環境的巡視,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情況。②基坑回填反壓土。為防止回填土導致滑坡再次發生,回填按照由坡腳至坡頂的順序施工,由于滑坡土受雨水影響,呈淤泥狀,考慮回填時效性及效果,在坡腳外采用碎石回填,滑坡位置采用黏土回填,采用長臂挖機施工,盡量遠離基坑,同時避免碰撞鋼支撐,回填土超過底部鋼支撐標高時,應保證鋼支撐兩側回填土的對稱。③砼封層。基坑回填完成后,防止降水及滲流沖刷,對回填土進行簡單平整,在回填土表面澆筑C20 早強砼封層,并鋪設彩條布,將雨水及坡頂滲流引排至標準段后進行抽排。④架設臨時鋼支撐及軸力復加。為避免滑坡引起圍護結構變形加大,在斜坡段增加4 根φ609mm 鋼支撐對圍護體系進行增強,同時對既有鋼支撐進行軸力復加。⑤圍護結構滲漏封堵。基坑滑坡后,斜坡段及坡頂部分圍護結構產生滲漏水,在坑外對應位置采用1:1 水泥、水玻璃雙液漿進行注漿封堵,注漿孔深至滲漏位置以下1m,直至封堵完成。⑥坡頂段噴砼護坡。基坑滑坡導致坡頂段圍護樁及周邊土體部分開裂,采用干噴工藝進行掛網噴射砼加固,鋼筋網規格為φ8mm@100×100mm,單方砼用料按照水泥摻量450kg、細砂摻量983kg、集配碎石806kg 進行配比,嚴格控制骨料含水率及粗骨料粒徑,防止堵管,砼噴射厚度保證10cm 以上。⑦采用拉森鋼板樁及型鋼進行斜坡防護。在斜坡段坡腳、坡頂及中間各設置一道拉森鋼板樁,其中坡頂及中間拉森鋼板樁背后增加4 根H 型鋼加強,拉森鋼板樁兩端與基坑圍護結構型鋼采用2cm 厚三角鋼板焊接牢固。拉森鋼板樁采用SP-Ⅳ型,樁長15m,H 型鋼規格為700×300×13×24mm,頂標高根據回填土及結構底板高程進行控制,底板施工時拉森鋼板樁及H 型割除至墊層,不進行拔除。⑧回填土注漿加固。對斜坡段回填土體進行雙液漿注漿加固,根據鋼支撐間距,采用小型引孔注漿一體機進行施工,注漿深度至滑坡面下50cm 以上,孔間距不大于1m,根據施工經驗,水玻璃按照1:3 體積比加水稀釋,水泥漿配合比為1:1,雙漿液配合比按照水玻璃:水泥漿=1:1,注漿壓力為0.3~0.5MPa。⑨開挖及底板施工。根據拉森鋼板樁及型鋼位置分段進行施工,按照由下到上順序,如圖2 中①-②-③-④-⑤。分段進行土方的開挖、清理、墊層修復及底板施工,底板結構完成后再進行下一段開挖,最后施工集水井段。
出入口滑坡治理措施如圖2 所示。
深基坑施工要嚴格遵循“時空效應”理論,出入口滑坡治理過程時間較長,增加了施工風險,基坑監測信息化施工至關重要,本工程發生滑坡至拉森鋼板樁施工完成按照1 次/2 小時頻率進行加密監測,同時對圍護樁頂水平位移及周邊地表進行了監測點加密,在開挖至集水井結構完成按照4 次/天頻率監測,便于定量掌握基坑變化趨勢,保證基坑本體及作業人員的安全。
4.1 墻體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出入口基坑滑坡至結構底板完成,對斜坡段墻體深層水平位移(圖2 中監測斷面位置)監測累計變化量數據進行了統計,具體如圖3 所示。
如圖3,基坑滑坡前后,墻體位移增加了1.58mm,未發生突變,較穩定。滑坡事件處理過程中,墻體位移隨施工時間呈均勻增加趨勢,日變化速率未達到報警值,累計變化量最大值為89.43mm,出現在底板澆筑前一天,體現了軟土基坑施工特性。
4.2 支撐軸力監測 出入口基坑滑坡至結構底板完成,對斜坡段支撐軸力值(圖2 中監測斷面位置)進行了統計,支撐軸力變化最大值出現在第二道鋼支撐(設計預加軸力為900kN),具體如圖4 所示。

圖2 出入口滑坡治理縱剖面示意圖

圖3 墻體深層水平位移累計變化量曲線圖

圖4 支撐軸力值曲線圖
如圖4,基坑滑坡前后及處理過程中,支撐軸力變化相對平緩,未發生突變及預警情況,支撐體系較穩定。
①地鐵出入口斜坡段在設計方案階段,應結合地質情況,復核土體滑動力,充分考慮土體滑動面的影響,對于軟土等不良地質,建議增加地基加固深度。②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流程,對于集水井落低段基坑的施工,不能提前開挖,應在周邊底板完成后再進行集水井施工,避免坡腳擾動。③對于軟土基坑施工,施工方應高度重視,不得隨意施工,斜坡段施工受空間及坡度的影響,施工存在一定難度,工序組織應銜接緊密,縮短作業時間,設備作業應規范,避免土體受擾動或暴露時間過長,應盡快完成墊層澆筑及底板封閉。④基坑作業時要嚴格控制坡頂及坑外的堆載、機械荷載,盡量降低附加荷載對基坑土體的影響。⑤軟土地層圍護樁體及地基加固要規范作業,保證墻體及加固體施工質量。⑥斜坡段施工應充分考慮不利天氣的影響,盡量避免雨天作業,同時要做好截水、應急排水措施以及應急物資、設備的儲備。
據了解,近幾年地鐵出入口滑坡事件多次發生,應對不及時,可引發基坑圍護結構失效連鎖反應,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工期滯后等嚴重后果,通過本工程案例的介紹、事件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應急處置手段,總結了軟土地鐵出入口滑坡治理措施與預防措施,對今后相類似的工程具有較強的借鑒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