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紅ZHU Zheng-hong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杭州310018)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對高校圖書館的定位:高校圖書館是為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的文獻資源中心,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課程、科研、管理、服務等“十大”育人體系,指出:在圖書資料服務中,要建設信息資源和服務體系,優化信息空間,關注用戶體驗,提高館藏使用和服務效率,引導師生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維護信息安全。實施綱要為高校圖書館“空間服務、用戶體驗”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圖書館開展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與服務,正是提升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
本文通過對ZJY 學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研究,挖潛圖書館內部的資源優勢,來提高圖書館讀者的到館率,增加圖書館對學生的吸引力。
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整合了多種服務的綜合性的空間,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是滿足了各種研究和學習需求的服務模式。在空間上給讀者的感覺是“信息資源+網絡+計算機+專業人員+休閑”的集成,在服務上給讀者的感覺是“信息+技術+研究+學習+交流+創造”的結合體。
信息共享空間主要由實體層、虛擬層、支持層三個要素構成,實體層由圖書館的館舍實體空間、硬件設備和服務設施等部分組成,虛擬層由圖書館運行軟件、信息資源和虛擬環境等部分組成,支持層由圖書館服務組織、服務規范和服務評價等部分組成。
信息共享空間模式自1992 年在美國大學圖書館出現以來,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唐納德·比格是該模式實踐與理論研究方面的先驅。其1999 年的論文“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是研究者引用較多的文獻之一。其他如麥克·文尼、阿列克斯·貝姆等都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進行實踐研究。
2006 年12 月開放的國家科學圖書館研究生信息交流學習室,是國內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的先行者。從中國萬方數據平臺上,輸入“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關鍵字,可以搜索到46 個頁面,451 篇關于此方面的論文,大家從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體制機制、空間布局、信息素養、服務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政策研究等各層次、各角度進行了實踐與研究。
ZJY 學校是由中專學校升格建設而成的,是國家骨干示范建設院校。該校圖書館現有占地面積約為5600m2,分布在大樓的8 個不同樓層,除三樓閱覽功能外,整個書庫在五樓和七樓分別設置二個借閱服務臺(如表1)。
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目標是為學生的各種信息行為(收集、整理、檢索、處理、生產、傳遞、交流信息等)提供幫助、資源和空間條件,進一步滿足學生集中、一站式的信息需求和學習需求。所以在圖書館整體功能布局上,對四樓原有圖書場館進行改造,建成面積約為700m2的信息共享空間,同時將書庫的進出通道統一設置在四層。信息共享空間區域作為整個圖書館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它的建設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旨在為讀者提供一種創新的學習模式,以專業軟件和性能優良的硬件設備為支撐,整合網絡和智力資源,營造對外輻射創新能量的學習中心。

表1 各樓層布局圖
信息共享空間功能模塊:
3.2.1 入口大廳
配合了讀者服務臺,給讀者提供借書、還書、寄存、咨詢等服務,入門大廳處配有互動智能視窗,可將書庫的人流分布圖實時投射到該視窗上。設立門禁系統及圖書檢測系統,保障了書庫的安全通行及提高了管理的效益。
3.2.2 電子閱覽區
電子閱覽區作為常規電子閱覽室使用。多媒體可以看成是電子閱覽室的擴展服務,包括各種多媒體資源和設備的支持、多媒體的放映等,充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PC軟、硬件的特殊要求。PC 不僅裝有各種常用的軟件,還安裝CAD、數學公式編輯軟件等專業化應用軟件。
3.2.3 研討共享空間
研討共享空間有11 個房間組成,其中擁有容納4 人研討共享空間9 個,容納8-10 人空間共計2 個。該空間的設置主要用于學生社團的會議探討、專業學生的學術研究等相關研討會議。學生在該空間里可以通過數字視窗系統將空間內任意筆記本當中的多媒體信息投放到數字視窗上。同時通過會議管理系統,與不在現場的與會人員進行會議視頻電話,將場外與會人員實時直播到數字視窗上,實現學生共享資源、共同研討的學習需求。此外,可通過數字視窗上的攝像頭將會議全程錄制,供學生記錄會議過程。
3.2.4 休閑區
休閑區讀者可自帶手提電腦,通過無線方式上網獲取資源,同時提供新書書架,讀者可以在休閑區閱讀新書。
3.2.5 自助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實現自助學習和研究討論空間預約管理、自助上機、自助借還書、自助身份認證進館,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管理效益。
圖書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既要有合適的館舍空間布局和各種先進的硬件、軟件、網絡存取等設施設備的經費投入,同時也要有管理、運營的高素質專業團隊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圖書信息共享空間建設與服務上也面臨一些困難。
由于各種原因,圖書館在高校教育中金投入過少,圖書館的軟硬件設備過于老化,不能得到及時更新。如ZJY學校圖書館改造建設項目,歷經三年項目申報才得以批準建設,信息共享空間建設裝飾投入約54 萬元,家具設備投入約90 萬元,總計投入約144 萬元。作為高職院校來說,在辦學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上一個這樣項目的確比較困難。
人員是各種服務得以實現的決定性因素。它由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共同組成,其中包括館員,IT、多媒體工作者、指導老師等。這些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質、較強的交流和溝通能力、良好的工作狀態等業務素養。而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綜合業務能力普遍較低。ZJY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有12 名,專業水平和能力都無法滿足開展服務的團隊支撐。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進一步深化與落實,作為“不斷深化服務育人”的主要內容,圖書館肩負“優化服務空間,關注用戶體驗,提高館藏利用率和服務效率”的重擔,信息共享空間有力拓展了圖書館的空間服務和提升了學生的體驗,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