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亭 康遠英
摘 要: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堅持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綜合項目實踐,以企業崗位需求和新技術趨勢為專業建設方向,校企聯合建立技師工作室;以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校企聯合構建課程體系和項目實訓體系。通過產教融合平臺、技能訓練平臺和校企融合創新創業平臺的三平臺建設,打通技能人才培養的通道;通過開展四維評價,實現高水平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校企融合 ? ?技師工作室 ? ?知識技能型人才 ? ?高技能人才 ? ?三平臺 ? ?四維評價
課 題: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2018年北京市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新媒體應用技術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與研究》(課題編號:2018-133,課題負責人:郝金亭)的階段研究成果。
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多媒體制作工作室是由中央電視臺和學院多媒體專業共同成立,并掛牌央視多媒體工作室。工作室由雙方共同管理和運行,實行雙導師制度。在項目實施中,打破原有的課程界限,開展面向市場的真實綜合項目的制作,嚴格按照市場要求及工作流程開展。工作室的運行采取“一二三四”模式,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踐。
一、聚焦一個目標,明確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定位
隨著技術的進步、更新和迭代,從多媒體制作專業中拓展出短視頻、新媒體運營等新的專業方向,旨在把基于移動端內容的設計、制作與運營作為重要發展方向。該專業要求學生既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同時能夠將理論知識用于指導項目實踐,創新性地開展工作。因此,多媒體制作工作室明確了一個人才培養定位——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二、構建兩個體系,為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學院多媒體制作工作室依托特高專業群建設項目,構建了多元融合層級式課程體系和項目實訓體系。
(一)構建多元融合層級式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多媒體制作工作室始終堅持一體化課程開發模式,構建多元融合層級式課程體系。主要包含“文化+”專業基礎課程的共享課程、“創意+”設計工作室課程(即高級工階段中層互選型課程)、“項目+”校企合作融通預備技師階段。真實項目實施課程是以任務為驅動,以項目為載體,注重培養學生完成項目能力的專業課程。
(二)構建基于企業綜合項目實踐實訓的教學體系
工作室的實訓教學體系是將學生的技術與實踐教學環節合理搭配,構建以技術技能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以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完成真實項目中掌握前沿的、市場認可的技術技能。
實踐教學項目來自央視的真實項目,學院先后開展了講述技能——世賽技能展示項目、講述技能——北京國際時裝周項目、講述技能——瞄世界項目等,每個項目都是真實的、綜合的、市場化的。真實項目產品最終要在央視科教頻道新媒體欄目播出;綜合項目從策劃、拍攝、剪輯、圖文制作和線上推廣等每個環節都讓學生全程參與;市場化制作的項目在市場化平臺上推出,其效果和質量由市場來判斷和評價。
三、打造三個平臺,打通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
(一)產教融合平臺
學院圍繞文化創意產業與行業、企業展開合作,以“六有”為標準建設工作室平臺。一是有冠名,有以職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命名的技師工作室;二是有場所,有開展實訓、技術應用與創新的固定場所;三是有設施,配備符合市場要求的設備設施,滿足項目實訓的需求;四是有雙方共建的師資團隊;五是有制度,建立合作企業遴選辦法、實訓項目引入方案、雙導師工作制度、實訓項目交付標準;六是有經費,通過市、區、校三級資金保障體系,保障技師工作室的經費。
(二)世界技能大賽競賽標準指導下的技能訓練平臺
學院基于工作室搭建技能競賽的技能訓練平臺,在開展集訓和參賽的同時,推動技能大賽成果的最大化,踐行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的競賽理念。同時,學院積極探索引進世界技能大賽先進規范要求、技術標準、評價方法、競賽模式和安全規則等,提升技能競賽的整體水平。此外,學院還基于平臺主動將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標準和規則引入專業建設,促進課程教學改革,將世界技能大賽標準轉化為人才培養標準、課程建設標準和教學實訓規范。
(三)校企融合創新創業平臺
校企融合創新創業平臺是以平臺化思維、一站式解決方案搭建的平臺,包括創新創業實訓模塊、課程模塊、云創空間等。平臺化就是校企聯合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孵化學生創新創業奠定基礎。2019年學院新媒體專業部在中關村電子商會的指導下發起了新媒體專委會,發展會員單位20家,為孵化學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可對接的環境。校企融合創新創業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學習、創業大賽、創業孵化等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市場分析和項目轉化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新素養的人才。
四、開展四維評價,保障高水平人才培養
在基于校企融合運行工作室的模式下,分別從課堂、課程、學業和職業等四個維度開展,從而保障高素質人才培養。
(一)課堂評價
在課堂評價中,從學生、小組、教師的角度,分別按照一體化課程的規范和世界技能大賽的評價方法,從學習過程的態度、參與度和貢獻度,從學生作業或者作品的裁決分(Judgement marking)和客觀分(Objective marking)方面制定分類、多維度的評價表,從而保證對學生課堂學習實現全面有效的和促進性的評價。
(二)課程評價
在課程評價方面采取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結合的方式展開。在診斷性評價方面,從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和學習習慣等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和診斷,進而指導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模塊化教學和分組教學,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一定的提升。
(三)學業評價
學業評價是從學習生涯全過程對學生進行評價。工作室培養的目標是職業人和高技能人才,可據此從德育教學、勞動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水平等多個角度進行考量,并通過德育教育檔案袋、校內外勞動教育記錄和專項技能水平考試等形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學業評價。
(四)職業評價
職業評價是對學生能否成為一個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的職業性評價。學院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充分發揮校企融合運行工作室平臺的作用,依托校企合作項目,讓學生參與項目策劃、制作、發布和運行的全流程,按照行業標準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判斷,通過作品和項目由市場來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梁克東,成軍.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邏輯、特征與行動方略[J].教育與職業,2019(13).
[2]武寶瑞.實踐價值在職業教育評估中的支撐作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8(9).
[3]專家解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N].中國教育報,2019-03-20.
[4]趙志群,黃方慧.“職教高考”制度建設背景下職業能力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9(6).
(作者單位:北京市新媒體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