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文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呼喚愛,學生需要愛,愛心能夠將希望之火點燃,讓學生有更加積極的心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成功。本文從自身的教學經驗中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關鍵詞】教學方法 ?關愛孩子 ?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5-0005-02
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愛的教育是為了能讓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也是傳承愛的一種方式,這種活動既能培養學生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通過贊賞、寬容、尊重的愛,道出愛的教育的方法與真諦。“愛的教育”的第一層含義指的是教育者對于學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義務和責任的一種,體現出的是教師對于學生全身心、真誠的沒有保留的熱愛和關心。其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教育事業中將自己的熱情投入進去,真正的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教師必須相信學生發展可能性比較多,要對學生始終懷有希望,希望能夠在這種希望中找到自己工作的樂趣。作為教師,面對這些不同智力、不同能力層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心理歷程、不同情感體驗的學生,應該擁有一顆充滿關愛和仁厚包容的心,關愛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于學生的優點和缺點教師必須贊賞、包容,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夠從不同角度出發,找到每個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及不足,教師才能夠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價值,才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教師教育的時候,必須重視學生上進心的激發,給學生道德上的鼓勵,讓學生學會自勉。若是學生自己不上進,也不會去自勉,那么學生的良好品質也很難得到培養。
一、關愛是滋潤孩子心田的絲絲雨露
心理學認為:“學生變得更聰明、更活躍的方法來源于教師的愛,只因它會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力量。反之,當學生表現的消極、遲鈍、自卑時,很有可能是對教師有反感、懼怕甚至抵觸情緒。”要避免這種距離感,就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師生的親和力,首先,關愛家庭,做家長的朋友。一是了解家庭,奉獻愛心。經常進行家訪,能夠找到孩子和父母的契合;和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夠讓家長和教師互相之間更加信任;教師需要多換位思考,真正做到將心比心,更多地站在家長的位置考慮,感情上和家長融合在一起,真正和家長成為朋友;教師可以邀請家長進入到學校中去,組織家長參觀學校的教學設施,了解學生的活動場所,讓教師通過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的作業來了解教師對孩子的愛心和耐心;組織師生家長聯誼活動,讓他們與師生共同互動,在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家長與教師的面多面接觸中拉近距離,增強信任度。二是要和學生平等的相處,真正的欣賞自己的學生。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其潛力,不但需要愛學生,還需要欣賞自己的學生,找到每個學生自身的亮點,將其創造潛能更好地挖掘出來。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畫畫,那么在其作業做完之后,便應該鼓勵孩子畫畫,有些學生喜歡踢球,應該鼓勵學生去踢球。家長和教師需要給孩子一定空間讓其更好的發展,充分發揮孩子的個性。對于孩子的想法,教師及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其進行嘗試。孩子思維天馬行空,獲取知識的時候也會全盤的接受。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對于孩子取得的進步應該欣賞,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
其次,關愛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把愛融入到備課中、把愛融入到課堂教學、把愛融入到班級管理、把愛融入到課余、把愛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把愛融入到和孩子們有關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角落……教師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一個關懷呵護的舉止,一句激勵的話語,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關愛無處不在。在看待學生的時候,需要心態積極,這樣很容易發現孩子值得我們贊賞的一方面;我們應該認真聽取孩子的心聲,這樣能夠發現自己教育存在的問題。只有孩子真正將老師家長看成朋友,才會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這樣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教師需要平等地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其思想情況,孩子才會愿意和教師更好的交流。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教師只關注學生身上的缺點,看不到學生具備的優點,那么班級也會死氣沉沉,學生會沒有發展的方向;相反,若是教師能夠找到不同學生身上的優點,鼓勵學生,那么,在這個班級里一定會生機勃勃。記得我教過的一位小男孩,父母都是聾啞人,有一個姐姐也在外地上學,回家后沒人和他交流談心,在學校也不善于和同學來往,甚至有點自閉,整天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也上不去。面對小男孩的這種情況,我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先進行了家訪,試著和他的父母和奶奶進行了溝通,并和他談心;接著我在學習中給他開小灶,生活中給予照顧,并且動員同班同學們和他交朋友,和他一起玩游戲,然后幫助他建立學習進步檔案,并設立特殊獎項激勵他……就這樣,在老師的關愛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他的臉上開始露出了笑容,人也開朗了許多,也漸漸地克服了膽小、自卑心理,變得愛說話了,上課也越來越專心,也敢舉手發言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他的笑容,讓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特點都是各不相同的。進行愛的教育,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個學生更好的發展空間。教師應該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去,走進學生的家庭,從情感、經濟、心理以及學業等方面深入地了解學生,進行教育策略的制定。在生活方面,對于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學校應該以月為單位或者以年為單位來進行生活補助費用、助學金以及日用品的發放。在情感方面。教師可以和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真正的關心和關注學生成長的細節,給學生全面的關懷,溫暖學生。在心理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解決成長的過程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化解學生成長的煩惱。在學業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給學生指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
二、寬容是溫暖孩子心田的縷縷陽光
首先,寬容需要有超常耐力。馬克思說過:“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經過摔跤,他才學會走路。”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成長的道路上,常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有孩子犯錯的心理準備,在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基礎上要用寬容之心對待孩子,更要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當孩子做錯了事、摔了跟頭,不要一棍子“打死”或“打得站不起來”,而應心平氣和地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告訴他們“吃一塹、長一智”,鼓勵他們積極改正。要使用真誠的愛心,超常的耐心感化孩子,讓孩子們在摔跤中踏踏實實的走路,堂堂正正的做人。“充滿寬容與愛的學校,絕不會產生有問題的學生……寬容的愛才是品格陶冶的最大推動力。”所以,學校教育必須像家庭一樣到處充滿寬容。我曾帶的班上有一位男生,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按時完成作業,還經常欺負小同學,我幾次找他談話,但收效甚微。后來我從其他學生那里了解到,他因為學習差,被老師批評指責覺得很丟臉,于是就破罐子破摔,為所欲為。為此,我改變了對他的教育方法,并有意無意地和他接近談心。我發現,他勞動非常地積極,就安排他當勞動委員,并鼓勵他為班級多出力。在學校幾次的衛生評比中,我們班都被評為優秀班集體,他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他體驗了獲得成功、被老師表揚的滋味,在各方面表現積極并能嚴格要求自己了。從此,他上課不但能專心聽講,還改掉了不做作業的毛病,人變得更勤快了,也更有愛心了,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高。他的轉變讓我感受到,寬容教育和課程教育有明顯的差別,其著力點是學生心靈,想要將學生心靈喚醒,那么僅僅通過說服教育是不夠的,教師需要在心靈和情感上關懷學生。學校可以將寬容教育活動作為契機,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和學會寬容。
其次,教師對孩子必須寬容。孩子無論是文化背景、認知水平還是性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孩子年齡較小自尊心較強、沖動好奇、情緒化是常態。所以,孩子交往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一些矛盾。對于這些情況,若是教師一味地嚴厲批評、壓制,那么孩子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將會造成嚴重后果。所以,教師必須對孩子之間的沖突進行全面的審視,認真了解其出現的原因,對沖突中存在的價值進行挖掘,公平合理地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這樣孩子會更加愿意信任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倆個孩子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教師可以讓當事人對自己行為進行反思,教師指出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教師的調節也容易成功,并能產生積極的效果,然后再讓孩子在班級交代自己的問題,這樣還能夠警示其他學生。
再次,寬容不是無原則的寵愛和放縱,寬容應有度、得當,嚴愛相濟。善待和寬容孩子,要求將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樣的位置上更好地進行體驗和感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同情他們、引導他們、幫助他們,真正的了解他們。這樣,就不會因自己一時的沖動或失誤,給他造成心靈的傷害。寬容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和內在的動力,使其更快更好地改正錯誤。教師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更能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深深地感到:寬容是一縷陽光,她照亮了學生的心;關愛是一絲春雨,她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寬容是一粒愛的種子,她會在學生的心中萌芽。總之,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真誠的關心與誠摯的愛來換取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師愛猶如春雨!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寬容、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愛進行到底。那么,我們的教育必將是充滿人文關懷、張揚師生個性的天地,我們的學生也將散發出綺麗的光芒!寬容是教育的另一種靈魂,它是有生命的,需要人們從愛出發,不斷學習和進步。
總之,教育是有生命的,是我們成長和進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師的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期間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在等著我們!熱愛學生,不僅是一名教師的學識、人品、情感及親和力的體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甚至對人類和未來的熱愛。教師教學的時候,只有認識到愛的重要性,在教育的過程中將愛運用進去。進行學生“學習愛、感受愛、表達愛”以愛為內核的教育體系的構建,形成愛心教育辦學的特色。愛的教育以及教育的愛會推動教育更好的進行。將愛作為基礎,學校也能夠進行愛心凝聚力磁場的形成,進行愛心教育學校文化的提煉,讓教師和學校都認識到愛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樣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給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