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佰順
【摘要】高中時期的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尤其是對理科學生來講,將會直接對考試成績產生影響,所以增強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必要。因此文章將具體探究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化學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5-0063-02
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不管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學生的綜合成長產生了影響。現如今,在新的思想觀念發展階段,新課標背景之下,為高中化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與綜合能力,方便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特點出發,建立起高效的教學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但部分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受到固有的教學思想影響,不能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高中化學的教學活動。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占據主導課堂角色的狀況比較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獲得有效提升,再加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壓榨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自我意識里將更多的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都無法獲得提升,這也讓很多學生感到高中化學課堂非常枯燥乏味,無法對高中化學形成學習興趣。
二、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新課標提出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發揮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仔細聆聽學生對化學問題的不同認識,通過互動和交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對教學方法與進度進行調整,提高教學質量。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緊緊掌握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控制好教學進度,加強知識點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摒棄一味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豐富的化學知識,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知識傳輸當中,教師要重點展開引導,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營造出良好課堂氛圍,加強課堂中師生互動,集中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能夠為學生呈現具體的化學實驗,分組讓學生進行討論,采用合理的獎懲手段來吸引學生發言。另外,教師為學生傳授新知識時,要從生活實際著手,加深學生認識。比如,高中化學教師講解高中化學《鹽類的水解》時,除了介紹課堂知識點,還要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觀察純堿蒸饅頭的現象,掌握酸堿原理,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創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學設計占據重要的位置,直接對教學質量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教學設計,充分掌握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展開教學設計,而且要適當地改進教學方法,促使其可以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從目前的教學實際來看,創新教學設計需要教師熟練掌握高中化學知識,按照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金屬與水的反應”時,能夠為學生提出下面幾個問題:請列舉出幾個金屬與水的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請同學們從生成物以及反應物方面分析,上述方程式有何異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豐富教學形式,營造課堂氛圍。課堂教學形式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并且是呈現教學內容的重要方法,一旦教學形式單調乏味,那么教學內容將無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效果。以往高中化學教學形式是教師的講解與幻燈片的演示,雖然適當地將實驗的環節加入進去,但是整個的化學課堂教學還是顯得枯燥無聊,無法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較大的作用。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展開教學,充分了解與化學教學相適應的形式,了解各種化學知識的呈現方式,通過研究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找到最適合的教學形式,了解它們的適用范圍,靈活使用到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在這其中包含微課教學方法,通過錄制小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出化學的奇妙,針對無法現場完成的實驗,利用微課的方法讓學生清晰地觀看實驗過程。教師還要輔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了解世界化學發展的變化和各項化學研究的成果,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另外還包含活動教學,是指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提出活動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在課堂當中展開活動,加強師生、生生互動,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且還包含探究式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朝著預期的方向展開探索實驗。
(五)多媒體技術調動起學生學習主動性。在化學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轉變為形象的學習過程,這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化學知識點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進行呈現,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顛覆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枯燥乏味的課堂形式,使得教學過程更加靈活多變,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如,在學習“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模擬電子轉移的抽象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對高中化學課堂有新的認識。
(六)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情景教學是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發展應用的一種全新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創造出更加健康的學習氛圍,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情景教學法仍然具有突出的應用價值,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學習情境,在課堂中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這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參與到化學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化學的課堂效率。例如,化學教師在進行“弱電解質中的電離平衡”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相應的情境來開展教學活動,針對教學內容事先為學生提出一些教學問題,如電解質是一種什么物質?它的具體概念是怎樣的?電解質如何進行分類?通過這種環環相扣的問題,將學生引入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對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自主探索學生不但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也使得他們對該部分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記憶。
(七)借助實驗教學,增強實踐能力。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離開化學實驗,學生的學習也要把實驗當作是一種學習方式。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實驗的價值。綜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高中生的學習時間較為緊張,部分教師只是在課堂當中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可實驗教學作為一項比較直觀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靈活應變能力,而且利用實驗可以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認識,從而對化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和理解,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規律。因此,在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當中,教師要帶著學生展開實驗操作,方便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增強化學能力,培養出學生嚴謹的態度。比如,在展開銨鹽化學性質的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展開相對應的實驗操作。學生將會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產生不同的認識,如將銨鹽受熱分解,在長試管當中放入氯化銨2g,采用酒精排燈在試管底部進行加熱。一會兒,氯化銨就開始分解,部分氨和氯化氫氣體從試管口逸出去,另外一部分在試管口周圍內壁上重新結合生成氯化銨固體。在這樣的實驗操作下,學生將會進一步認識到銨鹽的化學性質,不僅可以牢牢地掌握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實驗分析能力。
(八)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高中化學教學中展開課外活動還是比較少的,面對非常大的高考壓力,時間非常寶貴,根本沒有時間展開課外活動,可是適當地展開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利用課外活動,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高中化學課堂中學習理論,課外活動的展開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實現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中的目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充滿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己探索整個過程,善于思考原因,更好地打開思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好基礎。展開課外活動并不會像傳統課堂教學那么死氣沉沉,而是非常輕松,可以在自由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教育要求,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把課程改革之后的新教材當作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將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提出來。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創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形式,營造課堂氛圍;借助實驗教學,增強實踐能力,讓高中化學學習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高中化學課比初中化學課更深奧,因此,教師要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分析,獲得適用于自己的解題方法。目前教育領域中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目的成為了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需要廣大師生與教育工作者一同努力,為我國教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孫婷婷.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9(01):27-28.
[2]趙進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81+83.
[3]高金娥,董希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分析[J].名師在線,2018(18):38-39.
[4]陳愛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03):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