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武
摘 ?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各種多媒體設備已廣泛使用于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各種知識和實操技能,還要重視德育滲透,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信息意識和網絡道德。本文從習慣養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滲透教育三方面,探討如何把徳育與信息技術教學進行無縫對接,從而達到既提升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又有效滲透德育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德育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编囆∑降牡掠枷胧恰暗轮求w全面發展,德育為首”。在學校教育當中,任何時候均應當注重德育教育。
當前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的使用十分普及,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連接互聯網,瀏覽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時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被網絡虛擬空間里形形色色、虛幻縹緲的東西所吸引,甚至上網成癮、游戲成癮,走上了迷失自我的道路。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正確引導學生的上網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健康的網絡信息道德,形成良好的網絡信息素養。那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呢?
一、信息技術課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內容建設中提到:“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笨梢?,在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其重要。
比如,2019年6月中旬以來,香港暴力示威人群中有不少大學生甚至中學生,一系列暴力事件的背后,我們看到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外部黑手始終在幕后操控。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組織多年來堅持資助“港獨”分子,而參與其中的學生讓人痛心之余,反思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香港青年的國民教育缺失。因此,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內容中,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介紹計算機發展史時,讓學生明白國家強大對計算機發展的影響,樹立“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機意識,明確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的責任擔當,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又如,在學習辦公軟件當中的文字處理軟件時,可以介紹北京金山公司的WPS辦公軟件、神州網信Win10系統軟件、QQ和微信等,他們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國產軟件,還可以介紹國產軟件開發的著名人物王江民等人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樹立為國爭光的意識,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斗志,將來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總之,在講授各種相關知識和技術操作時,要想方設法設計愛國主義素材,將它與課程融合,滲透在小組合作查找、搜集、整理資料和展示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和感悟愛國情愫。
二、信息技術課堂滲透習慣養成教育
1. 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從實操課開始
德育教育是一項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工程,必須從教育細節出發,從日常養成良好習慣出發。信息技術課程大多數在計算機教室里上實操課為主,因此要教育學生愛護機房里的計算機設備,規范計算機操作行為,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首先,制定上機規章制度,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在機器上規范操作,在網絡上規范自己的言論,禁止玩與學習無關的游戲等行為,禁止破壞計算機硬件設備,上課開機、下課關機,做文明使用者,保護計算機硬件和數據安全。其次,教師要樹立良好形象,進行榜樣引領。課堂教學和上機指導過程中,做好示范,規范教師自身行為,也規范學生行為。最后,制定計算機機房的管理規章制度和規范操作指引,在學生品德考核中做好量化考核,在日常執行中養成習慣。
2. 團隊合作教育,從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開始
“合作共贏”是互聯網時代的需要。在學校,無論是教師之間還是學生之間都需要合作,學會合作、善于合作是一個人在集體中發揮作用的重要體現。小組合作學習也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各自思想的碰撞,有助于發揮團隊精神。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我們會將某個問題或任務通過交流、討論的形式來解決。比如,針對課前布置的小組作業任務,在課堂上進行評比,評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互相討論、探究完成,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開展小組評比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為集體爭光的責任意識,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目標。
三、信息技術網絡滲透德育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加強學生德育教育,應抵制不健康思想意識的不良影響,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1. 因勢利導,加強網絡犯罪預防教育
當前,網絡成癮被稱為“電子海洛因”,它已成為社會一大難題而備受全社會關注。網絡成癮和網絡犯罪等各種不良現象引起了學校重視。
首先,學校里應該加強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等學生上網場所的管理,防止反動、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危害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明上網。其次,應該加強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的建設和管理,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網絡道德和網絡防范意識,以及在網絡環境下防范傷害、自我保護的能力。比如,學生在完成網絡課程任務時,需要通過互聯網查找與學習有關的資料、素材,或者進行網絡通信互動時,就有機會接觸到網絡上形形色色的內容鏈接,這時就要警惕掉進網絡詐騙陷阱或者游戲黑客陷阱。據了解,近期網絡上就有類似淘寶“刷單”獲取傭金、小程序投資理財詐騙和App非法貸款平臺等網絡犯罪行為。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及時做好網絡犯罪預防教育以及上網心理輔導和宣傳教育工作。
2. 順勢而上,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情感教育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以前網絡批判的“唯理性主義教育”的現象讓人警醒,而隨著網絡新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信息化都在提醒我們要加強情感教育。
網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便利和豐富,學習者在網絡虛擬學習環境下,隨心所欲地查看各種學習資源,提出各種互動要求,積極探索未知世界,此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以及進行情感教育尤為重要。如何開展情感教育呢?首先,要改變觀念。網絡虛擬現實技術是新的教學媒體,是信息化的產物,我們應該“將計就計”,巧妙利用網絡創設教育情境,查找積極向上的教育資源,及時加以引導和輔助教育。例如,對于網絡游戲,可以加以指引,順勢推出在線教育游戲,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以時間控制為教育前提。其次,將情感教育納入信息技術網絡課程教學體系中,并研究相應的實施模式。例如,對網紅現象和網絡聊天等加以引導,適當開展網絡直播課或者微課,多做參與者,少做旁觀者,參與其中,及時做好道德滲透教育。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存在于生活中、網絡上,時時刻刻都在課堂里,在每個知識章節里。只要我們將德育教育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聯系起來,找準結合點和突破口,把知識目標、實操目標和情感目標有機融合,便能既完成德育教育任務,又提升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可謂信息技術與德育“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張志軒.淺析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發展,時代教育,2013(21).
[2]張穎.信息科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