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雯
【摘要】本課針對學生寫作選材比較局限,立意比較平淡,寫作興趣有待提高的現狀,以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培養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為方向;聚焦于解決如何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提高創作興趣,使寫作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的問題。本課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聯想與想象力,實現了小說的寫作、品鑒、交流,增強了學生藝術表達和創新的意識,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與想象。
【關鍵詞】聯想與想象;活動寫作;小說創編;流行歌曲
一、現狀、方向、目標
根據之前對學生考場作文與習作的觀察,學生選材比較局限,立意比較平淡,寫作興趣有待提高;同時作文敘述過程乏味單一,缺乏細節描寫與環境渲染,導致了無細節、無畫面、無情感的流水賬寫作習慣。通過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學習,學生接觸了想象與聯想的文學作品。如果能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與想象,寫作內容可能會慢慢變得更豐富、更生動。這也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寫作主題。
二、具體問題、解決思路、教學設計
(一)具體問題
聚焦到具體的教學目標,本課立足語文統編教材及其使用建議,針對《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寫作”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延伸閱讀,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目標定位,希望用這一堂課解決的問題是:激發創作的欲望,提升寫作的聯想與想象力。這似乎是兩個問題,但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面。首先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必然是聯想與想象力的運用,但是對于初一的學生,從零開始的創作未免太難,在降低創作門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充分地激發想象力,讓學生“腦洞大開”,興味盎然地進行對小說人物、故事情節、自然社會環境的塑造、虛構。
(二)解決思路
精心選擇幾首流行歌。這些歌的共同點是歌詞情節性、故事性比較強,包含著一些人文關懷或社會命題,歌詞本身有探討的縱深感。學生聽歌、看歌詞,然后發揮想象,從人物設計(身份、性格、遭遇)、情節(前因、后續、高潮、細節)、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三個方面,填補歌詞中故事的空白,擴展故事,在這個過程中,設置討論環節,可稱為“頭腦風暴”。通過自己說、聽別人說、在玩笑中討論等課堂活動,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想象力會長出翅膀,撲打、飛起。課后學生進行小說寫作,在規定時間內上傳作品。作品出來后,進行第二課時的作品品鑒。學生品美、評美,回歸自己創作的反思,對小說創作一些方法進行總結、提升。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聽歌說故事,腦洞大開,填補情節空白。
選擇故事性比較強的流行歌,讓同學們聽歌說故事,然后發揮想象,填補故事空白與細節,成為小說的素材和主要框架,激發創作的想象力,這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流行歌在中學生的娛樂生活中扮演著挺重要的角色,能一下子點燃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雖然有很多流行歌以戀愛抒情為歌詞主要內容,但也不乏有一些歌的歌詞用簡略的風格敘述一個故事,有情節性,甚至隱含人文關懷的主題。
第一課時主要為兩個活動。第一個是聽歌,學生非常感興趣,對歌詞中的故事也很好奇。三首歌中,《芬芳一生》淺顯易懂,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白樺林》故事有歷史感,敘述也比較完整,《以父之名》比較有神秘感。聽歌說故事活動中,通過歌詞的“只言片語”,猜測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本身就帶有想象的成分,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第二個活動,頭腦風暴、擴充故事。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人物設計(身份、性格、遭遇)、情節(前因、后續、高潮、細節)、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三個方面去增加小說的內容。
第二課時主要也是兩個活動。第一個互相看作品,品鑒后選出優秀作品,第二個是點評作品優點,并在此環節引導學生從多種描寫手法、鋪墊、對比、渲染等角度,進行分析。結合例文,進行寫作手法的學習,對寫作的提升更有針對性。課時沒有第一個課時活躍度那么高,更多是沉下來看作品,令人驚喜的是,學生運用了平時語文課堂分析文本的知識,分析小說的情節、環境。分析作品的這一環節,是提高聯想與想象力的一個重要路徑。學生對小說的審美、小說寫作中創意表現、小說這種載體的藝術表達,有更多的理解。
三、課堂的收獲
總結本堂課的收獲,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探索,將好的地方堅持下去。
首先,著眼問題解決,切實地用課堂活動和任務驅動的方法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在這兩堂課中,通過情節性強的流行歌的欣賞、討論、創編,難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其次,交流性強。這兩堂課,學生的交流是非常充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2011年版)》中提到“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對歌詞創編成故事的討論、小說作品的分享,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實現“以文會友”。
再次,培養審美情趣。通過小說創編、賞析與交流,一步步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培養寫作思維,真正地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審美情趣。
四、結束語
從此次的學生作品來看,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不是很突出。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主題是“寫人要抓住特點”,在此次的小說創編中,學生的想象與聯想的運用主要在情節和環境,塑造有特點的人物這一方面比較薄弱,在后續的作文教學中,應該更強調對人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的描寫,不管是“我”還是他人。
另一方面,在后續的作文教學中,還應該繼續開發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如黃厚江曾經討論過“自由作文”時提到,“沒有學生作文的自由和自主,學生的寫作素養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而自由作文的理念中,有一個方面就是“盡可能喚起學生的內在寫作需要,使‘要他寫,變成‘他要寫。”這一次小說創作,重點在于讓他們想寫,從欣賞歌,到腦洞大開,虛構情節,寫出小說。
【參考文獻】
[1]黃厚江.從此愛上作文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