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施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小學數學練習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使學生改善基礎薄弱事項,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為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明確練習課的地位和作用,激發研究熱情;加強練習設計的研究,提高練習設計水平;轉變觀念,提高練習課堂組織的藝術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課;提升策略
通過開展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而完善、調整數學方案,幫助學生全面學習知識,突破數學學習瓶頸,以確保學生獲得充分的發展。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小學數學練習課,努力提高數學練習課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教學意義
小學生的遺忘速度相對快,在課堂上學習了知識之后,若沒有及時通過做練習題鞏固知識,就容易遺忘知識,很難能夠靈活地應用知識。在數學練習課上,教師會事先設計課堂,把數學練習題與課程知識兩者進行結合。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就容易在完成數學學習目標,掌握數學知識,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開展數學練習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題正確率,了解學生數學情況。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練習課對于學生提升學習水平,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明確練習課的地位和作用,激發教師研究熱情
在練習課下,學生具有自主獨立學習的空間。學生需要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課本,尋找解題思路,保證數學問題解決效率。練習課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可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在練習課下,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反復的知識訓練,以促進學生心智技能發展。練習課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重視練習課,積極地投入到練習課方法、技巧等的研究之中,進而打造高質量的練習課堂。
(二)加強練習設計的研究,提高教師的練習設計水平
1.明確練習課的目標,根據目標設計練習
練習課的目標指引著練習課推進,在練習課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容易偏離練習方向,不利于完成數學練習課任務。教師需要通過開展以下工作保證練習課開展質量。首先,明確目標,開展練習題設計工作。教師需要了解自己所教授的課程知識,將練習題與課程知識進行結合,使學生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深化知識。其次,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做好分層設計。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課程學習水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做好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做題需求、發展需求。最后,選擇典型的練習題。由于典型的練習題往往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重點知識,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在練習課上選擇典型的練習題,訓練學生。
2.整合教材習題與自編習題,有效設計練習題組
教材中的習題有時與教材知識點并不對應,若是教師應用這些練習題訓練學生,就容易影響習題課開展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整合教材習題與自編習題,為學生呈現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題。其中,教師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一是教師需要把教材下對應的練習題做一遍,了解每道練習題與課程內容的銜接程度,練習題的難易程度等。二是教師需要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做題需求等。三是教師需要了解課程教學目標,明確習題訓練任務。四是教師需要根據以上所了搜集、分析、了解的信息,構建科學的練習方案,為學生整合與自編合適的練習題,以此確保學生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
(三)轉變觀念,提高練習課堂組織的藝術和能力
1.練習課的組織形式要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提高學生做題興趣,教師需要優化習題課教學組織活動。在數學“正方體與長方體表面積、體積”知識相關的練習課上,教師可以舉辦習題闖關活動,具體設計如下。第一關:讓學生在教室之中找出正方體與長方體,深化學生對正方體與長方體概念的認識。在學生找出這些形狀的物體后,代表學生闖關成功。第二關: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入校園中,讓學生拿上盒尺,測量學校中放置的正方體與長方體尺寸,并計算他們的體積、表面積。學生在計算完畢后需要把結果交給教師,教師則需要依次評判學生答案。計算正確則代表學生闖關成功,可進入最后一步的關卡。第三關:最后一關,學生需回到教室,做一些教師提前準備的具有一定難度的練習題。教師需要在每個關卡根據學生做題的速度、準確度進行評分,評分最高者即為游戲的獲勝者。
2.練習的反饋評價要提升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
解答與反饋是練習課包括的重要要素,解答即學生需要解答教師所提供的練習題,反饋即學生對自身的練習情況進行學習反饋,而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完善、調整習練習課,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水平。在教學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以此鍛煉學生思維。比如,在梯形面積練習課上,首先,教師需要給出學生一個簡單的梯形面積練習題。即一塊木板的上底是0.6米,下底是0.4米,高是0.5米,那么這塊木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其次,教師需要給出學生一定的思考與解答計算時間。在做完這道應用題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反饋解答計算信息。對于那些面積計算錯誤或者沒有解題思路的學生,教師需要加強引導,以便學生計算出正確答案。再次,教師需要在學生能夠正確解答應用題后為其設置深層次的問題,即提出:“如果一塊木板的面積是2.25平方米,那么這塊木板最多能夠鋸成多少塊以上樣式的梯形木板?”的問題。由于該試題的解決難度較大,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相互討論,以此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小學數學練習課,有利于學生深化理解課堂知識,構建完善數學學習結構,增強數學學習能力,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開展練習課。
【參考文獻】
[1]徐亭亭.小學數學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練習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18):75.
[2]郭偉.突顯“四性”,練習課堂也精彩——淺談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設計[J].教育觀察,2019,8(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