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齊
【摘要】當前考試內容改革增加傳統文化考核內容,各學科都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所體現。如何能很好地在平時教學中有效地融入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是一個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考試內容改革增加傳統文化考核內容,各學科都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所體現。但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探討的問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效地融入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亮點。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傳統文化,并不只在詩詞里,還可能在數學里。本文就談幾點做法:
一、巧用課本素材,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現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六年級下冊)》共12冊教材中,涉及到數學中華傳統文化的分別以下面幾種方式出現:
(一)以“你知道嗎?”的形式呈現,統計共有4處。介紹了中華傳統文化,選取的史料真實詳盡,如四年級下冊33頁“你知道嗎?”介紹“小數”。
(二)以“數學廣角”的形式滲透數學中華傳統文化,如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問題。
(三)以小的“專題片斷”或“數學活動”形式呈現數學中華傳統文化,共有6處。這些內容多以框架的形式將某些內容的歷史或符號的歷史作簡單介紹,如一年級上對古代計時器“日晷”的介紹。
(四)人教版教材還有以下幾種呈現數學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數學家頭像、古代數學著作、算盤等圖片。
根據教材安排,教師就可以結合授課內容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深入淺出地授課,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安排了“負數”,第3頁“你知道嗎?”介紹了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使用負數,大約2000多年了。負數的引入是我國數學家杰出的貢獻之一,比國外早了700多年。學生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都很自豪,知道了負數的產生和發展凝聚了無數人的思索和努力,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在數學課堂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引入負數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把中華傳統文化裝進學生的腦子里,將民族精髓注入學生血脈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利用數學活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課題組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舉辦“弘揚數學傳統文化,展現多彩數學魅力”數學節,目的是讓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數學的趣味,深入了解數學文化,分享數學學習成果,展示個人風采。將“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些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保持對數學的喜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以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節不再是少數數學尖子的智力游戲,而是人人動手,全員參與的數學大聯歡。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數學節讓我們學校的學生心動了。他們開始對數學產生了發自內心的興趣。無論是原來喜歡數學的,還是原來害怕數學的,大家都成了忙人,學生親身體驗,有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低年級“七巧板創意拼圖比賽”;中年級“玩轉魔方”和 “智過華容道”活動;高年級:數學手抄報、數學日記活動。如:活動中學生制作數學手抄報,制作手抄報需要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版面設計、信息收集、美工謄寫等。而且,為能使手抄報吸引“讀者”(我們將學生自辦的手抄報收集篩選優秀作品,貼在班中的展示欄,并拍照片通過微信發給家長閱讀),學生想盡辦法充實手抄報的內容,如:數字與詩詞(π的飛花令)、數學與成語(例如:七手八腳×一帆風順=七上八下? 算式:78×1=78。)、數字與音樂(汕尾漁歌)……特別是收集汕尾地方特色傳統文化,汕尾漁歌含有數字的歌詞。舉辦數學活動讓學生對汕尾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汕尾漁歌是汕尾民俗文化的寶貴資源,也是海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知道今后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數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頭腦去解決身邊的問題。
學生發自內心的興趣就是用心,而不是用功。因為,用功學數學與用心學數學是兩碼事。用功的人只會拼命地做題,而用心的人就會懂得用“數學的眼光”,用“數學的頭腦”。正如數學家說的:“學數學不一定需要100%的勤奮,但一定需要發自內心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同樣教師也可以一起體驗著教學的快樂,在簡單的事情里感受幸福,寓教于樂。
三、小結
總之,當前考試內容改革增加傳統文化考核內容,各學科都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所體現。在新課標數學課程中數學傳統文化內容的出現,我們應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