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琪 冀秋陽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也為幼兒發展提供了絕佳的資源。目前學齡前兒童對網絡媒體的使用率呈上漲的趨勢。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處于身心快速發展但嚴重缺乏辨識力的階段,網絡這把雙刃劍極易對幼兒造成負面影響應鼓勵家長發揮其表率作用,形成正確的網絡媒介使用意識,與幼兒共同制定家庭網絡媒介的使用規則,參與幼兒使用網絡媒介的過程,指導并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幼兒園應注意到家長的育兒需求,積極開展有關正確使用網絡媒介的講座,鼓勵家長表達自己在育兒過程中出現的難題,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有效的應對措施。幼兒園老師應掌握本班幼兒在家使用網絡媒介的情況,通過設計各領域活動,調動幼兒的多個感官,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網絡媒介的知識;建議社會各類媒體行業及工作者響應國家、政府有關幼兒安全上網的號召,制定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影視作品的審核制度并嚴格執行。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點,設計分段、分級的幼兒網絡應用以及建立有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在線教育平臺。
【關鍵詞】幼兒;網絡媒介使用;危害;建議
一、我國幼兒使用網絡媒介的現狀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的數據顯示: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持續走低。藍皮書課題組從2006年開始,便持續跟蹤調查未成年人的上網情況。截至2017年末,互聯網在未成年人中的總體普及率已高達98.1%,10歲之前就接觸網絡的兒童的比例從55.9%(2010年)上升至72.0%,7歲(學齡前兒童)接觸網絡的比例達到27.9%,即我國近三分之一的學前幼兒都有使用過網絡媒介進行網上活動的經歷。李沛高經過調查發現:超過90%的幼兒使用電子媒介的場所是在家中,有超過一半的幼兒每次使用網絡媒介的時間控制在三十分鐘左右,使用時間多出現在父母因忙無法親自陪伴幼兒或是用于安撫、轉移他們注意力的情況。一方面,家長們對于幼兒使用網絡媒介呈積極、開放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家長又擔心幼兒每天使用網絡媒介會沉迷虛擬世界,致使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等方面受到影響。
二、幼兒過頻使用網絡媒介的危害
1.對身體發展的危害
越來越多的幼兒因過頻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眼睛近視、弱視、散光等。其主要原因是幼兒眼部的屈光等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以致很難適應和調節強光的直接刺激;使用電子產品時的姿勢不當(伏案、弓背、低頭等)將對幼兒脊椎和腰椎產生長遠影響。此外,長期沉迷于網絡媒介會導致幼兒的戶外運動時間大大縮減,易造成肥胖、運動能力下降、行為紊亂的窘狀。
2.對自身能力發展的危害
網絡媒介總以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刺激著幼兒的感官,他們的大腦被迫接受著一個緊接著一個的畫面,每個畫面的頻繁切換都牽扯著幼兒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被動地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卻忽略了問題的產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機會與時間,最終會造成思考、創造、想象能力的下降,甚至丟失了探索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這對幼兒日后發展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3.對情感、社會性發展的危害
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是幼兒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性活動,對幼兒日后的身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實生活中父母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無法陪伴孩子的情況比比皆是,他們通常選擇用 “電子保姆”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長此以往,沉迷于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幼兒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們可能會分不清虛擬和現實世界,容易忽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變得不懂判斷他人的情緒、動作及表情,更嚴重的還可能失去與現實中的人表達、溝通的欲望。
4.對道德人格、生命安全的危害
針對網絡媒介對幼兒道德的影響的調查研究發現:市面有不少影視作品、短視頻、玩具廣告中含有暴力、粗口、言情、宣揚錯誤價值觀的畫面。過分依賴網絡媒介會嚴重破壞幼兒的游戲天性,致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變得愈加狹隘,接受過量信息容易令幼兒的頭腦鈍化,暴力、色情等畫面會導致他們行為道德水平的下降。最嚴重的是,面對不良信息的沖擊,缺乏辨別力的幼兒們很可能會進行模仿,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
三、引導幼兒正確使用網絡媒介的建議
1.對家庭的建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行為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起到了導向作用。因此,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網絡媒介使用觀念,與幼兒共同商量、制定家庭媒介使用規則,過程中要傾聽孩子的心聲,適當滿足他們的需求,對家庭網絡媒介的使用規則需達成共識。家長要發揮表率作用,用自身良好的網絡媒介使用習慣影響幼兒。許多網絡應用并不適合幼兒,但它們會使用好看的圖標、豐富的廣告畫面吸引幼兒的興趣。因此,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符合他們年齡的網絡應用和內容,這能有效幫助幼兒避免負面的網絡信息。但是,在挑選時家長們也不應一葉障目——只挑選有關教育類的應用,應當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合理考慮、滿足他們的需求,讓幼兒有機會接觸更多有用的網絡信息。此外,建議家長們參與幼兒使用網絡媒介過程,陪伴他們一起游戲,適時提供指導,如解釋畫面中出現的詞語、概念、現象等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當畫面中出現夸大、虛假等內容時要及時表示質疑和提問,引導幼兒思考這種行為是否得當可取,減少對幼兒的消極影響。同時也要對幼兒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上網規則。最后,基于正確的網絡媒介使用觀念、家長的榜樣力量,結合正確的教育方式、平等的交流溝通,一定有助于形成穩固親密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幼兒接受和理解父母的關懷和教育,有效幫助幼兒形成優秀的網絡媒介使用習慣。
2.對幼兒園的建議
幼兒園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的權威性和規范性在指導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面對孩子使用網絡媒介的問題,家長常常存在許多困惑,園方應注意到家長的育兒需求,積極開展相關問題的知識講座,如:為家長科普網絡媒介的相關知識,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網絡媒介使用意識,推薦有助于幼兒發展的網絡應用,基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分段指導等。幼兒園也可攜手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積極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定期開展育兒問題答疑、經驗分享的活動,鼓勵家長表達他們在教育孩子時產生的困惑或分享有效的育兒經驗等。幼兒園教師對本班幼兒使用網絡媒介的情況應有大致了解,通過設計各領域的相關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和學習,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網絡媒介使用習慣。
3.對社會各類媒體行業的建議
社會各類媒體行業、工作者應積極響應國家、政府部門的號召,制定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影視作品的審核制度并嚴格執行,務必確保幼兒使用網絡的安全性。在設計幼兒網絡應用時應基于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點,設定分段、分級的內容,不應只關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幼兒的健康發展。尤其是針對在線教育應用方面,要讓城鄉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幼兒都可以輕松使用在線平臺進行學習。
防止青少年兒童沉迷網絡媒介,不但需要綠色網絡內容的引導,更需要發揮家庭、幼兒園及其他社會力量的作用,加強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拓寬知識面、培養世界格局意識。
【本文系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2017年校級青年課題《廣東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雙師”建設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17QN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報告精讀 |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EB/OL]. (2018-9-10)[2020-9-18]https://www.ssap.com.cn/c/2018-09-10/1071885.shtml
[2]李沛高.幼兒家庭電子媒介使用對親子互動質量的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8.
[3]鄭海云.淺談智能手機對幼兒的危害及對策[J].才智,2019,12:121
[4]賈楠.電子產品對幼兒發展的危害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68-69.
[5]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現狀與風險[EB/OL]. (2020-4-21)[2020-9-18] http://www.cac.gov.cn/2020-04/21/c_1589016057458315.htm
[6]龔雪瑩.幼兒電子游戲活動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7]黃曉莉.3-6歲幼兒網絡媒介使用與父母干預研究——基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8]Helen Wylie.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期間,兒童面臨更大的網絡危害風險[EB/OL].(2020-4-15)[2020-9-19]https://www.unicef.org/zh/press-releases/children-increased-risk-harm-online-during-global-covid-19-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