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芬

【摘要】今天,綠色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社會每個家庭追求的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全球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全民追求綠色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必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往簡單方面來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幼兒階段是人一生成長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以家園合作方式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將會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家園合作;綠色生活習慣;幼兒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倡導綠色生活。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生活方式綠色化的政策法規體系在我國初步建立,公眾綠色生活方式的習慣基本養成,最終全社會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今天,綠色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社會每個家庭追求的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全球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全民養成綠色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必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往簡單方面來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幼兒階段是人一生成長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以家園合作方式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將會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基于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存在問題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園配合,使幼兒在園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這個得到延續、鞏固、甚至發展;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目前,家園合作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幼兒園開展的家園合作活動形式多樣化,有大型展示活動、家長進課堂、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家委會、見面會等,內容局限于學習領域或任務式,對于孩子的生活習慣方面較少,特別是綠色生活習慣,沒有形成更好的常規性與系統性。針對幼兒園在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方面存在的以下問題:1.教師和家長有綠色生活意識,很難長期堅持,沒有較好地形成自覺的習慣;2.幼兒在家與在園的行為習慣存在差異性;3.幼兒未養成良好的節約、環保、飲食、運動等綠色生活習慣。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師、家長認為工作壓力大、有從眾心理、對綠色生活方式認識不全面,長期的習慣難以改變;二是幼兒年齡小,對綠色生活習慣的認識比較模糊,尚處于對世界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欲階段;三是幼兒易受成人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氛圍、家庭成員固有的思想意識和習慣等因素成為幼兒養成綠色生活習的阻礙;四是家園要求不一致,影響了幼兒的習慣形成。基于以上存在問題及原因,幼兒園可以在實踐中研究探討相關的家園合作培養策略,幫助教師、家長、幼兒樹立正確的綠色生活意識和規范行為,逐步養成健康的綠色生活習慣。
二、基于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內容確立
孫云曉提出養成習慣的六大步驟之二:明確行為規范,讓孩子對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因此,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首要策略就是要根據幼兒的需要和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內容與要求。
(一)確立綠色生活習慣內容的維度。根據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現狀的調查結果,結合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點,可以把培養幼兒的綠色生活習慣范疇從節約習慣、環保習慣、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四方面進行,每一項都有具體的內容。如下圖所示:
(二)細化習慣內容的要求和指引。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引,向不同年齡級幼兒提出了習慣養成的不同要求,如小班幼兒重點是在模仿成人的做法或在成人的提醒下完成某些習慣行為,中班級幼兒開始自覺履行,慢慢形成習慣,大班級幼兒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綠色生活習慣行為,并懂得向身邊人進行宣傳。制定可操作性的各年齡級《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培養指引》,包括培養項目、類別、具體的內容、教師與家長在園和在家的指導要求等,給教師與家長明確的規范標準;制作圖文并茂適合幼兒理解的指引,讓幼兒對習慣行為清清楚楚。
三、基于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家園合作策略研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因此,積極搭建家園合作平臺,探索合作策略,有助于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培養。
(一)宣傳理念,促進家園綠色生活理念一致
1.知識宣傳,樹牢家長綠色生活意識。通過家長學校,邀請專家進園開設與綠色生態環境教育、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專題講座,讓廣大家長了解全球的環境現狀、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意義等,豐富家長對綠色生活的知識,引起家長對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視。通過開展專題家長沙龍、家長會,進行綠色生活行為的探討與分享,拓寬家長的視野,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在班群開展文章推薦活動,倡議家長閱讀,了解相關知識,并撰寫心得體會,幫助家長樹牢綠色生活意識。
2.手冊宣傳,了解綠色生活習慣的內涵。制作圖文并茂的幼兒綠色生活習慣內容與要求(幼兒版),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向家長宣傳,讓幼兒影響家長的行為。制作含有綠色生活習慣知識和幼兒參與活動的系列小冊子,定期發放,向家長宣傳,了解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
3.公約宣傳,加強家園合作培養綠色生活習慣的責任感。以兒歌形式創編各年齡級的《綠色生活公約》幼兒版,讓幼兒朗朗上口,易于記憶,鼓勵幼兒向家人和老師承諾;全體教職工、家長與幼兒園簽訂成人版的公約,承諾主動履行公約內容,督促教師與家長做好示范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影響幼兒。
4.網絡宣傳,增強榮譽感。對每周被評選為綠色文明班、每月被評選為綠色天使、每月參加綠色出行與綠色健行、堅持每天光盤行動的幼兒在班群進行表彰公示,增強個人和集體榮譽感。通過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家長宣傳所有綠色大型活動、環保節日活動及綠色課程活動,擴大影響范圍,帶動社會、家長重視與認同。
(二)創設環境,促進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自然習得
環境是潛移默化的教育資源,提供家園一致、有利于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環境,讓幼兒自然習得。
1.標識提醒,培養節約習慣。根據6S管理的要求,在幼兒園的公共環境和班級環境里張貼帶有本園文化、圖文并茂的提示小標識,同樣,把一些家庭適用的小標識發放給家長,請家長張貼在家里適合的位置,創設節約資源的提醒環境,培養幼兒節約習慣。
2.約定影響,培養環保習慣。幼兒園在每層樓設置1個時尚的“廢舊物品回收站,”倡議家長在家里也相應設置一個,鼓勵幼兒定期收集廢舊物品,自覺循環再用。幼兒園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綠色環保制度的滲入,讓教師的節能環保行為成為一個影響幼兒習慣養成的環境,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約定相應的環保公約或用幼兒園制定的環保公約,以童趣化裝飾后在家庭張貼,提醒家人與幼兒共同遵守約定。
3.攜手創文,培養飲食習慣。結合當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社會環境,與是文明辦、電視臺等多方合作,在園創建關于“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舞臺環境和宣傳環境,開展知識競賽、游戲、繪畫等宣傳活動,培養幼兒的健康飲食習慣,為家鄉創文助力。
(三)實踐體驗,促進意識向自覺行為的轉化
1.倡導家長、教師、幼兒積極參加多元化的綠色活動。如:每年1次新年健行義賣活動、每月22日的綠色出行、每月的幼兒綠色健行、每學期2-4次的綠色生活親子活動、本地區舉辦的公益性健行活動和馬拉松運動;以分級培養和晉升助教的方式鼓勵家長進課堂,開展綠色教育活動和體驗活動,使師幼、家長在相對固定的活動中讓意識落實到自覺的行為中,慢慢形成習慣。
2.倡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創編綠色生活小故事,制作成動畫、PPT,幼兒園舉辦的故事創編比賽,編印成故事叢書,在每年的新年健行義賣活動中義賣;提供平臺,評選優秀故事王成為小主播,在幼兒園廣播講綠色生活小故事、在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宣傳。
3.倡導家長參與課程實施,在課程實踐中培養幼兒的綠色生活習慣。鼓勵教師基于幼兒需要和興趣上生成與綠色生活相關的主題,每一個主題實施過程中滲透,如《花的秘密》《好吃的蔬果》《神奇的大樹》中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健康飲食、節約用紙的習慣;《好玩的水》中培養幼兒節約用水、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習慣。讓家長參加主題開展的每個階段經驗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分享等課程體驗活動,在課程實施中抓住契機培養綠色生活習慣。
4.倡導家長參與家長社團,與幼兒共同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幼兒園成立“爸爸運動團”“媽媽故事團”“家長藝術團”“家長義工團”四大社團,推選園級家委會成員擔任團長,幼兒園教師分別擔任副團長,共同合作管理社團,自由招募團員,組成擔負綠色生活習慣培養的任務,定期開展情景劇、環保小故事、運動我參與、食品安全競賽等相關活動,讓幼兒在參與過程中形成認知與習慣。
(四)鞏固行為,促進綠色生活習慣的真正養成
1.在每天的生活活動中鞏固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養成。教師與家長共同抓住生活環節的教育契機,從均衡飲食中認識五谷雜糧、不挑食、光盤行動,節約用水與按需飲水相結合;從水果餐中與幼兒分享美味的水果營養;從晨間活動、體育運動、體能鍛煉中學會做準備運動及方式運動、及時更換衣服、補充水分等習慣,從操作活動開展垃圾分類等一系列活動,每一項習慣行為都運用微信群打卡、記錄卡登記、朋友圈打卡等形式記錄幼兒持續21天以上的表現,幫助幼兒鞏固綠色生活的習慣,踐行綠色生活的理念。
2.持續性的親子小任務中鞏固綠色生活習慣的養成。根據各年齡級綠色生活習慣的內容與要求,教師每天在班群里布置有助于鞏固幼兒綠色生活習慣的親子小任務,制作共同完成小任務的活動過程,以視頻的形式呈現。
3.輻射性宣傳活動鞏固綠色生活習慣的養成。結合環保節日,根據自身能力水平,以繪畫、標語制作等形式在園內向保教人員、走進社區向社會人士、回到家里向家人朋友宣傳節約水資源、光盤行動、地球熄燈一小時、關愛地球、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絕吃垃圾食品等綠色生活方式,輻射社區,帶動社會,倡導更多的人重視綠色生活,形成綠色生活習慣。
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關鍵性的教育環境,在不斷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幫助幼兒樹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養成自覺的環保行為習慣尤為重要。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時期習慣養的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的不好,終身受其罪”。可見,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素質的基礎。因此,在此關鍵期,家園攜手合作,培養幼兒綠色生活習慣會讓幼兒受益終身,惠及社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基〔2001〕20號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通知.
[2]印鶯.幼兒生活方式的現代演繹—上海常青幼兒園園本特色探索[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孫云曉.習慣養成有方法[M].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
[4]朱倩,凌霞,等.探索家園合作的有效形式[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8,424(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