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懿



【摘要】日常英語聽說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聽說評價難以全面,有針對性或難以做到個性化評價。本文以一節小學英語學科信息化高效課堂優質課交流課為例,巧用信息化平臺共享資源,利用信息化平臺人工智能技術對英語對話課聽說能力的培養進行有效的評價,旨在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高級思維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信息化平臺;英語聽說課堂評價;優化
一、引言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 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因此,為了培養學生英語“聽說”技能,在小學英語對話聽說課教學中,教師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模仿文本語言的語音及語調,通過聽的訓練,學生能初步聽懂語言,理解文本大意并學會使用目標語言進行實際交流。但實際上,在英語對話課的課堂教學當中,受教學聽說資源限制、學生訓練聽說能力的學習空間局限,教師與學生的配比問題,教師對學生課堂中的聽說評價只能做到關注部分學生,無法準確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聽說能力水平。在課堂上,教師通常以自身為教學中心開展英語聽說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有效地模仿文本準確的語音語調,課堂上對自身的聽說能力也無法進行有效評價。這是我們日常英語對話課教學中常常遇到的問題。而“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英語對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綜合考慮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嘗試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能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聽說模仿,并能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有依據的評價,這樣的英語對話課堂,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英語對話課的課堂效率。
以PEP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 A lets talk 一節交流課為例(本課例參加了2019年中國教育協會舉辦的第四屆中小學英語學科信息化高效課堂交流展示活動),初步探究運用信息化平臺優化英語對話課中的“聽說”評價。
二、巧用信息化平臺,提升課堂評價效度
PEP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 A let's talk 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時教學內容以對話課為主,主要開展“聽說”能力訓練,以及通過對話學習培養學生能科學規劃周末活動的能力,初步感知be going to句型。學生從一年級學習英語到六年級,有了一定的英語語言儲備及能力的儲備。
(一)信息化平臺大數據技術支持,評價形式多元化
我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適用于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平臺也有很多,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和我市有較完整的實施慕課課堂的平臺及資源庫。在本課例中,運用信息化平臺,把本課的翻轉課堂微課通過平臺發布,共享資源,供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延伸使用。把學習微課變成了線上資源,學生可以不受學習地點的限制,可以利用身邊的電腦、手機,無論課前預習還是課后需要復習或重溫學習內容,都可以隨時隨地打開資源進行有效學習。教師通過平臺發布微課及學習任務單,可以解決課前難以檢測學生預習效果,課后個性化作業難以體現的問題。信息平臺通過大數據統計學生微課學習效果對教師進行有效的反饋,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快速地在課中調整教學步驟,有側重點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樣,信息化平臺可以對學生完成的線上練習進行人工智能的個性化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評價,還可以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慕課打破了學生學習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讓課堂評價變得形式多樣,除了師對生評價、生生互評、小組評價還可以線上師生評價,線上互評及人工智能評價,評價形式多元化。
(二)依托大數據,做好課前準備,課中評價,課后延伸
教師通常在備課時會備到學情,但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是怎樣?我們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依托同年段學生作為參照,對現在的學生進行學情判斷。但現在,我們可以依據信息化平臺,利用課前微課的任務反饋,依據平臺統計的數據,對現在的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有清晰的了解。
1.課前:如本課例,課前讓學生們通過平臺發布的線上課前微課進行學習,通過微課了解Teacher Ivy平常的周末生活方式,了解周末生活的不同形式,有休閑型的、有活動型的、有意義型的……學生們在家通過平臺進行課前微課的學習及完成任務單,幫助激活學生的舊知識,打開已有的認知水平,為新課作知識儲備。這是教學第一步驟:
Step 1.Warm-up and lead in
Talk about me: 教師打開平臺作業,檢查學生上傳情況。
T: What is the Micro-lecture about?
T: How many kinds of weekends are there in the Micro-lecture?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運用信息平臺進行課前微課學習,了解不同的周末生活并能把周末生活進行分類,激活學生的思維和知識背景,為后面的周末計劃話題作鋪墊。
學生完成課前任務后,可利用信息化平臺回傳任務單,大數據可以幫助教師預先對學生完成課前微課任務作出評價,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并能在備課中備好學生這一環。教師在教學第一環節,可以點評學生的課前微課,對學生作業進行點評。
2.課中:在課中授課時,英語對話課中常常有“聽課文跟讀”環節,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有效地“聽”,并能有效地“說”,教師對其有效地“評價,這時可以運用信息平臺“跟讀”“糾音正調”功能及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們的課堂“聽說”進行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們的語言能力。
Step 2.Presentation
Listen and choose:PPT呈現課本背景圖片,教師提出問題: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o is calling to whom? (播放錄音,學生在信息平臺選擇答案并上傳)
Check the answer.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進行猜測,培養學生的觀察、讀圖能力。通過信息化平臺完成Let's try練習,關注主題,引入話題,了解情景,為下面的對話學習作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結合信息化平臺,在不同的教學步驟運用大數據掌握學生課堂即時聽說效果,通過學生模仿跟讀后的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學生對課文聽讀掌握情況。如,在教學中的Listen and choose中,學生完成聽力任務后上傳,教師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及對學生的評價,掌握學生聽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步驟。在本課例中,學生完成情況良好,教師可以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中學習。
3.課后延伸:
Step 4.Homework
(1)完成平臺配音作業:邀請同班同學共同完成角色配音。
(2)完成平臺課后微課作業:課后并完成任務單,拍照上傳。
課后在信息化平臺上完成課后微課,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與擴展運用,因信息平臺可以放不同層次的作業,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作業評價。資源的共享,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地點、時間進行預習學習,信息技術延伸學生的學習時長,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靈活了教學的方式。
三、巧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高效課堂聽說評價
《課標》“評價建議”中指出:“老師應該根據實際課堂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饋方式 ,及時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困難,把握目標的落實,為下一步調整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依據。”一般的對話課,學生模仿跟讀課本,教師以往的操作是放錄音跟讀,對部分學生作出模糊的評價。由于在大課堂上,教師難以認真細聽學生的每一個發音是否準確,而把課堂的“聽說”技能培養放到信息平臺上,讓人工智能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有效的評價,那么就會把課堂聽讀任務個性化。
(一)聽讀任務個性化
本課時要求學生能聽懂let's try的內容及作出正確的選擇。但在日常課堂中,教師是無法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完成情況的。因此,把對話課中的Let's try, compare and choose學習任務變成線上任務,解決了教師無法統計全體學生的正誤率、無法與學生共同參與和實施評價的問題。變成線上任務后,學生在信息化平臺中選擇自己認為的答案,信息化平臺馬上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隨后生成全班數據,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學生們的狀況,從而得到及時反饋。這有利于老師及時調整課堂安排,達到教學目標效果既能面向全體,又能關注到個體。
(二)人工智能糾音正調,高效課堂聽說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學生聽讀、跟讀或聽錄音全體跟讀、小組讀,導致教師難以檢查到每一個學生發音的問題,也難以評價到每一位學生。沒有得到老師的有效評價,學生們對課堂聽讀任務達成如何是無法考量的,教師也難以全面激勵學生學習。現在我們可以利用作息化平臺人工智能“糾音正調”功能,把“Listen and imitate”任務放進平臺中,讓學生在課堂中戴著耳咪,認真聽,聽清詞的發音、句的語調,認真跟讀,模仿到位。平臺在每一位學生的聽讀過程中,分析學生的語音語調,發音是否正確,發現有不準的,還可以提醒學生們哪一個音不準,并示范正確的讀音。
如在跟讀課文任務中,學生對“have, tomorrow, we're”等詞語發音不夠到位,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從而能抓住這幾個詞,重點操練。
借助平臺的糾音正調功能,以往教師只能通過提問部分來分析、解決學生的聽說能力問題,現在不用如此也有了有效的解決辦法。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通過平臺的人工智能“糾音正調”功能,得知自己哪里讀得不好,并能聽到智能示范正確的讀音。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全班學生哪個詞、哪一句還需要修正,還需要鞏固發音。通過人工智能糾音正調,學生的語言輸入精準度很高,同時學生的輸出質量精準度也得到明顯的提高。
四、課后延伸作業個性化評價,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
課例是一節對話課,平時針對對話課的作業形式不多,大多為紙上操練,動態作業很難操作,難以檢測,難以達到延伸“聽讀”技能訓練的效果。教師們也很難檢測到學生聽讀作業效果如何。通過作息化平臺布置個性化的課后延伸作業,如,“配音作業”“繪本跟讀”“課本跟讀”作業等,形式多樣的動態作業,學生們不再是面對枯燥無味的作業,而是有聲、有圖、有動畫的動態趣味作業,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對作業的興趣。配音后適時的評價,可讓學生們對自己的聽讀能力有個了解,知道自己在哪里出錯,正確的讀音是怎樣的,爾后重新調整,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也減輕教師們對“聽讀”作業難以評價的苦惱。本課例還配備了課后微課,學生們在家也可以完成線上的課后微課,延伸本課主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計劃一個健康合理的周末活動,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與課堂教學連成一片。
現代英語學習注重語用功能的培養,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是希望學生能用英語與他人交流,依托信息平臺優化英語聽說評價,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作為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時代中的一名教師,應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英語課堂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