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零
2020年春,因新冠疫情我們不得不取消春節假期計劃,每天宅家、不見親朋好友、人人都戴口罩、周圍彌漫著緊張的氣氛……給了我們巨大的心理沖擊,更挑戰著幼兒們本就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本園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缺乏安全感,無法理性認知事物,面對周圍緊張的氣氛和家庭生活規律的改變,定會產生不安的情緒。
筆者在了解本班幼兒在家情況時,在電話、語音中,幼兒們頻繁表達出“小區花園里都沒有人”“爸爸不讓我出去玩”“爺爺奶奶要我躲在家里”“外面有病毒,好可怕”……這種過度的、持續的應激狀態很容易導致幼兒們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如果家長和教師沒有加以疏導,必將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樹立正確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部在疫情期間的教育部署中多次提到要加強疫情期間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疫情期間,筆者除了關心班級幼兒的身體健康,更關心他們心理情緒的變化,把班級幼兒心理疏導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怎樣在疫情期間給幼兒做心理疏導呢?《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對幼兒心理疏導的重要保證。因此,筆者與家長密切聯系,了解每個幼兒在疫情期的心理變化,給家長提供相應的教育指導建議。還精心挑選了適合小班幼兒教育的資源,分享給家長,并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教育。由于家長素質不同,接受程度有差異,家長在指導上幼兒存在不同難度,效果差強人意。為了方便家長指導幼兒,確保能達到心理疏導的目的,筆者想到自己出鏡錄制教育視頻,方便家長隨時播放給幼兒觀看。因此,筆者從幼兒的認知、身心發展等特點出發,緊靠引導幼兒接受宅家現實、緩解宅家焦慮情緒、鼓勵幼兒積極配合防疫,設計、錄制了教育視頻—小班整合活動《不能溜達的日子里》,分享給家長,請家長播放給幼兒觀看。
首次嘗試以視頻錄播的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得到了家長們很不錯的反饋,教育視頻《不能溜達的日子里》對于幼兒在疫情期間產生的特殊心理起到有效的疏導作用。現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精選繪本故事,引導幼兒接受宅家現實
在幼兒期,幼兒容易把現實與想像相混淆,有夸大和虛構的現象。疫情發生之初,很多家長為了讓幼兒不吵著出門,過多地給幼兒渲染疫情、病毒的危害,甚至嚇唬幼兒。殊不知,幼兒已經無限想像,夸大疫情對自己的危害,造成了不良心理反應。比如,班里家長反應,小潼半夜爬起來哭;小樂突然出現咬手指的壞習慣等。
“繪本是藥,可以治愈每一個受傷的心靈。”繪本作為一種專門為兒童創作的圖書,傳遞的信息、表達的情感、闡明的哲理最容易被幼兒接受,產生共鳴。繪本《溜達雞》以新冠疫情為背景,是一個有溫度的故事,字里行間透出了小雞宅家自在的意味,向幼兒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教育視頻中,筆者把繪本《溜達雞》做成課件,結合課件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并制作提線小木偶溜達雞、嘰嘰雞、跳跳雞進行生動有趣地故事表演,讓幼兒在輕松欣賞故事時,自然而然地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讓幼兒接受因疫情必須宅家的現實,啟發幼兒們像書中的小雞一樣放下焦慮,去探索和發現生活的奇妙、成長的樂趣。
據家長們反饋,通過繪本故事幼兒們欣然接受疫情期間必須宅家、不能出去游玩的現實,有的幼兒不再每天吵鬧著要出門,有的幼兒還會跟哥哥姐姐說起不能出門的原因。通過教育視頻,不僅使幼兒接受了當下生活規律的改變,減少幼兒困惑的同時也緩解了之前因家長引導不當產生的情緒波動。此外,還獲得情感上的支撐,激發幼兒們對春暖花開后美好生活的期待。
二、趣享宅家游戲,緩解幼兒宅家焦慮情緒
雖然幼兒們接受必須宅家的現實,但持續宅家,他們的負面情緒也在持續累積。且小班幼兒不善表達,不懂尋求大人的幫助。而這個特殊的時期,家長要么忙于線上工作、要么忙于生活瑣事,無法陪伴幼兒,幼兒會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情緒無法平衡。有的幼兒會纏著爸爸媽媽,可是又不說要干什么,反正這也不行,那也不干。其實幼兒就是單純地需要家長陪伴,可家長們不僅沒有意識到這是幼兒求助的信號,還會指責批評幼兒。這樣一味壓抑、不予正面回應造成了幼兒心理的傷害,進而影響親子和諧的關系。
作為幼師,筆者了解幼兒的心理,知道幼兒的需求。借助教育視頻《不能溜達的日子里》,筆者把繪本的內容進行了延伸,借助“小雞們宅家的趣享生活”,把一些適合在家玩的游戲分享給家長和幼兒,比如,畫畫、唱歌、做手工、看圖書、做家務、做運動,引導幼兒向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爸爸媽媽有空的時候邀請他們和自己一起玩親子游戲,鼓勵幼兒表達自己情緒和感受,勇敢跟家人、教師說出自己的不安,尋求幫助。引導他們學會選擇對自己和他人無傷害的方式渲泄不良情緒,減輕心理負擔。
家長們回饋,幼兒能“說出來”,避免了親子之間拉鋸戰。家長能準確理解幼兒的感受,可以根據幼兒的意愿去陪伴,有效疏導、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幼兒就會感到安全和溫暖,讓家長和幼兒都能得到滿足感。同時,家長在教師引導下和幼兒開展一些簡單的家庭親子游戲,從另一個側面也增進了家庭親情,家庭氛圍更加溫馨和諧。
三、巧說防疫措施,鼓勵幼兒積極配合預防
對于居家防疫,不能只是簡單地提出要求、命令,甚至嚇唬幼兒。如何讓幼兒配合防疫呢?在教育視頻中,筆者結合防疫圖片用簡單的防疫兒歌幫助幼兒了解防疫方法,利用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引導幼兒了解“七步洗手法”,用中班小姐姐與她媽媽分享的洗手視頻鼓勵幼兒一起學習正確洗手。這樣生動、多樣的學習方式對幼兒們很有感染力,幼兒在家洗手時會看教育視頻,邊學邊洗手,不用家長囑咐,自己就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在隨后的線上聊天中,筆者又陸續給家長、幼兒分享很多的防疫常識,幼兒們了解了防疫知識,發自內心配合疫情防護。
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身心更容易受到影響,而幼兒童年時期的心理影響其終生成長。有一句名言: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此次疫情,所有人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驗,教育視頻《不能溜達的日子里》就像是為幼兒們這個煩悶、焦慮的宅家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戶,他們看到了明媚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讓他們這個特殊時期的日子,也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嗅到清新的空氣。利用教育視頻,搭建心理疏導橋梁,是某種特殊情況下運用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善于關注幼兒的心理,從幼兒的心理健康需要出發,善用多種溝通方式,相信幼兒們都會快樂地迎接每天嶄新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