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玲
一、例文展示,激趣導入
師:我們來看看這篇例文,你覺得如何?
例文: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在生活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自然還得是我的媽媽帶我去醫院的事。
記得那天晚上雷雨交加,家里就只有我和母親,爸爸在外面不回來,半夜兩三點的時候,媽媽出來上廁所,怕我又踢被子,就來我房間看了一下,果然被子被踢了,媽媽幫我蓋被子的時候,手碰了下我額頭,發現很燙。于是媽媽就把昏昏沉沉的我叫了起來,量了下體溫,一看39度!媽媽不禁驚呼了一聲“天吶”!隨后,媽媽去找雨傘帶我去醫院,但這天剛好家里只剩下一件雨傘和雨衣了。媽媽卻毫不猶豫地把雨衣套在我身上,可惜那時媽媽還不會開電瓶,她只好把昏沉的我背著,自己拿個雨傘帶我去醫院,到了醫院,我才發現媽媽把雨傘用來給我擋頭了,自己前面濕了,而我卻一滴雨都沒淋上,我不禁感到鼻子酸酸的,沉重的眼皮卻讓我睡了過去。
等我再次醒來,卻是早上七點了,媽媽一看見我醒來就問我身體怎么樣了啥啥啥的。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她昨夜淋了雨也感冒了,自己卻只字未提,頂著感冒的身子在床邊陪了我一夜,看我醒了,又給我忙前忙后的。
這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想這件事或許會銘記在我的腦海里一輩子吧,而我以現在的年齡,卻也只能考個好成績報答她。媽,謝謝你。
(生看例文,開始思考)
二、探究疑難,形成共鳴
師:看完例文,同學們感覺如何?
生1:事件單調。
生2:事情的過程過于簡短,不夠波瀾曲折。
生3:題材太陳舊,小學經常寫這種題材。(全班學生附和:對)
師:是的,要表現一個媽媽的愛,單單一件事,是不足以體現人物精神的,同時題材也很重要。通過這篇例文,今天我們來給同學們說說圍繞父母的愛,如何進行選材。首先,材料從哪里來?(明確材料來源)
生:(異口同聲)從生活中來!
師:對的。從生活中來。作文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我們要細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師總結:做生活的熱心人,勤觀察,多思考。
(學生缺乏的是素材來源,要讓他們意識到細心觀察,做生活的熱心人)
三、列舉素材,篩選素材
播放背景音樂,想想父母有為你或為別人做過的哪些讓你感動的事,列舉出來,寫在本子上。(圍繞中心:感動)
(音樂響起,學生們陷入思考,時而舒眉,時而緊鎖)
5分鐘過去,部分學生洋洋灑灑寫了好幾件事。
生:老師,我寫了七件事,都覺得不錯。
師:我們來看看這七件事:
①爸爸的工作是為村里清掃道路,任勞任怨
②下大雨,鄰居家漏水,媽媽主動幫助鄰居修房子
③水災時,爸爸媽媽擔心我們的安危,讓我們先到安全的地方去
④爸爸媽媽修門窗
⑤暴雨的夜晚媽媽為我買牛奶
⑥媽媽生下了我
⑦爸爸身體不好,還堅持工作賺錢養家
師:同學們,哪幾件事讓你覺得感動?
生1:我覺得第②件事和第③件事。
其他學生:我覺得第⑤和第⑦件事也不錯,都圍繞了“感動”這個中心。
(不知不覺中,學生們開始學會選擇材料)
師:好,非常棒!同學們,剛才在選擇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選材。我們都知道,要表現一個人物的精神,單單一個方面是不夠的,必須多角度去展現人物的性格。所以,選材的第一要素是:多角度的圍繞中心選材。
師板書:要圍繞中心選材(多角度)
師:回看剛才的例文,為什么同學們覺得不感動呢?媽媽半夜送我去醫院,自己淋雨感冒了,還堅持照顧我,這件事不正說明媽媽愛我嗎?
生:大家都寫這樣的作文,感覺好假,不真實。
師:是的,我可能會半夜發燒,媽媽也會送我去醫院,但是有沒有可能那么巧,每個人家里都只剩下一把傘,每次都是下大雨?
生齊答:不可能。
師:所以,為什么不能感動我們呢?因為事例太千篇一律,缺少了真實性。選材的第二個點就是要求要真實的材料,才能突顯真情實感。
師板書:選真實的材料(真情實感)
師:剛剛同學們說:老師,這個題材我小學就寫了,到了初中還寫,太舊了。是不是說明,就算是事例,也應該與時俱進?
生:是的。
師板書:選新穎的材料(時代性)
師:劉同學舉的幾個事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其實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小事?
生:是。
師:其實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并沒有機會像這次疫情中沖在前線的醫生護士那樣,做的是救國救民的大事。所以我們如果要寫父母,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生:生活中的小事。
師:是的,在我們父母身上,更多的是小事,可是這些小事,卻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品格,所以,我們在選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求大,反而要立足腳下,尋找小事,因為……
生:以小見大。
師板書: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
四、展示范文,鞏固加深
范文:
我的父親
如果你問我,這輩子,誰對我影響最深?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我的父親!
父親四歲時,爺爺就去世了,留下孤兒寡母四人。家境貧窮,生活艱辛,奶奶不得不把最小的叔叔送人……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父親十八歲就遠赴江西參軍,七年的軍旅生活和苦難造就了父親剛毅、正直、吃苦耐勞的品格。退伍回來,父親碾過米,打過工,開過店……能養家糊口的活,父親都干過。最后搬到鎮里開了個小攤位修電器,用上了當年在部隊學的技術,就這樣,一晃眼,30年了。
我從來都不知道年輕時候的父親是什么樣的,對父親年輕時候的印象也來源于周圍人對他的評價:正直、忠厚、誠實。
去年,一年長同事與我聊天,竟說起我的父親:以前我們用的是日光燈管,長的那種。有一天,家里的燈管壞了,跟你爸買了一根回去,一裝上就燒壞了;回去跟你爸換了一根,回去裝上,又壞了;于是又回去找你爸,本以為你爸會發脾氣,結果你爸說我家的鎮流器可能壞了,不然不可能一直燒壞燈管的,特地跑我家一趟,幫我修好,還沒有收壞掉的兩根燈管的錢。
二十多年過去了,同事回想起來,依然對父親贊不絕口。父親經商多年,街坊鄰居對他的稱贊從未停止過,哪怕到了今天,已經休業幾年,依然還有人家的電器壞了找我父親去修理。
父親對外人極其和善,也要求我們要為他人著想,做人要堅守原則。
前幾年,我們要買房。入職沒幾年,又剛生完孩子,手中的積蓄實在微薄。公婆有意資助。恰逢吃飯的時候就跟父親隨口一提,結果父親反應異常地大,直接告訴我不能拿老人的錢,說我公婆生過重病,生活不易,我怎么還能要老人的錢?最后直接下達命令,自己有多少錢就買多大房,絕對不能拿老人的錢!一頓教訓,在我一再保證不拿老人積蓄后才消停。
不日后,媽媽突然給我送來了幾萬塊,說這是爸爸給的。那天他訓完我,回家后輾轉反側:雖然要求我不能拿公婆的錢,但又擔心我經濟周轉不過來。最后他把全部積蓄拿出,叫媽媽拿給我。我親愛的父親,您嚴厲要求我不能拿公婆的錢,說老人不容易,卻沒想過您自己也是老人呀!
父愛如山,厚重靜默!
在我心里,父親永遠是那個挺直腰桿,不管生活多苦,也依然堅強面對的父親。直到前年,母親突然檢查出腦膜瘤,需要做開顱手術,進手術室的時候,父親第一次在我們面前流淚。那一刻,我的父親突然老了,我偉岸挺拔的父親,一瞬間就老了……
母親出院后,父親迅速從一個小商販轉換成一個家庭煮夫,每天在廚房做母親能吃的食物,陪母親散步,喂母親吃水果,出各種問題測試母親的大腦恢復能力。這段時間的父親,不再是我小時候印象中那個為家庭為生計奔波的父親,而是一個為了妻子變得柔情溫婉的丈夫!
一開始被醫生斷言有可能失語甚至癡呆的,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母親,在父親的陪伴和照料下,從起初意識模糊到后來清楚地記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從起初只能吃流食到后來能正常進食,從起初以輪椅代步到后來能正常行走……而今已經恢復得跟以前完全一樣。您為了幫媽媽恢復記憶,我不知道在那些個日日夜夜,您在母親耳邊呢喃了我們兄妹多少往事;您為了幫媽媽補充營養,我不知道在那些個日日夜夜,菜市場里不知留下您多少個腳印;您為了使媽媽正常行走,我不知道在那些個日日夜夜,家里、小區和馬路上留下多少你們相依相偎的身影;我只知道,父親那原本黑白相間的頭發徹底白了。
父親,感謝你用翅膀為我們家人遮風擋雨,撐起一方晴空;感謝你的正直、善良、堅強熏陶我兄妹,使我們無懼生活的風雨;感謝你教會我們包容、呵護親人,使我們生活美滿、幸福。我將在以后的日子,用我的懂事為你少添白發,用我的成績給你欣慰,用我的孝心給你快樂!
大愛無聲,銘記在心,爸爸,我永遠愛您,您永遠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師:這篇范文讓你感動了嗎?
生:感動。尤其是資助“我”買房,照顧病重的母親那兩個片段好感人。
師總結:寫父親的這幾件事中,都是真實發生的,所以記錄下來你會很容易被打動。
五、課后作業,動手實操
給學生們一個星期的時間,觀察一個熟悉的人,收集素材,以“我的? ? ? ? ? ”為題寫一篇作文。
【課例評析】
這次寫作課,主要是基于學生們情感普遍缺乏,遇到贊美親情類的文章時,老師上課上得“眉飛色舞”,聲情并茂,但是學生卻反應平平,沒有很大觸動。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從未離開父母,導致對父母的愛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剛好上完一篇關于親情的課文,筆者又在汕尾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我的父親》,就以此為契機,精心設計了這一節課,讓學生們切身體會父母親情。
從上述流程看,大部分學生接受程度還不錯,懂得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列舉事例時,也能寫出關于父母的一些事情。但是還有部分學生涂涂改改,始終不能確定事例,甚至有些學生一個事例都寫不出來。筆者才恍然大悟,當時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忽略了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比較多的現象,學生跟父母的接觸較少,甚至沒有跟父母一起居住,自然就無法親身感受父母親情,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筆者將注意分層教學,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