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文



摘要:通過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徹底打破技術封鎖、逐步推進中國制造2025以及全面實施“雙循環”戰略的根本出路,科技創新需要金融保障。本文對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融合現狀進行了實證分析和評價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Abstract: Mastering the core technology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break the technical blockade, gradually promote made in China 2025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double cycle" strateg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eds financial suppor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ci-Fi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關鍵詞:科技創新;科技金融;融合;熵值法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ci-Fin;fusion;entropy method
中圖分類號:E835.8?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2-0055-04
0? 引言
當今世界,特別是中興、華為、MATLAB等事件之后,再也沒有人懷疑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了。科技創新是一項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事業,除了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科技人員的堅守和默默無聞的奉獻以外,還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近年來在盲目發展房地產,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瘋狂演繹泡沫經濟,民間資金狂熱追逐和炒作房地產、大蒜、綠豆、豬肉等,經濟在脫實向虛的歧路上一路狂奔,科技創新被嚴重忽視,在分享所謂“經濟全球化”的紅利、 “做不如買”的錯誤思潮的影響下,大肆在國際市場采購芯片等高科技產品,核心技術一片空白,完全喪失自主開發能力,在受到所謂制裁的今天,一些企業、產業茍延殘喘,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所以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刻不容緩、發展專門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的科技金融勢在必行。其實,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民間沉淀下來大量資金,在極端全球化的影響下,國外資本壟斷了日化、糧油、種子等科技含量不高的產業,如聯合利華的洗發水等,科技創新不被重視,民間資本也無法涉足,這些民間資金找不到投資領域,找不到出口,只能大肆炒房地產等,所以大力發展科技創新事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重新樹立先人在總結幾千年中國歷史的經驗教訓并用鮮血鑄就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大力踐行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雙循環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高度有效融合已迫在眉睫。
本文以四川省為例研究其在2011年到2018年間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融合情況。
1? 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機理研究
如前所述,科技創新是強國富民的一項事業,一個理性的國家和民族應大力發展。但在微觀上,落實到具體科技創新項目上會面臨許多具體問題,諸如知識產權的保護、研發及經營資金問題等,特別是資金問題,由于科技創新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特征,高收益讓許多資金心馳神往,但高風險也讓許多資金望而卻步,如何實現收益和風險的均衡只能由專業人士、專業公司或者專門組織來經理這樣的業務,在此背景下,針對科技創新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收益風險關系為科技創新量身定制了政府引導基金、天使基金、風險投資、科技貸款、創業板上市、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形式,這些科技金融只有和具體的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實現深度融合才能發揮作用??萍紕撔录捌涑晒拖褚涣7N子,一顆璀璨的明星,科技金融就像一片沃土、一個舞臺,如果這粒種子不植根沃土,不在平臺上展示,其價值就得不到較好發揮,同樣沃土沒有種子的存在,也只能荒蕪,作用也得不到盡情發揮。所以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只有有效結合才能發揮較好作用。
一般而言,科技創新前期要投入大量資金,到科技創新成果初步形成甚至更早階段就會耗盡創新者的資金,如果沒有外部資金的投入,研發就會停頓,科技創新成果也會得不到經營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創新者和科技金融會通過博弈,根據風險收益均衡原則讓渡其部分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這樣就會形成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利益均沾、共享科技創新紅利的局面,從而實現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融合。
但是由于雙方投資但由一方經營的現實會導致委托代理關系,以及制度設計的合理性、科技創新者的研發能力、經營科技創新成果經營者的經營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耦合程度也會存在差異。
2? 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現狀
2.1 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指標體系
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個相對獨立的復雜巨系統,如果有機會進行耦合就會形成以科技金融提供資金支持的經營科技創新者提供的科技創新成果的經濟組織,經營科技創新成果的經濟組織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復雜經濟社會巨系統。所以在研究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時,也分別從科技創新子系統、科技金融子系統和研發、經營科技創新成果的經濟組織融合子系統三個方面來選擇指標。
在科技創新系統中,研發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里選擇常用的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發明專利授權數和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等三項指標來衡量;研發成果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有現實意義,所以成果轉化能力也非常重要,這里選擇新產品銷售收入來衡量;中國要從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戰略目標,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為重要,為了衡量科技創新的質量,這里用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來考量,同時用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來衡量科技創新成果的擴散能力,這樣就形成一條“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成果產業化能力—技術擴散能力”的系統分析研究鏈條,可以較好地評價四川省科技創新體系的有序度。
在科技金融系統中,由于科技金融針對科技創新成果的不同生命周期及其不同收益風險關系以及外部性等情況因地制宜地發展演化出了國家科技引導基金、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科技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形式,廣義來講,自有資金也是科技金融的一種形式,所以這里沿用趙昌文等(2009)的分類方法分別把科技金融分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場科技金融兩種類型,并以政府投入資金來衡量公共科技金融,用風險投資、科技貸款、資本市場融資和自有資金等指標來衡量市場科技金融的發展水平[1]。
在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的子系統中,科技創新的變化速度一般比科技金融的變化速度慢些,所以科技創新的有關指標是慢變量,是序參量[2],要經過長期發展才有所突破,要把科技創新子系統和科技金融子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把科技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和科技金融子系統的有序度結合起來用復合系統協同度來考察該融合系統(相關指標參見表1)。
2.2 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數據來源
上述主要指標主要來源于2011-2018年度《中國科技發展統計年鑒》、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提供的2011-2018年度《四川省金融 運行報告》及Wind數據庫,均用絕對額指標。在科技創新子系統中的有關指標及科技金融子系統中的政府投入資金和自有資金在《中國科技發展統計年鑒》中均可查到,在《四川省金融 運行報告》中可以查到小微企業貸款和每年股權融資指標等體現四川省市場金融發展水平的指標,無法查到科技貸款和高科技產業資本市場融資的具體情況,考慮到目前小微企業大部分是科創企業,所以就用小微企業貸款來代替科技貸款,科技創新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占全部資本市場融資的比例相對穩定且呈上升趨勢,況且傳統企業要擴大規模,一般都有某種程度的創新,很難分清創新與否,所以用股權融資代替科技型上市公司融資額。風險投資的有關指標來自Wind數據庫。
2.3 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基本現狀
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了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有關原始數據,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基礎和保障。(表2)
3? 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度測度模型
3.1 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度
用熵值法來綜合評價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額的融合度(姚升保,2019)[3],其具體步驟和相應模型如下:
①指標無量綱化:
也有叫標準化。由于所選擇指標都是正向指標,這些指標可以衡量科技創新子系統和科技金融子系統的有序度,其模型如下:
②計算在第j項指標下的第i單元指標的比重或者概率:
③計算熵值:
④計算每項指標的差異系數:
⑤計算每項指標的權數:
⑥計算子系統的有序度:
這里只有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兩個子系統,所以X1表示科技創新發展能力,X2表示科技金融發展水平。
⑦計算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融合系統的融合度:
3.2 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協同度
融合度只能說明科技創新子系統和科技金融子系統對復合系統的影響,而不能說明兩系統的協同聯動關系,為此引入融合協同度模型(藺鵬等,2019)[4]:
4? 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度水平實證研究
按照步驟一就可得到科技創新子系統和科技金融子系統的有關無量綱指標,也就是對上述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表3)
按照3.1②、③步計算就可得到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子系統的熵值表。(表4)
按照3.1④、⑤步計算就可得到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子系統的指標權數表。(表5)
按照3.1⑥步計算就可得到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子系統兩個子系統各自的有序度表。
最后就得到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2011-2018年間的融合度和融合協調度的有關數據。
從表7可以看出四川省2011年到2018年這幾年間只有2014年和2017年的融合度和融合協同度比較好,2012年、2013年和2018年在低位徘徊,2015年和2016年相對比較穩定。
5? 政策建議
從上述研究來看,四川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融合度和融合協同度都不太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四川省發展極不平衡,成都地區發展較好,成都市一市獨大,其他地區發展都待加強,還有甘阿涼及巴中等極端貧困或者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發展都比較滯后,為了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現提出如下建議:
①首先,要加強科技創新意識,大膽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火車頭的引領作用。只要有價值的科技創新成果,自然就會帶動科技金融的繁榮興旺。
②其次,科技金融也要大膽作為,積極配合科技創新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科技創新,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科技金融也可分享科技創新帶來的較大紅利,帶動科技金融的全面發展。
③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在合作的過程中要加深彼此的融合度,充分發揮彼此的資源優勢,通力協作,建立“1+1>2”的協同機制,實現彼此的合作共贏。
④各級政府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和投融資環境,努力為技術和資金牽線搭橋,為技術和資金的融合提供更多機會;同時政府還要建立激勵機制,對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進行激勵引導。特別是對四川省而言要注意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真正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趙昌文,陳春發,唐英凱.科技金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徐玉蓮,于浪,王玉冬.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系統協同演化的序參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15:15-20.
[3]姚升保,湯朝雁.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水平測度及實證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嚴學堂,2019,3:85-92.
[4]藺鵬,孟娜娜,馬麗斌,馬英杰.區域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耦合機理和聯動效果評估——基于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研究[J].南方金融,2019,519: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