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妮妮



摘要:針對物流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問題,論文綜合以往文獻建立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指標體系,收集2004-2016年的相關數據,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別計算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的綜合發展水平,結合耦合協調度模型得出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通過分析可知2004-2016年京津冀地區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處于不斷起伏發展狀態,但從2014年開始兩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度逐漸上升,并有持續上升趨勢。
Abstract: The waste generated b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increas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cannot be delayed. The paper integrates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lects relevant data from 2004 to 2016,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bin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obtai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2004-2016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but since 2014,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re is a continuous upward trend.
關鍵詞:京津冀;協調發展;因子分析法;耦合協調度模型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coordinated development;factor analysis;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中圖分類號:F259.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1-0092-04
0? 引言
京津翼地區作為我國除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之外的又一重點經濟區域經濟發展快速。2017年,京津冀三地地區生產總值8.3萬億元,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確立以來,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增長1.24倍。與此同時物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行業迅速發展。京津冀地區物流業增加值從2006年的1573.17億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2636.2億,總增加值約增長1.7倍。但是,在物流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為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逐漸凸顯。例如日益增長的快遞垃圾,快遞包裝包括紙箱、塑料袋、塑料泡沫、膠帶和快遞單據等。這些包裝物中塑料帶、塑料泡沫和膠帶等是聚氯乙烯的產物,填埋或焚燒是其主要的處理方式,不能人工安全處理且不易自然降解,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物流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迫在眉睫。因此研究物流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他們兩者之間協調發展是京津翼地區物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
1? 文獻綜述
已經有學者對物流業發展所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展開研究,如:張弛[1]以環境價值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以物流環境成本為核心的物流成本構成理論,并構建了基于環境影響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指出企業物流活動造成資源耗減和污染排放,引起環境價值損失從而產生環境成本。沈貝[2]通過對物流包裝物回收難度大、回收機制不健全等的物流包裝物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多方合作建立循環利用體系、積極發展綠色物流包裝等的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議。張誠[3]建立了區域旅游經濟—交通運輸—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指標體系,引入耦合協調度數學模型,對江西省2005-2014年旅游經濟—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偶合協調狀況進行實證分析。高鳳鳳[4]構建物流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發展模型,測算我國30個省份2000-2013年物流與低碳經濟耦合協調發展狀況,根據耦合協調發展結果,制定促進耦合系統低碳發展策略。目前有關物流業和生態環境協同的研究還較少,但是有關物流業和其他行業協同的文獻以及其它行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的文獻已有不少,如劉夢穎[5]以北京市物流業和商貿業的協調發展系統為主要研宄對象,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兩行業協調發展情況。趙瑞[6]通過定性方法SWOT分析法,結合京津冀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協調發展特征,分析了他們之間協調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提出相關對策。陳宇,鐘詩韻,陳鋼[7]運用數據包絡法將物流業和制造業的數據互為輸入與輸出,分析了該區域近十年以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狀況。據此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
鑒于物流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還較少,本文通過查閱以往相關文獻綜合建立指標體系,并建立耦合度協調模型對京津冀地區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2? 指標體系及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2.1 指標體系構建
整理以往關于物流與生態環境的相關研究文獻所采用指標,得到如表1和表2的物流指標和生態環境指標。
綜合以上的研究文獻論文提取了反映物流業發展水平的七個可測量指標和影響生態環境發展的六個可測量指標,如表3所示。
2.2 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統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響的程度。從協同學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和耦合程度決定了系統在達到臨界區域時走向何種序與結構,或稱決定了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8]。論文參照宋學鋒,劉耀彬[8]推廣得到的多個子系統或要素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建立物流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度模型如下:
耦合度模型:
C為物流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度,取值在[0,1],越大說明物流與生態環境相互作用越強。zF1、zF2分別是物流與生態環境的綜合發展水平。
耦合度模型可以描述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程度但不能反映系統較高水平上相互促進,還是較低水平上緊密相連,因此需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不僅能反映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程度還能體現協調發展的水平[9]。論文借鑒畢國華,楊慶媛,劉蘇[10]中國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化的耦合協調發展建立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建立如下模型:
耦合協調度模型:
其中D是耦合協調度,T是物流與生態環境兩者間的綜合協調指數,α、β是待定系數,參考江蘇省物流指數研究報告取α=0.6434,β=0.0738。
引用朱章林,王玲玲,羅津津研究成果,建立物流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表如表4。
3? 實證分析
3.1 數據收集
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天津市和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關于發布北京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公告、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天津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公告、天津市環境狀況公報、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
3.2 物流與生態環境的綜合發展水平評價
因子分析法就是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即將相關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
為了避免數據之間量綱不同的影響,對數據進行0-1的標椎化處理,對指標進行如下轉換:
設Xi=(X1,X2,X3,…,Xi)為可觀測的隨機變量指標,則:
當Xi是正向指標時:
當Xi是逆向指標時:
3.2.1 物流綜合發展水平
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處理之后的物流標準化數據利用SPSS19.0進行因子分析,檢驗之后得到如表5的檢驗結果。由表5可知KOM值為0.603>0.5,較為顯著性0.000<0.05,則變量之間存在較為顯著關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結果。
將分析之后提取的物流總方差進行分解得到表6。從表中可以看出前兩個因子的總方差為83.92%>80%,由此可知選用2個公共因子能夠較好地體現京津冀地區物流的發展水平。
將2個公共因子進行旋轉迭代之后得到如表7的旋轉成分矩陣。由旋轉成分矩陣可得因子1對區域物流年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物流業從業人員數、貨物運輸量和載貨汽車擁有量五個指標貢獻率較大,而因子2對郵電業務量和貨物周周轉量兩個指標的貢獻率較大。
在SPSS19.0得到的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如表8所示。可以得到因子得分表達式如下:
根據因子表達式,利用SPSS19.0可以得出表9的結果。
利用表9將兩個公共因子進行加權求和,并將各自的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比值做為其權重。進行物流綜合發展水平值zF的計算。
通過計算得到京津冀地區整體物流綜合發展水平如表10所示。
通過SPSS19.0可分別得到北京、天津、和整個區域物流綜合發展水平如表11。
3.2.2 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
同理,利用SPSS19.0對生態環境原始數據進行因子分析之后得到京津冀三地區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表12。
3.3 物流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計算
結合因子分析法計算得出的物流與生態環境各自的綜合發展水平值,利用建立的模型計算可得物流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如表13。
4? 結果分析
根據表13做出北京、天津、河北、津京冀地區2004-2016年物流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折線圖如圖1所示。
結合計算得出的物流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結果(表13)和圖1,參照表4中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對2004-2016年京津冀物流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進行評析。
2004年京津冀三地區物流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均處于中級協調發展狀態,發展較好。但是在2005年時天津地區協調度迅速下降,出現輕度失調現象,北京和河北地區也略有下降,但仍處于協調發展狀態。2006開始天津地區上升到初級協調狀態,在2009和2011年呈現極度失調和嚴重失調現象。北京地區2006-20013年期間下降之后雖有上升但仍處于過渡帶,期間甚至出現嚴重失調現象。河北地區2006-2010年間協調度也不斷下降,但較其他兩地較為緩慢,在2010年也出現中度失調現象。但是在之后三地物流與生態環境協調度逐漸上升,雖略有下降但是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2004-2009京津冀區域整體物流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度一直在下降。直到2010年達到良好協調發展狀態。但是在2009年物流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度處于[0.20,0.30)之間,屬于失調衰退類中的中度失調衰退類。其間物流的綜合發展水平為0.399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為0.110,物流的發展約為生態環境的3.6倍,兩者發展不平衡,出現中度失調衰退現象。2010年發展類型從中度協調衰退類轉變為瀕臨失調衰退類,物流與生態環境的發展開始向協調發展逐漸靠近。2010年耦合協調度再次開始下降,在2011年之后一直處于上升狀態直至2016年物流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良好發展。京津冀三地物流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處于一個不平衡狀態,但總體上京津冀地區物流與生態環境呈現上升趨勢。
推動京津冀物流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三省市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想法,真正地將京津冀看做一個整體,制定正確的協調發展戰略規劃,建立協調發展控制機制;對京津冀地區物流業快速發展所產生的污染應建立健全的回收體系和完善的垃圾處理法規體系,引導物流業向更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以促進京津冀物流業與生態和環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弛.基于環境影響的物流成本構成研究[D].重慶:西南交通大學,2012.
[2]沈貝.關于物流包裝物的回收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11):50-51.
[3]張年,張誠.旅游經濟—交通運輸—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32(11):1367-1371.
[4]高鳳鳳.我國物流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天津市, 天津理工大學,2016.
[5]劉夢穎.京津冀一體化下北京市物流業與商貿業協調發展研宄[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7.
[6]趙瑞.京津冀區域經濟與區域物流協調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J].物流技術,2016(30):41-43,72.
[7]陳宇,鐘詩韻,陳鋼.基于DEA分析的京津冀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研究[J].價值工程,2015(15):49-51.
[8]宋學鋒,劉耀彬.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應用[J].科技導報,2005(05):31-33.
[9]朱江麗,李子聯.長三角城市群產業—人口—空間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2):75-82.
[10]畢國華,楊慶媛,劉蘇.中國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化的耦合協調發展[J].經濟地理,2017(0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