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菲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各個行業也逐漸將互聯網時代衍生的新媒體產品應用到各行各業中。特別是在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的鄉村文化能夠在短視頻的傳播中將其文化理念滲透到大眾之中。通過分析目前河南省三農題材的短視頻發展歷程與現狀,從而分析其傳播內容、傳播渠道以及傳播效果,以此來更好地探究三農題材短視頻的發展路徑,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理念在短視頻中的文化傳播。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伴隨著“互聯網+”的新經濟形態的出現與成長,我國各個行業也逐漸探索互聯網技術成果與生產資源與要素的優化配置模式,從而為國家的實體經濟創造新的發展動力。在我國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背景下,我國逐漸將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進行統籌謀劃。在實現鄉村經濟建設發展的進程中,趣味性、直觀性的短視頻能夠在如今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下促進三農題材的文化傳播,以此來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鄉村文化理念,提高鄉村振興理念的傳播效果。
(二)研究現狀
在我國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振興的研究成果中,已經形成了“互聯網+鄉村旅游”、“互聯網+法制保障”、“互聯網+鄉村振興”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我國已經基于互聯網的優勢探索出多樣化的經濟增長體,以此借助網絡化的傳播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三農題材的短視頻作品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中,我國相關的研究已經針對用戶的接觸與使用動機、個人偏好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且發現了目前自媒體傳播中存在的內容同質化、熱媒介產生的思維惰性、擬態環境產生視覺偏差等方面的問題,并且在傳播者、傳播平臺、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效果等方面形成了初步的關于發展路徑的內容研究,為我國互聯網時代三農題材的短視頻傳播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三)研究方法
在河南省三農題材的自媒體短視頻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以及個案研究法來開展相應內容的研究。首先,文獻資料的研究是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其能夠在研究的過程中對于之前的理論與經驗進行總結,從而把握目前我國總體的研究方法與趨勢。其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于目前用戶對于短視頻的喜愛程度、內容偏向以及觀看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資料進行調查與了解,通過大眾對三農題材短視頻的接受程度來改進其短視頻內容與形式。最后,采用個案分析法對于“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平臺進行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基于案例來分析三農題材短視頻的社會效益與文化效益。
二、三農領域短視頻概述
(一)短視頻的發展歷程
我國三農短視頻是隨著短視頻的內容與形式不斷豐富與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底層社會敘事的短視頻類型,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從2008年博客的傳播與發展開始,我國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實現了初步發展。其中,“@三農”成為早期短視頻發展的一個典型,其主要分享鄉村美食、鄉村風景、農業技術推廣來開展相應的自媒體內容的傳播。隨后,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我國三農短視頻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并且逐漸出現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網絡博主,例如“新三農”、“央視三農”等網絡主體,這些網絡用戶在網絡空間十分活躍,也逐漸推進了三農文化的傳播。而在近年來短視頻的發展中,由于短視頻制作軟件的更新以及網絡直播等網絡新形態的發展,短視頻行業也吸引力大量的用戶參與,特別是在如今抖音與快手兩大短視頻巨頭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短視頻的內容生產、傳播形態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二)本省三農領域短視頻的的發展現狀
1.內容呈現多元化,覆蓋范圍廣泛化
河南省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其農業經濟相對雄厚,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286.15千公頃,糧食產量5946.6萬噸。該區域能夠基于農業文化來創造出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從而全面促進地方三農文化的發展。在目前快手APP上已經有存在諸多網絡用戶來進行農業文化的傳播,“河南農業養殖”、“河南農業學徒”等網絡用戶將本地農業種植業的生產與經營狀況以“短視頻+文字”的形式實現相應的農業情況傳播,其內容也涉及到了農業日常生活、技術技藝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短視頻的內容涉及面相對較廣,覆蓋了河南省農業、農民以及農村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短視頻的播放量與粉絲量也呈現出一個不斷增長的趨勢。
2.敘事形式多樣化,傳播視角平民化
在如今內容為王的互聯網時代,短視頻內容創作的形式也逐漸豐富,呈現出多樣化的創意視頻資源。例如在抖音短視頻的呈現中,河南廣播電視臺《農博士熱線》節目主持人裕子通過短視頻人物采訪、短視頻人物解說的形式對基層勞動人民進行拍攝,并且通過鏡頭中細節的捕捉來呈現地方特色文化以及主題人物的精神品質。這種視頻呈現形式能夠在簡短的幾分鐘內將地方特色以及關鍵人物的特點進行集中化呈現,并且基于一種平民化的拍攝視角來反映農業農村的真實現狀。可以說,目前河南省三農領域的農業短視頻的呈現能夠在傳播的過程中通過平民化的傳播視角來呈現多樣化的內容。
三、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過程研究
(一)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內容
三農領域主要涉及到農民、農業以及農村等各個方面的日常生活的內容。在短視頻的呈現中,河南省三農領域的短視頻能夠基于三農工作中的成果與過程進行視頻片段的記錄,從而通過片段的組接來實現相應的三農文化理念的傳播。目前,河南省的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傳播內容主要涉及到日常生活、技術技藝、民俗風貌等方面的內容。首先,在日常生活的記錄中,主要涉及到農民在日常工作細節、工作狀態以及工作中言語表達的記錄,從而通過特有的畫面以及言語的抓取來吸引大眾的眼球。其次,在技術技藝方面的內容呈現中,主要有農民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施肥技術、灌溉技術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能夠通過視頻化的呈現方式來增強內容的表現力,而且能夠通過技術的科普來提高大眾的實際農業技術應用水平。另外,在民俗風貌的作品呈現中,主要通過空鏡頭的組接以及解說詞的配合來實現地方農業文化的宣傳,從而更好地通過這種形式實現農業文化理念的傳播。
(二)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渠道
在目前的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渠道中,主要是通過網絡上的短視頻平臺、新聞資訊網站、微博、視頻軟件等形式實現相應的視頻的傳播。一方面,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火山視頻等短視頻的傳播平臺中,三農領域的短視頻能夠通過平臺中海量化的短視頻資源進行共享,大眾能夠在多樣化的視頻中選擇自身喜愛的視頻內容,從而形成細分的受眾市場。另一方面,短視頻的傳播不僅能夠在官方的平臺中進行傳播,還能夠借助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多樣化的資源共享平臺實現短視頻的傳播,并且短視頻也能夠通過文字與圖片的輔助來完整地呈現相應的三農信息。可以說,在目前河南省的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傳播渠道中,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傳播渠道,這些傳播渠道能夠在全方位的推送中滿足大眾的信息需求,更好地實現農業文化理念的傳播,以此來調動大眾對于鄉村振興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效果
在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傳播與發展中,其短視頻能夠在大眾化的呈現中通過視聽上的沖擊來為大眾提供一種獨特的虛擬體驗,從而在網絡短視頻創造的擬態環境中實現大眾精神以及心靈層面上的滿足。一方面,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呈現主要是作為一種熱媒介的傳播形式來進行產品的輸出,大眾不需要調動自身的思考能力便能夠感受到視頻中所傳遞的信息,使得大眾能夠在短視頻的沖擊中實現自我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達到自身精神上的放松。另一方面,海量化的短視頻能夠使大眾長期沉浸其中,由此而養成自身的視頻觀看習慣。而且在短視頻的長期培養中,通過短視頻媒介所呈現出來的象征性現實來對于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觀點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在長期的培養中改變著大眾參與生產實踐活動的行為。
四、三農領域短視頻傳播發展的思考
(一)我省三農領域短視頻的不足之處
縱觀我省目前三農領域的短視頻創作可以發現,雖然目前海量短視頻的發展為農業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我省三農領域短視頻傳播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內容同質化、創新程度不夠、文化理念傳播不足的問題。首先,在目前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內容呈現上,網絡上多個自媒體用戶的內容生產重點關注地方鄉土特色產品以及建筑等方面的呈現,多個網絡用戶的主體內容相對接近,整個網絡中三農相關的短視頻的內容同質化趨勢嚴重。其次,在短視頻呈現的過程中,整體的內容主要是以同期畫面的呈現為主,而對于短視頻的創意剪輯、拍攝、文案策劃、細節捕捉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創新性,使得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受眾市場相對較小。另外,在目前農業食品的呈現中,諸多視頻創作者為博取更高的關注度而采用一種獵奇的形式來吸引眼球,例如“徒手開西瓜”“吃播”等,這些形式容易產生農業產品以及資源上的浪費,文化理念在短視頻的滲透程度不高。
(二)三農領域短視頻傳播發展策略
針對目前我省三農領域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內容同質化、質量不高、文化理念滲透不足、創新性設計不足等問題,需要針對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傳播內容進行全面的改進,以此來促進鄉村文化理念的傳播,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首先,創作主體需要對于目前我國三農工作的精神理念進行全面解讀,從而把握鄉村振興的文化內容,并且創作主體也需要掌握基本的影視拍攝與剪輯技巧,從而在細節內容的捕捉中實現相應的短視頻創作,為大眾提供優質的三農領域文化傳播短視頻。其次,需要網絡傳播媒介在短視頻推送的過程中緊跟國家的政策變化趨勢,將新的國家政策與制度理念進行全面推送,以此來提高大眾對于三農領域短視頻的普及度。最后,則是需要在短視頻傳播中營造良好的網絡傳播環境,政府以及網絡平臺需要加強對于內容的審核與把關,從而在把關中淘汰低劣的視頻,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理念豐富的短視頻作品,以此來實現我省三農領域短視頻的全面傳播。
(作者單位:黃河交通學院)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互聯網+”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研究一以河南省三農題材的自媒體短視頻為例》(編號:SKL-202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