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展?龔雪梅
相比于整個世界的發展速度,不論從經濟科技所對應的硬實力,還是文化所對應的軟實力來說,中國歷史的21世紀可以說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時間階段。雖然仍在發展中的中國經歷了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等巨大危難,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指導下,仍然讓中國依靠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兩大經濟命脈位于世界經濟體前列。但是面臨新型經濟市場,國有企業的競爭力逐漸落后于民營企業,鑒于此,本文提出了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相關創新策略。
一、前言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受宏觀經濟調控的。在20世紀初,中國處于發展初期,民營企業還在萌芽階段。超過半數的企業是國有企業,主導國民經濟命脈,形成了規模龐大,體系分類復雜的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框架。同時也讓國有企業無法像民營企業那樣小規模化靈活的根據市場經濟體系進行改革。經濟管理滯后的國有企業只能不斷壓縮利潤,止步不前。
二、新形勢與國有企業
(一)國有企業的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
國有企業,是在國家擁有的前提下,由政府或者國務院與單獨出資負責人聯合舉辦的代表國家利潤的企業集合體。按照國有企業正常管理體系來講,在整個國有企業體系中可包含多個政府審查機關,例如中央和地方的監督管理機構,也有單方面的投資人或負責指定人員,在這樣的背景下下,國有企業形成了從政府到人民,再到人民與政府的互惠盈利關系,分部遞進管轄的整體管理框架,最終呈現出復雜的層狀體系企業。雖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營企業數量頗多,但國有企業仍然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大型企業,主導了中國大型企業領域發展方向,而后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國有企業占據中國企業總數超過50%,再加上政府的稅收大部分都被投入到國有企業的建設中和企業員工下崗退休福利中,國有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已經形成了規模宏大,數目龐大而且復雜的企業分類。但在屬于國家的前提下,國有企業相比于其他民營企業群體,含有一定的政治性。由于國有企業的最終盈利大部分屬于國家,國有企業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利潤,更重要的是適當控制利潤,即便虧損,也會起到宏觀調節國民經濟水平所體現的公益調和作用。另外,國有企業所控制的盈利目標都是隸屬于國家資源的商品,例如網絡資源,電力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所以說,國有企業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大經濟命脈,不論是國內的經濟建設,還是困難重重的跨國資源交易,國有企業都是中國企業的領軍者,拓疆人,而現在得國有控股企業更是成為了幾乎所有工業領域的巨頭。
(二) 新形勢下的國有企業
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主導著整個世界經濟市場發展趨勢。可以說,互惠互利,資源交換,是21世紀世界經濟市場的代名詞。可以說,沒有經濟開放,就沒有經濟發展,就會被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淹沒。而經濟管理永遠是占據經濟市場的主要突破口。國有企業之所以開始能領先于民營企業占據中國主要市場,無非是通過統一宏觀調控,嚴格審查管理制度所帶來的章程性,而這些是民營企業做不到的。從世界發展歷史來看,世界經濟市場從來沒有停留超過數年,可以說形勢瞬息萬變,每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問世或者國家相關法律的出臺,都可以做到改變世界經濟市場體系。例如互聯網的出現,讓網絡資源也成為了國內市場必爭之地,但互聯網的網絡市場資源并不只屬于國家,所以國有企業的競爭力要遠低于民營企業。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網絡資源的利用價值高而且門檻低,大部分的線上交易都不隸屬于國家。雖然網上交易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利潤都來自銀行或者國有網絡公司,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在網絡上的資源買賣搶占了國有企業交易市場,為線下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另外,近年來綠色環保的理念逐漸限制工業規格,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的代表,按照綠色發展的標準進行工業生產必然會壓縮利潤空間,這就需要新型合理的經濟管理策略,但國有企業一般規模龐大,無法迅速做出改變,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再次落后于民營企業,市場資源再一次被搶占,性成惡性循環,利潤減少的同時也失去了影響力。因此,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策略急需根據新形勢進行改革,迎合經濟市場需求。
三、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固步自封的創新意識
國有企業是代表國家的企業利益集合體,它象征著一個國家的實力和民生經濟水平。所以從建國初期的解決溫飽到現在的基本小康,國有企業都是國家經濟建設體系的重點扶持對象,經濟市場資源和工人待遇都歸國有企業所有。不論是宏觀的經濟市場,還是微觀經濟的個人利益,國有企業都時時刻刻的受到國家資助發展,不斷壯大規模,形成了嚴格的經濟管理體制。但是正是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造成了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框架一味的堅持自身死板章程并認為自身經濟管理體制優越性,并不需要跟隨市場經濟做出改變,甚至認為自身可以調控宏觀經濟市場,讓市場適應自身經濟管理體制,無法從國內經濟市場新形勢的發展趨勢下,從最終收益觀察出自身經濟管理體系漏洞。這只是一方面,更為嚴重的是最終經濟管理框架漏洞所帶來的負面收益都被國家承擔,收益不足也由國家稅收不足,再一次讓國有企業無法意識到漏洞所在何處,堅持自身落后的經濟管理體制所謂的“優越性”,固步自封。而世界經濟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國有企業顯而易見的跟不上市場變化速度,處于國內企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底層,失去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整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體系框架漏洞百出,管理模式不符合市場,管理理念落后經濟發展趨勢。
(二)缺少開拓新領域的勇氣
不僅僅是在創新意識上,國有企業由于占據了國家經濟命脈,代表了國家的利益,而國家的收益與綜合國力相關聯,對于這樣規模龐大而且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盈利集合體來說,每一個微小的經濟體制改動都可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徹底失去國內市場某個領域的競爭力。這導致了國有企業的經濟體制改革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根據經濟市場提出一個合理正確的改革方案。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學院派的老舊觀點固步自封,只是按照原地踏步的發展標準進行改革,只能保證成本而并不能保持盈利,缺少了開拓新領域的勇氣,也不能處理緊急情況下的經濟體系改革。而顯而易見的是,原地踏步的經濟發展收益很明顯不會追趕上國內經濟市場,更不要提錯綜復雜,未知影響因素更多的世界經濟市場了。不僅是在經濟管理體制創新領域,國有企業由于受制于老舊的經濟管理體制限制,處于只為了維持現有成本的狀態,國有企業對于國內市場的資源搶占大部分都是保持觀望狀態,等到民營企業等小型企業發展過后再進入市場,而經濟市場的體制是建立在資源之上的,失去了搶占新資源的勇氣,自然也就失去了國內經濟市場。
四、關于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改革創新的芻議
(一)深化創新理念
國有企業經濟體系創新永遠是跟隨國內經濟市場必備的條件,可以說,國有企業沒有創新型的經濟管理機制將永遠無法做到主導國內經濟市場,一個具有迎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趨勢,大膽而且正確創新的經濟管理方案的大型企業才可以占據國內經濟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放眼國內經濟市場,國有體系的經濟管理改革離不開創新兩個字。要想持續保持高水平收入且不用壓縮成本的經營狀態,必須緊緊貼合國內經濟市場需求,隨時準備提出創新型的改革方案。從管理理念來說,國有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受到國家扶持的先天條件所帶來的優點以及缺點,消除國有企業經濟制度的所帶來的盲目優越性。穩扎穩打,吸收民營企業以及一眾小型企業的靈活經濟管理方式經驗,取長補短,封裝經濟管理方案。也可根據外國大型企業發展理念培養員工,擴大規模,樹立員工創新經濟管理理念,不可因為國家扶持方案就忽略了自身經濟管理漏洞所帶來的損失,更不能將國家扶持資助作為成本計算之中,應該正確認識國家扶持與自身利益之間的界限,防止因為外來資源的補過而忽視自身錯誤后果,明確創新理念,樹立由扶持資源出發的創新經濟管理理念,樹立時代化,市場化,需求多變化的經濟建設理念。
(二)改變經濟管理結構
在一個國有企業中,存在諸多財務管理部門。但是由于其規模龐大且復雜,無法進行統一式管理,管理存在一定困難。在以往的大型國有企業中,通常由高度集權的董事會一手遮天式的解決經濟管理問題,再加上政府的政治力量,在國有企業中的經濟創新方案提出且實行的道路上困難重重。要保持國有企業的積極經濟管理創新狀態,需要國有企業公司嚴格控制合資人股份,避免出現大股合資人獨攬大權的情況。例如,董事會的分權應該以職務高低階為標準,按照生產要素劃分,實現呈小而階梯狀的分股狀態。另外,在國家無法干預股份分股的公司以及非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有企業應該遵循經濟管理正確性以及創新性原則實現經濟管理,不應該一味的追求個人利益。因此,嚴格的財務審查制度也應該算作經濟管理方案之中,作為一切的上級部門,受國家調配審查整個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流程。并規定經濟管理審查保準,將審查結果和獎懲方案落實到每一部分上,可設置單獨的審查部門獨立于國有企業之外對其進行經濟管理審查,再由總部門分設各個下級部門分別針對性的對企業經濟管理各部分流程進行審查,高效嚴格的執行審查環節。并且審查人員不可與國有企業任職人員兼任,避免因為權力濫用所導致的錯誤經濟管理情況以及職務過多所導致的疏忽管理。
五、結語
綜上,正確的創新經濟管理方案永遠是經濟市場不變的必備條件。國有企業的宏觀調控是以小型民營企業根據有限的經濟市場不斷做出調整,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調控過程。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國內經濟市場必須由國有企業來指導。不論是搶占資源還是保持高收益狀態,都離不開迎合經濟市場需求,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經濟管理方案。國有企業只有深化經濟管理創新理念,認識自身不足,以謙虛而且積極的狀態實行企業經濟管理,才可以以國有企業的身份彰顯中國國力,成為國民經濟主要命脈。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