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補償行為。”徐則臣近日在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活動上表示,出于對城市的興趣,城市成為了他筆下常見的題材。經過不同的城市時,他最喜歡的也是花幾天時間,獨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步行,他相信,從中他能看到這座城市最原汁原味的特色。“廣州這座城市,極富文藝和歷史氣息。”徐則臣說,這是他第2次來到廣州,但他對廣州的文化傳統早有耳聞。早在20世紀的前30年,廣州就已是一片文藝的熱土,許多本土的優秀作家像火種一樣播撒到全國各地,如歐陽山、草明等,“直到今天,廣東依然保留著文化大省的優良傳統,將對生長于斯的人的一生產生影響。”徐則臣表示,在他的人生經歷中,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當這些人逐一成為他筆下的角色時,他心中覺得篤定和踏實,因為他深知這些人“應當是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