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明
扁桃體疾病困擾著許多兒童的身心健康。治療除保守抗炎及對癥治療外,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是重要的處理手段。眾所周知,扁桃體在人體內具有免疫功能(尤其是兒童時期),如何確認扁桃體為“病灶”?如何防止盲目切除具有免疫功能的扁桃體?這需要臨床醫生認真負責的結合患兒病史、臨床檢查和實際病情,分析判斷后給出合理建議,并取得家長的共識。
病灶·性扁桃體指慢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并發扁桃體周圍膿腫者。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是指2~3年內至少每年發作3次,并經醫生檢查證實。每次發作體溫在38.3攝氏度以上,扁桃體充血、腫脹和被膿性分泌物覆蓋,頸前淋巴結腫大、壓痛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培養陽性;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盡管曾應用足量抗生素治療,慢性扁桃體炎仍持續存在(不少于6個月),或伴有頸淋巴結持續性腫大及壓痛者,均可考慮行切除術。
肥大影響呼吸扁桃體肥大妨礙吞咽、呼吸,甚至導致睡覺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考慮扁桃體已失去免疫功能,可切除一側扁桃體。
扁桃體源性并發病慢性扁桃體炎已經成為引起體內其他臟器病變的病灶,如腎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肌炎等。最常見的扁桃體源性腎炎發生率為1.25%~7.5%;臨床上腎炎的9.5%~66%繼發于扁桃體炎,且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但對原因不明的腎炎,特別是不伴扁桃體炎的患者,盲目切除不僅無效,還可使病隋加重。因此,決定手術要慎重。至于扁桃體切除術的時機選擇,一般認為待腎炎、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病情基本穩定,各項檢查指標正常,應盡早進行手術。
與扁桃體切除術有關的皮膚病扁桃體與多種皮膚病感染有關,如銀屑病(牛皮癬)、掌踱膿皰癥、紫斑病、多形滲出性紅斑、惡性脫毛癥等。銀屑病在有扁桃體感染的兒童期半數可加重,血清學證實35%~60%的患者扁桃體有溶血性鏈球菌存在,在銀屑病前期有咽痛史。有學者對確診銀屑病的反復發作的兒童扁桃體炎患者行切除術,證實行扁桃體切除術能促進銀屑病治愈,但一定要把握好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