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及大數據的迅猛發展,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性能力側重程度已經不能只限于傳統的物流專業課程,與“互聯網+”及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和技術性能力在課程體系構成中的地位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如何既能直觀地看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促進專業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需要有新的突破點。本文首先以實際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在物流管理專業融入“互聯網+”和大數據相關課程和技術性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其次根據重要性程度實證開創性地在課程考核量化體系中增加了能突出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的標準分值,該分值是學生、教師和企業三方評判學生能力水平的重要參考值;最后討論了課程考核量化的具體意義,體現了OBE教育理念的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課程考核
一、“互聯網+”及大數據相關課程以及技術性能力重要性程度實證
隨著“互聯網+”及大數據的迅猛發展,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性能力側重程度已經不能只限于傳統的物流專業課程,與“互聯網+”及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和技術性能力在課程體系構成中的地位亟待提升。我們分別選取了“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物聯網技術與應用”、“電子商務”三門課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統操作”、“數據分析方法”這兩項技術性能力,又重點突出物流專業知識中的“供應鏈知識”,編制成“大數據發展背景下商貿物流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崗位勝任力調查問卷”,在以湖北省地區為主的范圍內發放調查,共收到229份有效問卷,調查人群中部門經理占比32.31%,基層主管占比43.67%,企業負責人占比20.09%,職務在基層主管以上人員總共占比96.07%,因此數據結果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并且使最終研究結果和成果轉化結果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我們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整理,使用excel函數功能對重要性程度進行了量化計算。
(一)數據整理結果
對數據進行整理后形成表格1,列A- D為調查問卷實際結果;E列為根據重要性程度賦值,由強到弱依次賦予4、3、2、1,F列為將選擇不同重要性程度的人次百分比(C)對應重要性程度賦值(E)進行加權平均,G列為使用excel表標準差函數對總體數據計算出的標準差,H為根據加權平均總計數和標準差計算出的離散系數。
(二)重要性程度量化實證分析
首先,從加權平均值(F)總計數可以看出三門課程、兩項技術性能力和一項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程度差不多。其次,三門課程的離散系數分別為21%、19%、20%,差別不大,說明調查人群對這三門課的重要性程度認同度趨向一致;兩項技術性能力的離散系數是15%和14%,差別也不大,說明調查人群對這兩項能力的重要性程度也趨同;最后,調查人群對于供應鏈知識的認知程度相對比較分散,但“熟知一方面”以及“侃侃而談”占比超過65%,說明這項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程度同樣較高。
以上分析證明在我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考核量化指標設置時應該提高相應課程的考核權重,提升這些課程的地位,并能進一步明確能突出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基于重要性程度實證的課程考核量化體系優化
(一)計算相關課程權重
根據以上重要性程度的量化結果,進一步計算相關課程的權重。即用以上每一項的平均分總計數與平均分合計數相除,得到權重值。計算公式為:
(二)設置并計算能突出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的標準分值
該分值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以上表2中最后一欄“轉化權重值”,第二部分是賦予每門課程標準分值,即學生單科考試應該達到的分數,這兩部分再做一次加權,得到一個綜合標準分值。
該分值即為測定學生基于“互聯網+”及大數據背景下的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水平的標準。它將會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案中定量考核指標中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增考核值,對于畢業生來說可根據該分值更加精準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單位,對于教師來說可根據所賦予的標準分值設計教學內容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企業人員特別是具有“互聯網+”及大數據業務背景的企業人員來說則可將該分值作為在聘用畢業生時衡量該學生是否符合本企業用人需求的一個重要參考值。具體設置和計算如表3所示。
畢業生在簡歷中可以優先列出以上8門課程單科實際分數,并與標準分值對照,同時計算加權綜合實際分值,與綜合標準分值對照,即可向用人單位證明與時代發展和科技發展相匹配的能力水平。
(三)其他課程考核量化方式
其他課程考核量化方式則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素質結構三個要求在不同的課程模塊體系設置不同的權重比例,教師根據本門課的權重比例確定合適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另外結合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SAAS系統平臺考核功能得到的分數計算出加權平均值。具體內容已在另一篇論文“構建物流知識與信息技術知識有效融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武漢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中研究討論,兩者結合最終構成完整的課程考核量化體系。
三、“互聯網+”及大數據背景下的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課程考核量化的意義
(一)量化體系基于調查實證數據,符合應用技術型大學OBE教育理念
OBE教育理念已經在各高校逐步推行,其實這跟物流管理的發展理念非常相似,即改“推”為“拉”,“拉”的理念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方面就是以學生就業能力為起點,而學生就業能力的定性和定量基礎數據必須來源于實際調查,通過實證數據再來反推出課程考核量化體系,所以我們的考核量化體系的構建才會基于調查實證數據。
(二)促進課程考核多樣化改革,量化使學習效果明明白白看得見
眾所周知目前校內課程考核量化方式單一,仍然采取以平時成績+作業成績+期末考試的綜合分數作為單門課程考試成績,校企合作考核評價游離于校內課程考核體系之外,并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這種單一的考核分數本身并不能有效地證明學生對該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更不能有效地證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掌握程度。而本研究的考核量化體系將考核方式多樣化了,考核方式匯總如表4所示。多樣化融合量化使得學生、教師、企業三方都能對最終的學習效果明明白白看得見。
(三)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教師的教學變革持續性
從表3可以看出,因為要重點突出既符合“互聯網+”和大數據業務背景需求又符合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所賦予的標準分值較高,這樣的高標準意味著以上8門課程對學生的考核是很嚴格的,因而形成對學生的壓力,有壓力才有學習的動力,因此通過高分值標準促使學生認真學習,從而達到學習效果期望值。
而考核方式多樣化因為要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因此促使教師不得不重新核定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而不是像傳統考試方式那樣出幾套題庫可以用兩、三個學期。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學習專業新知識,例如專業教師需要學會使用校企合作SAAS系統平臺,將平臺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技術性能力。由于SAAS系統平臺貫穿每一門課,那么不是只有某一門課教師需要學習新方法,所有專業課程教師都需要學習,因此專業教師師資力量能夠得到整體提升。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參考文獻:
[1]趙德昭.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地方財政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路徑[J].新鄉學院學報,2020(5).
[2]胡瀟月.應用型高校課程考核改革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11).
[3]張文.OBE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9(22).
[4]駱柳毅,李德正,袁德棟.技術變革驅動下廣西獨立學院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思索[J].時代經貿,2019(6).
[5]吳兆喆,謝美娥.基于OBE的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需求調查[J].現代商貿工業,2020(32).
基金項目:中國物流學會研究項目《“互聯網+”及大數據發展背景下的應用技術型商貿物流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CSLKT3-086。
作者簡介:吳兆喆(1976—),女,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商貿物流,物流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