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仕英 吳立軍
摘要: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時期以來,我國又緊接著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旨在充分發揮農村地區優勢,大力發展農業建設,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鑒于當前我國的農村地區農業技術發展基礎,在推廣現代化農業技術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本文主要研究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和面臨的問題,為我國鄉村振興計劃和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技術;鄉村振興;推廣;意義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數千年的歷史中,農業都是作為我國的根本產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發展提高,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轉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主力逐漸在經濟組成中占比減小,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經濟總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農業的發展有落后于時代發展的趨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業技術的應用不夠廣泛,因此,推廣農業技術在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
農業技術推廣是時代對我國農業發展的要求,也是科技水平進所帶來的必然趨勢。中國有14億人口,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如果沒有堅實的農業作為支撐,那么就很難進行進一步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尤其是當前國家局勢緊張,農業進口受到阻礙,因此,抓緊提升我國自由的農業水平,是保障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基本要求。具體地看,農業技術推廣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1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業技術包括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農田管理技術和農業產業化管理技術等內容,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有科學理論和實踐作為支撐,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在我國的幾大主要糧食產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引進和建設了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相比起傳統的手工種植和小面積農戶自種,現代農業技術主要面向大規模種植和商業化種植,現代農業機械能夠減少農業種植的成本,而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施肥技術能夠有效地減少農作物的病蟲害損失,增加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現代農業技術還能夠根據農作物種植的需求,調節種植的土壤和生化環境,以及人工降雨等,保障農作物盡可能處于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現代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生產是現代農業的基本模式,但也不能忽視小農種植在我國脫貧攻堅和農村發展當中的作用。而許多的農業技術是可以應用到小農種植當中的,比如選種、培種、病蟲害防治、肥料等,這些技術對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所涉及到的不僅是農業這一個行業,也包括機械、藥品、教育等多個行業。首先,農業技術尤其是大規模農業技術需要使用許多的大型農業機械,比如收割機、播種機等,在我國的幾個主要糧食產地,因為機械化程度較高,所以,使用的機械數量也較多。而且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農業機械的要求也會不斷提高,這就有利于農業機械的技術進步,促進機械行業的發展。其次,藥品行業,農業技術中也涉及到農藥、化肥的使用,盡管當前大力建設綠色農業,但是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大的化學藥品需求,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化肥和農藥是必不可少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勢必會產生大量的專業人才需求,為了滿足這個需求,當地的教育行業需要培養更多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而這些人才進入工作之后,通過發展農業技術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之后,教育會首當其沖地跟隨經濟一起發展,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因此,無論是對于農業還是其他行業,農業技術的推廣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以農業為主的貧困地區脫貧工作能夠取得較好的脫貧成果,主要就是依賴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加上因地制宜的種植選擇,產生了極佳的經濟效益。但是,在農業技術的推廣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鄉村振興計劃的進一步發展。
2 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的問題
在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因為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地理環境和條件存在差異,農業種植的種類以及專業人才的匱乏等,導致了我國的農業技術應用推廣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地區差異化和其他的問題,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地理環境因素
在我國許多水稻種植地區,比如云貴高原的梯田,盡管這些地區的水稻種植面積大,農戶也辛勤地從事勞作,但是這些梯田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這些地區無法使用大型的種植機械,大部分地區只能采用人工插秧和收割,現代農業機械在這些地區沒有用武之地。但是病蟲害防治和施肥技術在這些地方可以加以使用。事實上,我國主要貧困地區都是偏遠的山區,這些地區的地理條件本身就不適合種植經濟作物,土地的肥力、平整度、雨水氣候等或多或少會存在不足。而推廣農業技術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貧困地區的農業發展,解決貧困問題,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很多的農業技術根本無法使用,所以收效甚微。
2.2 缺乏專業人才
現代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農業生產模式,需要專業人才進行管理和操作,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果。而我國的大多數農戶,在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方面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缺陷,農業機械不會使用,化學藥物不會配置,這些問題在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十分常見。我國并非沒有農業相關的高校進行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但是這些人才畢業之后大多選擇到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工作就業,而不愿意回到貧困地區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改造。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的物質追求,這些人才希望能夠取得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貧困地區的農業技術基礎較為薄弱,經濟力量不足,要實行農業技術推廣相對困難,并且不容易取得成果。因此,就形成了當前農業發達地區農業技術人才過剩,而貧困地區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
2.3 農業技術的投入成本較高
農業技術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增加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但是在前期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用于采購機械設備以及種植環境建設改良。比如搭建蔬菜大棚和建設種植園區,這些前期投入成本回收期較長,對于貧困地區的農業種植者來講,支付這樣的成本會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而且農業種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即便是采用了農業技術,也無法保證收益的穩定性。所以,對于貧困地區來講,農業技術的投入與收益之間的差額不足以讓農戶引進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
3 小結
我國是農業大國,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農業生產已然在經濟中占據較小的比重。但是農業對于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卻始終不曾減弱,甚至隨著國際爭端的加劇,我國本土農業建設的重要性愈發提升,再加上國家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發展成為我國的重要工作。而現代農業技術對農業發展所具有的突出作用決定了推廣農業技術的必要性,通過推廣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我國糧食產量的進一步提高,結合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成果,一舉解決我國的農業問題,保障農業民生,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