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晴
【摘要】由于部分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較差,發生地震災害以后,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出現坍塌現象。因此,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過程中,應該合理的融入抗震理念。本文簡要敘述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過程中存在問題,重點對抗震設計理念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分析
1、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采用抗震設計理念的重要意義
對于建筑工程結構進行抗震設計,是依據自然界的地震災害以及工程建筑積累的經驗等所形成的一種設計思想,重點對建筑結構的總體布局進行詳細的構造。通過合理使用抗震結構理念,能夠使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的幾率得到進一步降低。對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主要是設計人員依據以前地震中建筑倒塌的情況,結合新型設計理念以及建筑地區的實際狀況,將抗震結構的設計進行完善,促使建筑物能夠抵擋一定程度的地震。對建筑進行抗震設計,主要是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不受到損害。因此,建筑設計人員需要清楚的了解地震作用,促使能夠全方面的選定抗震參數數據,對建筑結構的外形以及布置等進行抗震設計,進而完成建筑物抗震的目標。并且,在建筑結構設計階段,為了能夠擁有正確清晰的思路,設計人員應該充分了解建筑結構概念,促使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安全性與經濟性都能達到要求。
2、針對抗震設計在建筑工程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敘述
2.1設計人員對于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關注度較低
由于人口逐漸向城市化方向發展,促使建筑行業加快了發展的進程。目前,對于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而言,設計人員的關注點主要是建筑的實用性與美觀性,往往會忽視掉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此外,部分設計人員對于抗震設計的認知不足,思想停留在傳統的觀點,導致沒有重視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當地震發生后,部分建筑物會出現倒塌的現象,建筑設計人員才會意識到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設計的重要作用。
2.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沒有充分考慮施工場地的實際情況
影響建筑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強弱。因此,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結構的抗震設計。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造成抗震結構設計方案與實際施工情況不符,甚至出現了與建筑設計目標不符的現象。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造成嚴重的浪費現象,還嚴重的影響了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建筑設計人員自身水平較低,在抗震設計階段出現套用公式的現象,導致了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受到不良影響。
3、重點對建筑工程結構設計階段采用的抗震設計理念進行分析
3.1建筑工程施工以前采用恰當的方式選擇抗震場地
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工程結構抗震設計以前,應該采用恰當的方式選擇抗震場地,促使建筑物的整體抗震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自然界發生地震災害,會出現地表位置異常錯位現象。由于建筑工程場地的性質結構不同,地震災害對建筑的破壞程度也不同。發生地震災害時會產生劇烈的振動,促使建筑物的結構受到影響。如果建筑場地的抗震能力較差,容易對建筑結構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出現建筑物倒塌的現象。因此,進行建筑工程施工以前,應該選擇合理的抗震場地,最好避免在土層軟弱或砂土等地段進行建筑工程施工。
3.2對建筑工程結構進行合理的抗震設計
設計人員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案的優劣,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抗震效果。對于建筑抗震方案而言,設計過程中不可以出現個別觀點代替全部觀點的現象,應該保證建筑結構具有一定的贅余度。這樣即使建筑結構的部分位置發生壞損的現象,也不會嚴重影響建筑整體的抗震效果。并且,設計人員應該嚴格對數據進行控制計算,保證建筑的豎向結構在垂直重力作用下,保持均勻的壓應力水平方向。除此之外,設計人員應該對建筑結構的強度進行把控,不但應該確保建筑結構部件的強度分配均勻,還應該保證整體的設計符合建筑結構要求。
3.3提高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人員的參數計算水平
設計人員對建筑工程結構的參數計算和設計水平,會嚴重影響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因此,進行建筑工程結構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詳細計算建筑物承受的具體作用力。并且,對于受到地震災害沖擊的建筑,應該依據建筑結構類型,對不同建筑承受參數進行計算。設計人員通過建設相關結構抗震模型,模擬地震災害發生過程,對結構穩定不變形的抗震模型進行相關參數的計算。通過對抗震數據進行計算模擬,合理的將其應用到實際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促使建筑物結構的抗震效果得到提高。
3.4做好建筑工程結構抗震的布局設計
3.4.1充分考慮建筑內部空間構造的均衡性
發生地震災害以后,建筑物不但會受到地面的作用力,還會遭到空氣沖擊力。因此,對于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應該考慮多個方面的作用力,促使建筑能夠擁有足夠的穩定性,進而提升承受水平作用力的性能?
3.4.2充分考慮建筑內部空間構造的簡單性
建筑物內部的結構較為復雜,設計人員進行設計時,應該考慮多方面內容,應該對對相關參數進行詳細準確的計算。設計人員通過簡化抗震設計內容,盡量降低影響建筑抗震效果因素的發生。此外,還可以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提升設計人員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水平,促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3.4.3充分考慮建筑內部空間構造的整體性
建筑工程構造的抗震設計,并不是加強建筑部分結構的抗震效果,而是一項建筑內部空間整體性構造的工作。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將建筑內部以及建筑底層結構等進行有效結合,促使建筑物能夠整體的對抗地震災害,盡量減少單一結構抗震性能造成的建筑坍塌現象,進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整體安全性能。
結語:
綜上所述,自然界的地震災害屬于不可抗力,建筑物無法躲避地震現象。但是,建筑可以通過提升抗震性能,保證建筑物不受到地震災害的破壞。設計人員在建筑工程施工以前,采用恰當的方式選擇抗震場地。通過對抗震參數進行準確計算,對建筑內部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整體的安全與穩定。通過文章上述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地震對建筑物造成的破壞,促使人們擁有和諧美好的家園。
參考文獻:
[1]路會蘭.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住宅與房地產,2019(25):99.
[2]吳偉.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9):25-26+29.
[3]全秀英.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探討[J].城市建筑,2019,16(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