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斌
摘 要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農業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基于此,對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針對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技術推廣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53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社會產業結構必須依照市場需求以及社會發展形勢進行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既是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路徑。通過改革,可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的運行效率,使得產業結構更加具有靈活性,同時農業技術推廣改革也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及變化,發揮地方資源優勢,以高效、完善、環保的供給策略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而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效能[1]。
1 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價值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對于農業商品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傳統農業因缺乏優化的資源配置,產業效率偏低。因此,應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以提高農業產品質量,符合市場需求,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
1)我國人口數量龐大,內需市場廣闊,農業技術推廣優化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率,有利于實現農產品的不同檔次劃分,促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2)人們口味越來越多元化,單一的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業結構,深入挖掘產業結構潛力,優化技術推廣結構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形式的消費需求。
3)我國現階段農業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足、產業鏈不夠健全,很多農產品沒有附加價值,無法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所以,結構優化可以促進農業與其他行業深度聯合,同時還能有效緩解現代產業導致的生態污染問題[2]。
2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2.1 資金以及人才相對匱乏
農業技術創新和擴散需要以資金和人才為主要基礎。但是,年輕人對于傳統農業的興趣不大,因而農業創新的人才結構不合理,抑制了農業的創新發展。而年紀稍大的農業從事人員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在生產作業中存在一定盲目性。另外,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資金都流向“高精尖”產業,傳統行業資本不足,農業技術推廣受到阻礙,甚至基層農業有停滯不前的趨勢[3]。
2.2 區域差異性導致農業技術擴散受阻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地區的農業耕地有著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特征,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適宜各地區農業種植的機械以及種植方式都存在著較大差異。例如,在培養新的小麥品種時,試驗田設在華北平原,并在當地獲得了較高產量,但在西北、西南或東北地區種植就有可能不適應。因此,只有根據每一個地區不同的種植特點差別宣傳農業技術,才能促進農業科學技術有效擴散,進而促進農業發展。
2.3 農業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從我國整體的農業發展來看,我國農業生產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需要依托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但是當前,農業基礎性技術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需要針對現代農業的特點深層次推廣和創新農業技術。目前。鄉鎮一級的服務體系還不健全,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雖然也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以及服務規范,但是推廣效率較低、創新意識不足,加上其他因素影響,制約了基層農業技術創新與擴散[4]。
3 推動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優化的具體路徑
3.1 爭取政府與社會資金支持
資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生產加工過程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應該轉變傳統的種植方法,加大農業技術的研發以及創新力度。
1)地方部門應該投入更多資金,每年建立專項資金,并制定完善的資金使用流程,讓資金利用以透明的方式接受大眾監督。2)農業技術創新以及擴散也要開發社會資源,注重農業企業的融入,以政策傾斜換取資金,從根本上解決區域性農業發展不均衡問題;同時,要注重創新技術的全面推廣,為地方性農業種植與生產建立長遠性規劃,讓企業在地區農業發展中受益,也讓地方農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5]。
3.2 完善農業技術信息的傳播體系
應該以國家為主體,建立和完善農業技術信息的傳播體系。當前,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的重要渠道。該渠道具有傳播速度快、存儲量大、分享便捷等諸多優勢。農業技術信息傳播體系也應建立不同的信息模塊,在先進技術、種植指導、市場分析等很多個方面建立交流板塊,促使農民們交流學習,對一些適用性較好的技術進行大力推廣,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打造開放性系統,同時也給農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
3.3 注重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我國內需市場龐大,但是單獨以數量贏得市場并不是健康的發展機制,應該注重農業產品的質量提升。因此,應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有效控制農藥、肥料等環節,提高農產品品質,并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打造地方性的農業產品品牌,以優質產品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農業技術推廣優化過程中還應注重農業產品的資源配置。1)減少農業中的低端產品供給,深化農業產品加工,并結合市場需求量將產品進行等級劃分。同時,要注重以豐富多元的加工方式促進農業產品多樣化,提高農業產品運轉速率,減少產品的儲存成本以及運輸損耗。2)鼓勵以合作社產業并購的方式進行現代農業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向機械化、產業科技化方向延伸,以科學技術帶動產業提升。3)倡導以當地政府為主導,以社會資源為輔助,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現階段農業發展結構的短板,必要情況下可以政策傾斜或社會合作的方式提高農業產品生產能力。
3.4 政府引導探索技術推廣的多重渠道
農業技術推廣優化改革的道路上,政府具有領導性作用,政府部門應有效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并依照市場規律為農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建議,借助現代化信息產業技術,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市場指導信息以及農業現代化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對農民實行線上指導、線上教育。此外,還要做好農業生產試點工作,以試點實體向農民展示相關的先進技術,同時注重農業補貼,為農民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4 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農業技術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相關工作人員應結合當地農業發展情況,探索市場發展規律,注重現代化農業發展趨勢,完成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推動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構建科學的農業信息技術推廣體系,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以適應當前農業技術改革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陳家繼.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70,90.
[2] 古麗娜爾·卡爾巴拉.關于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思考與對策[J].農家致富顧問,2020(8):277.
[3] 任倩麗,張培玉.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研究[J].農家科技,2019(4):8.
[4] 王瑞杰,周磊.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南方農業,2018,12(21):100,103.
[5] 王盛君.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對策研究[J].中國綠色畫報,2018(7):161.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