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谷雨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為主題,探索關于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問題。具體論述中結合日常工作經驗,先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以此分析為基礎,提出幾點較有針對性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問題
我國建筑行業在國際市場主要以“基建能力”發揮其比較優勢,而在國內市場正在向全面管理方向發展。從“兩大市場”中的表現看,我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相對薄弱,因此,在關于生產管理層面的同行業標準制定方向缺乏一定的競爭優勢。基于這種發展趨勢與管理現狀,有必要增強對現場管理問題的探索,尋找解決對策,從而為后續我國建筑行業的奪取“定價權”打下堅實基礎。
1、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問題分析
1.1缺乏完善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在科學技術路徑下的發展相對較好,但在管理技術路徑下的發展相對滯后,其滯后性表現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不完善方面,導致此現象的原因相對較多,但主要原因仍是現行系統管理模式下的體系化管理方法應用不足。具體而言,在近年“高周轉”、“摘牌即開工”、“當年拿地當年結頂”等的瘋狂口號下,房企出現進度至上、嚴控成本的理念,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組織管理、人員動態管理弱化,質量管控弱化,工匠精神無從談起,整體惡性循環。殊不知在任何壓縮工期的措施下,都是需要依據工期定額科學的措施進行的,且是要增加成本的,而不是上級命令壓倒一切蠻干施工,更要遵守建筑法。
1.2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方面,存在兩大常見問題,一是專業化層面的現場管理人力資源相對缺乏;二是在現階段進行現場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員在數量匹配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近年來,房企管理人員年輕化,也受到社會浮躁風氣影響,許多管理人員欠缺一線完整項目實際操盤經驗積累,憑借著“企業狼性文化”、“跟必投高額回報”的一腔熱血,工作偏向行政化,在自己還沒有在技術層面達到一定的深度前提下蠻干,甚至對危險性較大施工項目方案沒有參與,或沒有遵守專項方案嚴控質量,野蠻施工,導致基坑安全、支模架等重大安全問題頻發。
1.3安全意識不強,責任不明確
當前建筑工程現場管理中的最為核心的包括安全管理與質量管理,從質量管理方面看,科學技術的有效應用相對較好;其主要問題依然以安全意識不強,責任不明確為主。具體而言,現場管理中管理人員的崗位設置與人力資源匹配流動性強;且缺少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為主的專業化培訓方案,所以,造成了對于工種區分、工種聯合施工等方面的管理疏漏與協調不足。而安全意識與責任之間的對等性,直接與管理規范條例的指標化,以及各項運行機制的指標考核相關。許多同行沒有與時俱進,做到溫故而知新,沒有形成不斷學習的意識。
1.4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
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支出約占到總造價的60%,而在現行系統管理模式下,雖然擁有體系化管理方案,但在實際的運用中,對于以施工材料為對象的體系化管理,缺少全要素分析與基于產業鏈思維的工程項目產品生產制造產業鏈環節整合;所以,在實際材料管理中,未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要素管理或者體系化管理方法的有效應用。尤其是現場管理中,施工材料的應用牽涉到施工工藝與施工人員的業務技能,以及評估考核體系下的指導、監督等管理不到位問題。管理人員更要對工程造價知識進行積累,對成本做到有效把控。
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的改進對策
2.1建立完善的施工現場管理體系
首先,應該運用全要素分析方法,先對現行現場管理中的各項要素進行清單列舉;然后,對應分析與各相要素相關的現場管理指標設置是否全面,按照查缺補漏與縮減重復的基本思路進行調整,確保現場管理要素與管理指標之間的有效對應。其次,需要引入產業鏈思維,按照設計環節、材料環節、施工環節、銷售環節、運營服務環節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生產制造環節劃分,然后,以構建要素樹的基本方案,使清單列舉要素與管理指標對應到各個環節。由此使整個施工現場管理體系與整體的管理體系相匹配,進而構建出 “大體系”與“小體系”管理模式。
2.2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建議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方案,設置理論管理專題與實踐管理專題。在理論管理專題方面,應該以全面管理、現場管理專題為準;而在實踐管理專題方面,應該將工種、施工進度、施工工藝、管理方法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并設置基于全要素的實踐管理專題,這樣,才能使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與現場場景中的管理相結合,并透過現場施工中的實踐指導真正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另一方面,應該建立人力資源培訓檔案,評估不同人力資源優勢,然后,按照項目與崗位合理匹配人力資源。
2.3加強安全施工管理
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建議以完善后的現場管理體系為準,建議在完成以上兩個方面的建設后,進一步將指標管理植入到現行制度規范條例與評價機制、監督機制、激勵機制之中,這樣,就能夠使現場管理在嚴格的管理指標與施工內容條件下獲得有效開展。這樣,管理人員在明確管理內容、管理指標、管理方法的條件下,必然能夠在制度約束下,結合自身培訓后的管理知識結構與提升了的業務能力加強安全施工管理。
2.4強化對施工材料及設備的管理
在施工材料與設備管理方面,建議運用“小體系”模式,先將施工材料與設備,劃分成若干個管理要素,并結合產業鏈環節,將其分為市場材料與設備調研、進場前驗收、進場后入庫登記、出庫記錄、施工現場加工工藝與設備使用審核、施工中評估考核監督、施工后驗收及廢料回收處理和設備退還交接處理等各個環節,再按照“小體系”管理方法強化對施工材料及設備的管理。
結語:
在“十九大”提出的總體經濟體系框架下,要對其中的“兩大市場定位”與“產業轉型升級”做深入探索,從而構建基于建筑工程項目產品生產制造的完整產業鏈管理模式,并以全要素分析思路,積極在指標化管理、人力資源優勢、體系化管理方法應用各個層面開展專業化的培訓與實踐。只有增強以科學技術路徑與管理技術路徑相融合的道路,才能發揮出市場機制下的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優勢,真正獲取同行業“定價權”。
參考文獻:
[1]王鵬翔.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20,39(16):147.
[2]毛平堯.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J].磚瓦世界,2020,39(17):163-164.
[3]郝蓋寒.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建筑工程測量的重要性[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