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作者通過對懷寧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積極宣傳引導、部門通力協作、加大稽核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嚴格兌現獎懲等五個方面對策,有力推進懷寧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
關鍵詞: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對策
引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退休人員越來越多,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逐年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缺口越來越大。養老保險基金就像池塘里的水,發放養老金就是池塘往外放水,而擴面征繳則是向池塘注水。要想池塘不枯竭,必須要持續不斷注水,那么,擴面征繳工作則是保證養老金足額發放的源頭活水。因此養老保險擴面征繳是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直接關系著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是保障企業退休人員晚年生活質量的源頭活水,也是促進勞動者公平就業、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關注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記錄一生、服務一生、保障一生”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做好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是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也是影響懷寧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基礎性問題。
一、懷寧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的現狀
懷寧縣于1988年就開始國營、集體企業、新辦集體企業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以后陸續開展了全縣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在懷寧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期間懷寧縣的基本養老保險事業取得了長效發展,但養老保險擴面征繳也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宣傳欠缺。許多群眾只注重當前生活質量,缺乏長遠眼光,加上經辦機構宣傳手段單一,到鄉村宣講政策次數少,為群眾答疑解惑機會少,企業主和群眾對《社會保險法》及養老保險政策法規存在一知半解,導致這些人對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有誤解和偏差,知曉率偏低。
第二,斷保嚴重。由于懷寧縣大部分企業長期處于關停、倒閉狀態,經濟效益不佳,企業改革速度緩慢,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弱,無力為職工參保;同時一些民營企業主認為為職工參保增加其生產成本,就不主動為職工參保,從而使懷寧縣凈增參保人員數量逐年減少。改制職工身份雙置換后沒有轉變觀念,大多數經濟收入不穩定,生活困難,養老保險關系難以接續,從而使懷寧縣斷保人數逐年驟增。
第三,手段乏力。國務院1999年頒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明確中明確規定了相關部門的養老保險工作職責。但在養老保險實際工作過程中,養老保險征繳擴面就像是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一家的事情,其他部門受到邀請時就偶爾參與,不會積極主動參與,從而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因而對于一些企業少繳不繳養老保險等行為,加上受招商引資等方面影響,一般只停留在宣傳和勸說階段,不會輕易動用相應的強制征繳和處罰措施。
二、懷寧縣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困難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保宣傳力度不夠。養老保險都是先繳費后享受,繳費時間長達幾十年,許多群眾參保意識薄弱,甚至少數群眾擔心所繳的養老保險費會不會“打水漂”,直接影響著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少數已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甚至不知道自己以后會享受何種養老保險待遇。這就暴露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宣傳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單一,覆蓋面有限,沒有充分利用現代融媒體手段進行全方位宣傳,使得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社會知曉度不高。
第二,企業參保繳意識不強。縣內企業一般通過招商引資或本土創業人員創辦,少數企業主社會責任感缺失,法律法規意識淡薄,認為幫助工人解決就業,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就不錯了。一些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利潤,對職工基本養老等強制性社會保險,大多數企業持觀望態度,過重考慮企業自身利益,消極對待社會保險。有些企業為了留住人才,只選擇性的給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購買養老保險;有些企業規定職工需工作滿兩年以上,才給職工辦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同時一些企業職工自身依法維權意識淡薄,認為繳納了基本養老等社會保險,以后跳槽麻煩,只要企業多補點錢,解決好目前的生活問題就滿足了,這些都影響了懷寧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征繳。
第三,職工續繳社保緩慢。懷寧縣國有集體企業已基本完成改制,由于跨度時間較長,大部分改制職工補繳的養老保險費金額較大,加上改制職工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認為續保養老保險影響目前的生活質量,等將來退休時再來考慮繳納養老保險。我國農民工數量高達2.8億多,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很強,不可能在每個就業單位簽署正式勞動合同,加上許多農民工目光短淺,沒有正確處理好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經濟利益的關系,他們關心的不是用人單位為自己繳納多少養老保險費,而是現在能拿到多少現金到手,過分關注短期經濟利益,使得他們參加養老保險意識不強。同時加上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復雜,主觀上使得農民工不愿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斷保現象嚴重。
三、強力推進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的對策及建議
第一,積極宣傳引導。養老保險工作是順民心、安民心、暖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應主動爭取縣委、政府的重視,將養老保險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和目標管理,協調解決養老保險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同時針對新時代下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的特點,將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合同工、臨時工和有繳費能力的城鄉居民等作為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的重點對象,采取各種形式進行養老保險宣傳,切實做到“電視有圖像、報紙有文章、宣傳有手冊、廣播有聲音、戶外有廣告”,使養老保險政策進廠、入村、到人、入心,真正成為“學法、懂法、維法”的勞動者,形成企業和勞動者自覺、主動、積極參保繳費的良好氛圍。
第二,部門通力協作。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工作量大、情況復雜,《社會保險法》明確了相關部門工作職責,要加強人社、稅務、公安、市場監管、財政、審計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積極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減少征繳成本。充分運用強有力的行政手段,依法規范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行為,對惡意欠繳和偷逃養老保險費的行為,先與其溝通,仍不整改的,由征繳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未改正由縣勞動監察大隊依法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到位。對在規定時間內仍不整改行動的,予以處罰,在全社會形成企業主動為職工參保繳費的濃厚氛圍。
第三,加大稽核力度。一些用人單位為了少繳社保費,千方百計少報、瞞報繳費工資,這不僅損害了職工的利益,同時也造成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為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在用人單位申報養老保險繳費工資基數時,嚴把繳費工資基數審核關,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上門和書面稽核方式,對內采取內部監審。不定期組織聯合人社、稅務、財政等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現場稽查,形成強大威懾力,督促用人單位如實申報,確保企業員工應保盡保,養老保險基金應收盡收。通過規范養老保險工資基數申報和加大養老保險稽核力度,增強用人單位守法誠信繳費意識,確保養老保險基金安全,促進養老保險擴面征繳。
第四,提高補貼標準。養老保險補貼是國家著力解決無力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下崗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關系續繳問題,使下崗失業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按月能夠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有效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老有所養問題,是國家為下崗失業解決后顧之憂的惠民措施。隨著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國家應適度提高養老保險補貼標準和延長養老保險補貼年限,進一步提高下崗職工的參保積極性,下崗職工就能主動地續繳養老保險,從而有效促進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
第五,嚴格兌現獎懲。縣政府應根據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增長幅度,逐年增加財政經費投入。同時,縣財政應按當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金額的千分之二安排專項資金,對每年完成養老保險考核指標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獎勵,以激勵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工作積極性,從而促使經辦機構主抓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切實減輕養老保險財政負擔。■
參考文獻:
[1]耿秀玲.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難點及措施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0).
[2]黃瑩瑜.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欠費與補繳規則探究[J].中國社會保障,2019(1).
作者簡介:嚴賢朋(1979-),男,漢族,中共黨員,經濟師,本科,懷寧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