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了琴棋書畫的教育。和其他的課程相比,美術是一門比較美麗的課程。美術可以通過紙和筆,讓人把美好的事物給保存和記錄下來,而且也可以通過紙和筆來體現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術也可以讓人修身養性,尤其是對于現在競爭激烈、學習壓力比較大的初中生來說,美術這門課程更是成為學生減壓放松的課程。另外,初中的美術欣賞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但是這一目的的達成,很難通過老師單一的言傳身教來完成,更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來完成。因此,初中的美術欣賞教學需要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文章就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探討,希望可以提高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學生自主性學習;重要性和途徑
一、 引言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里程碑就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實施不僅讓現代的教育體系更符合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而且也提高了廣大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美術欣賞課在運用了新型的教學手段之后,學生慢慢地學會了自主學習。但是自主性學習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在平時的初中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結合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把握他們的欣賞水平,然后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二、 自主性學習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管老師再怎么努力教學,由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有時候就是達不到老師想要的教學效果。就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當代學生和以前的學生相比,不管是在生活質量上,還是在學習條件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也有部分家長寵溺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產生了惰性,孩子們也會把這種惰性帶入到學習當中。而且,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做不到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尤其是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上,學生缺乏自己的見解。而自主性的學習可以改善這一問題。自主性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準確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并且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到自主的學習中,從而展現出自己的能力。
(二)強化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人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初中生而言,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學習上的問題。而學校存在的意義是通過教育的手段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并且掌握知識,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美術這門課程,重視的是學生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美術欣賞課上有很多學生見到名家之作,了解的渠道都是通過老師簡短的講解,沒有辦法讓學生掌握畫中所表現的真正含義。而自主性學習需要學生不斷查找相關的資料,或者小組合作進行一系列研究,一同對名家作品進行分析,這樣能促進學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學習體系,有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直觀性的感受,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三、 美術欣賞教學自主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生內心仍然充滿著求知欲,但是很多初中生的持久性不高,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喜歡唱歌,后天喜歡打球的現象。這種現象多來源于學生的熱情不夠、意志力不夠堅定。如果在美術欣賞課上讓學生對其保留足夠的熱情和求知欲,會使美術欣賞教學的效果大大提高。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老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用一些簡短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筆墨千秋》這課前,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關于作家的生平,也可以向學生展示國內外作家各自著名的作品。這樣,當學到《筆墨千秋》時,遇到不同風格的作品,一定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老師在布置作業,是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詩句來描述自己心中的山水畫。在進行《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賞析時,可以分小組合作學習,了解掌握畫中人物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畫家畫這幅畫時的年代和社會背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比如準備一些相關的文字材料、圖片或者視頻等。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從不同角度來欣賞這幅畫作。經過這一策略,教學的內容不僅可以變得豐富,賞析可以變得更加立體,從而吸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二)豐富相關的學習渠道
對于美術欣賞教學來說,之前的教學形式都是老師們為學生選擇好教學的內容,老師在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備課,最后為學生們進行講解。而如今這種教學形式已經過時,當今的教育不僅要求老師要準備課本中的內容,而且要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渠道,比如圖書館、網絡資源等,來豐富教學資源。更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資料,多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多樣的學習渠道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習途徑也會有選擇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特點來尋找屬于自己、適合自己以及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梅竹言志》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上搜索不同形態的梅竹,并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來總結出梅竹的異同之處。之后要求學生制作PPT,讓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每個學生都有三分鐘的時間來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聽到更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見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在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時,提前布置學生進行一次社會實踐,要求每位學生走訪一位老農,寫出自己對老農辛勤勞作的感受。在上課的時候,讓幾位同學上臺說說這次社會實踐的感受,同學們就更能體會《父親》的深刻含義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就更能落到實處。一切都那么樸實、真切,使作品產生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三)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
美術課程包含著很多的資源。雖然被編入到教材中的美術作品一定是很優秀的,但是也有其他的優秀作品沒有被發現。在欣賞教學中,可能有部分美術作品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有部分西方美術作品,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比較大,使得我國的初中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比較少,對作品難以做到全面理解。比如在欣賞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這幅油畫時,就有很多同學對這一幅畫的不理解。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該多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自己的選擇雖然可能不是最適合的,但是肯定是自己喜歡、自己感興趣的,通過這一策略也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性。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美術欣賞課程的自主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老師需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并加強實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傳統的教學相比,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學生的感知能力是教學重點,而且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利用小組探究的方式。比如在賞析《清明上河圖》一課時,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宋代風俗畫的獨特之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再通過小組自主學習的方式展開《清明上河圖》的教學,可以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在完成小組組建后,老師可以發出統一的任務,讓大家圍繞一個作品展開一系列的探究,內容可以是人物特征、創作的社會背景以及藝術特色等等。這一策略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學習能力,而老師的任務就是提供建議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給予點撥,并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給予一定的指導。在完成小組探究之后,要求小組的同學上臺分享小組成果,并對小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在下課前5分鐘,老師要總結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并對沒有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概括和補充,升華教學效果。
(五)給予學生們一定的賞析空間
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廣闊的延伸空間。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只注重于課本的內容,應該將賞析的范圍和內容不斷延伸和拓寬,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老師可以把教材的內容作為基礎,在完成教材基礎內容講解后進行適當延伸,拓寬學生的視野。另外,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不一樣的任務,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作品本身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發揮想象力。學生在剛開始賞析畢加索這一畫作時,第一反應都是比較凌亂,看不懂畫的是什么。這時候,可以通過知識的擴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從另外的角度來欣賞該作品,并加入自身的體驗,逐步地去了解作者以及創作背景,從而有了對作品更深的理解。
(六)用新鮮時尚的方法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通過教學大綱的對比可以發現,美術課程標準對于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表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而且還有人文特征。相對于其他的領域,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更注重于對材料的觀察、分析以及總結,從而獲得一系列的感受。結合如今時代狀況可以發現,初中生正是追星欲望比較強烈的時刻,而從一定角度來說,幾乎每一個著名畫家在自己所處的時代都是畫壇上的巨星,我們要像追星一樣去追尋畫家的足跡,穿越時空去了解不一樣的他們。對于培養初中生來說,可以引導他們用追星的眼光去欣賞畫家的作品,用新鮮時尚的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去貼近當代學生的潮流,以促進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四、 結束語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是比較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一種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綜上所述,美術欣賞課的存在,不是為了讓學生樹立以后要成為畫家的概念,而是為了讓學生具備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老師可以運用多種靈活的策略,引導學生獨立運用正確方法分析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要謹記學生為主體,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美術課的美育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陸麗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19.
[2]馬泰田.初中美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策略[J].藝術科技,2018.
[3]王運雄.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探索[J].讀書文摘,2018.
[4]陶妍君.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思考[J].好家長,2019.
作者簡介:羅金文,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