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朵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階段的語文習作教學存在哪些問題,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解決呢?筆者結合自己在習作教學,實踐,有幾點感悟同大家一起探討。
善于發現問題癥結
在多年的高段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碰到作文題目后不知道該怎樣下筆。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點。
觀念陳舊,過于模式化 認真分析,筆者覺得首先自己對習作教學的認識是存在偏差的。在習作教學中,我們似乎并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而是受應試模式的限制,對每次的習作定好目標、設置要求,使學生的寫作逐漸趨于程式化。
脫離生活,缺乏積累 學生寫作存在的困難,更多的是學生不會把寫作話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脫離了生活自然就沒內容可寫。好不容易有了話題,又因為缺乏閱讀積累而有話不會說、說不清。
不關注細節,缺少情感 有些學生的習作當中缺少細節,大都是簡單介紹、粗略概括,少了情感的表達,往往是無病呻吟、虛情假意。
讀寫結合,關注學生體驗
階梯教學,精準定位目標 要想讓學生對習作產生興趣,首先要打消他們習作時的畏難情緒,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礙。在低年級寫話練習中,我們可以多提供情境,讓學生通過聽故事、看圖等方式,進行童話體和所見所聞訓練,把膽子寫大,把思維寫活,把興趣寫濃,把句子寫順,初步形成通過想象和觀察產生作文材料的能力和大膽表達自己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感的習慣。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段目標可以逐層提高,逐步進行審題、表現中心思想、搜索材料、整理材料、修改文章的訓練。
創設情境,引導遷移運用 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與現實生活相似的、但又是虛擬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內需轉化為習作沖動。要讓學生能夠學會模仿、觸類旁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寫作的方法,通過閱讀范文,并由讀到寫學會遷移。通過對范文的模仿、借鑒,進而把其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技能。如在學習《牛郎織女》一文,結合單元活動的要求,讓學生圍繞“牛郎照顧老牛很周到”這句話,把內容寫具體。學生通過對第三段課文內容的概括敘述,掌握了把話寫具體的方法。隨后,筆者又緊接著拋出了一個話題:“王老師對待我們和藹可親。”學生很快總結出,把一句話表達清楚的方法:“上課時,老師認真、耐心地為我們講解知識;下課后,老師和我們在操場上一起做游戲;放學后,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后進生補習功課。”在此基礎上,筆者又進一步問學生:“那我們能不能把這一段話變成一篇習作呢?”學生通過總結發現,原來圍繞“老師對待我們和藹可親”這一中心句,不僅可以寫一段話,還可以根據剛才的一段話,加入相應的場景描寫和對人物豐富的細節描寫,又可以組織一篇精彩的習作。方法有了,孩子們的習作思路被打開了,習作自然水到渠成。
拓展閱讀,加強訓練 要想寫好作文,閱讀、練筆是不容忽視的。習作素材的積累不是靠看幾本書就能一蹴而就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是提高習作能力的基礎。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多讀書,還要進行閱讀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做閱讀筆記,總結不同題材文章的閱讀策略,讀寫結合,注重積累。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通道。培養學生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和其他相關書籍,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寬知識面,引發寫作欲望,豐富他們的語言和寫作素材。通過閱讀與分析、積累與總結,初步掌握習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習作進行分類訓練,先鼓勵其練習列提綱明確文章思路;再列舉相關事例作為文章素材;注意前后照應,達成結構上的完整等。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發現習作的規律,總結各類習作的特點。素材有了,方法會了,寫起話來自然也就不難了。
由扶到放,關注仿寫訓練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先教后學,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如教學《窮人》一課時,讓學生體會標點符號對反映人物內心復雜的心理活動的作用,體會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對刻畫人物內心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補寫桑娜在見到漁夫后的神態、言行以及漁夫的反應。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故學生容易接受。進行這樣的小練筆,對學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課文內容具有推動作用,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技巧。另外,還可以適當練習續寫,有些文章所寫的事情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可以讓學生拓展對文本的認識,進行續寫練習。我們要把習作作為語文課堂的常態化,真正地把“寫”落實到課堂上,讓教材服務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習作教學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興趣,注意分階段、有層次、有目標地去設計一個個學生能夠摘得到的“果子”,他們的畏難情緒才會打消。教師精細的教學設計,潛移默化的方法指導,更是學生“摘到果子”的梯子。只要我們潛下心來,更多地探究教材,借教材發力,并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去摸索總結,相信一定會取得突破和成功。
(作者單位:山西省侯馬市路西小學)